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滿足社會發展的更高要求。當前的經濟形勢給大學生帶來了創新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大學生要善于分析最新經濟形勢,把握新經濟形勢給我們創造的平臺,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其中的挑戰與困難。高等院校要通過各種舉措全面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思路,讓大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時機,迎接挑戰,從而有一個很好的創新創業前程。
關鍵詞:新經濟;形式;大學生;創新創業;路徑
在新經濟形勢下,高校要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這將影響到大學生畢業后是否具備創新創業能力、能否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否振興民族大業發展。切實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讓大學生們用創新創業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讓他們勇于把創新創業作為畢業后的首選,大學生在校期間,高校要做好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做到具體實施,不能停留在喊口號的表象上,從而能夠讓學生畢業后能夠靈活的面對就業形勢、積極的開展自主創業活動。
一、新經濟形勢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意義
(一)減輕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
高等教育是一切創新的中心,高校培養的創新能夠為社會帶來實際價值才能稱得上是有意義的創新。高等教育背負著社會使命,大學生作為高校的主體,通過創新創業在社會上實現自身價值,這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大學生發展的必然性。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壓力大,雙創不僅能很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能提供更多的崗位,從而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為經濟的發展減負增效。大學生充滿著朝氣與活力,將創新創業持續發展下去,是當今經濟健康發展的原動力。
(二)挖掘潛能,實現大學生的人生價值
大學生掌握著高水平的知識理論,內在潛能可估量,通過創新創業的倡導,使得大學生把內心的想法轉化成社會現實,實現了創新創業的夢想,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三)激發大學生開拓創新精神
創新創業就是讓大學生獨立的去完成一件從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大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逐漸被激發出來,讓自己持有不斷發展的動力,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大學生參與雙創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開展雙創的常識和方法
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在對創新創業沒有系統的了解之前,很難獲得可行的創新創業方案。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體,大學生首先需要學習創新創業的知識,掌握內在規律,找出實現的方法。否則在未來的創新創業中,必然會變得迷茫,找不到方向,最終導致失敗。
(二)雙創時間沒有保障
我國高校實行學分制,大學生要完成學分才能畢業,然而大學生的課余時間不足以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又不能過多請假甚至休學去完成創新創業實踐,以免影響正常畢業。這樣一來,大學生的雙創活動時間無得不到保障,必然會影響雙創的效果。
(三)缺少雙創的平臺資源
大學生創新創業必須要有辦公地點、辦公設備、啟動資金、信息平臺等資源,這些制約著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開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些條件都不是很充分,無論是學校還是政府都需要在這些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資助。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不足
創新創業是需要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性,如果發揮不好會有失敗的可能。有的大學生感覺失敗很沒面子;有的大學生經濟條件有限,失敗必然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讓他們承受不起。導致創新創業的信心不足,甚至害怕開始創新創業。
三、新經濟形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途徑
(一)加強大學生雙創常識和方法,確保雙創所需的時間
在高校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常識的學習,傳授給他們創新創業的具體方法,將創新創業常識和方法貫穿于實踐活動中去。高校教育還要注意把學生的專業知識、科研活動與創新創業實踐融為一體。我們可以在學校周邊建立研發基地,讓知名企業入駐或是組織學生去企業中學習實踐,參與企業的生產加工與創新實踐,讓企業幫助學生實現創新創業的夢想。為了確保大學生雙創所需的時間,高校可以將現有的學年學分制度改革成終身學習的學分制,或者相對延長學年,在延長的學年內完成專業課程和學分即可。當今高校提倡大學生創新創業,那么我們可以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果與畢業成績相聯系,成為一個加分項。這些提議需要教育部門及高校領導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從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當今經濟形勢的高校雙創人才培養方案。
(二)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品質有著豐富的意義,它要求我們要勇于拼搏、不斷創新、敢于冒險、不畏艱難險阻、勤奮務實、團隊協作、艱苦創業。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以上優秀品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符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如果高校沒有一支具有創造性的師資隊伍,怎么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大學生呢?在當今高校中有這樣一個誤區,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大多來自輔導員、思政教師和教務處人員,他們不具備完善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和創新精神。在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或者是效仿其他高校。這樣一來創新創業工作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礙,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高校領導對創新創業工作還不夠重視,對師資隊伍也沒有一個優秀的規劃,依然存在高校主要是傳授專業知識殿堂的傳統思想,由此可見我們必須要轉變觀念,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做好這項重要的工作。高校可以聘請成功的企業家、創業人士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專題講座,傳授創新創業經驗,讓學生獲得先進的創業知識;我們還要與各界校友保持聯系,對已經開始創業或創業成功的校友進行邀請,來給學弟學妹們講授下創新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在我們創新創業的教師隊伍中引入企業家、創業人士、校友等,大大增強了這支隊伍的專業力量。同時,我們還要加強校內創新創業教師的品質和綜合素養,讓他們快速的成長起來,從而能夠理性的分析當前形勢,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目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進程奉獻出自己的一臂之力。
(三)增加社團和項目,提供資源平臺,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創業信心
高校創業教育要以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為核心,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是推動產業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新的產業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首先要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有這種意識,要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憑借所學的專業知識、市場的現狀去開創自己的事業。當代大學生個性張揚、標新立異,對于不屬于自己所必須去學習的課程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這個時候就要發揮老師和學校的作用。在學校宣揚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大學生去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與勇氣。學校要通過一系列的課程教育、引導學生去了解自主創業的內涵,鼓勵學生切身的去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嘗試通過講座、各種競賽等方式,以社團和項目為載體形成“創業教育”群體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實際的形式去引導大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更設身處地的了解自主創業。與公司合作開展一些更加專業的競賽,選拔出較為優質的創業設計還可以實訓的形式進行嘗試,學生的興趣與專業更好的結合在一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潛移默化的增強。政府和高校要積極為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資源平臺,挖掘社會資源,積極與當地企業密切聯系,實現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時代發展的產物,是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肩負著民族發展的責任,因此,我們要具備創新創業的品質,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去分析當前形勢,挖掘大學生的潛能,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去努力培養出一代代具有膽識和膽略的創新創業人才,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從而促進當前經濟形勢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喬佳汝.“雙創”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途徑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6):136-137.
[2]劉秉濤,閆金霞,李國亭.論創新基地建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作用[J].高教學刊,2019(13):20-21+24.
[3]唐亞南.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1):116-117.
[4]吳孔陽,楊嬈,婁亞芳,杜如月.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驅動下大學生自我管理途徑及對學生能力的影響[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36):102-103.
[5]黃莉,李永佳,張澤昊,劉付偉梅.基于OBE理念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3):353-354.
作者簡介:
郭紅梅(1982.11-),女,河南信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與法律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