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在今天這種“金融”主宰的社會中,恐怕無人不知曉“汽車信貸”這個事物,并且在日前這種家家戶戶有車的狀況下,可以說,汽車信貸與我們息息相關。自從1995年汽車信貸進入中國以來,我國的汽車市場一路飆紅,從1995年的民用汽車1040萬輛,到今天的私家車過億,甚至超過日美,這說明汽車信貸對于拓展我國的汽車市場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在思想日益開放、金融日益發達的今天,用汽車信用貸款買車已成為一種時尚。但是,即便是汽車信貸很普遍了,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或弊端。所以有必要針對汽車信貸進行進一步剖析介紹,使廣大汽車消費者真正了解它的利與弊,并能夠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制定合適的理財方案。
一、汽車信貸的發展階段
(一)起始階段(1995年——1998年)
汽車信貸是1995年進入中國的,由于當時信貸水平低、起步晚,再加上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控制水平不高、沒經驗,導致汽車信貸在中國曾一度遭禁封。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199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出臺《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為止。當然,汽車信貸當時中國發展不起來,跟中國傳統的消費觀念脫不了干系。中國跟美國不一樣,中國的老太太是攢了一輩子錢最后住上了新房子,而美國老太太是貸款買房住一輩子房子,雖然還一輩子貸款。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這種保守消費觀在當時對經濟有一定制約作用。
(二)發展階段(1998年——2002年)
繼《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之后,1999年4月央行又出臺了《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對汽車信貸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將其作為拓展業務、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有力工具。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受大勢所趨,也越來越開放了,私家車擁有量日益增高。這時,汽車信貸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三)競爭階段(2002年——2003年)
該階段最明顯的表現為:汽車消費信貸市場已經由汽車經銷商之間的競爭、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上升為銀行之間的競爭,各商業銀行開始重新劃分市場份額。由于汽車信貸的茁壯發展,銀行家看到了汽車信貸背后隱藏的巨大利潤,開始與汽車經銷商、保險公司爭奪市場份額,這就形成了汽車信貸的銀行直客模式。但是由于該階段缺少相關法規建設,市場無秩序,難免會出現惡性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汽車信貸的發展。
(四)有序競爭階段(2003年——至今)
無序競爭必然導致兩敗俱傷,隨著不斷的改革與創新,銀行、保險公司、汽車經銷商之間達成了一種平衡,它們各司其職、分工專業,專業汽車信貸服務企業己成為整個市場發展的主導者利各方面資源的整合者及風險控制的主要力量,銀行成為上游資金提供者,汽車經銷商成為汽車產品及服務的提供者。這就大大的促進了汽車信貸市場的有序發展。產業趨于成熟,平均年增長率為5%--8%。產品設計更具適應市場,風險控制在較低水平。
二、汽車信貸的現狀
據調查,目前主要有四種購車方式: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銀行貸款、向他人借款。但是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分期付款并不占大多數,相反,一次性付款卻占了上風。
三、汽車信貸的劣勢
(一)汽車資產被處理,給消費者帶來損失
若信貸者后期無力償還貸款,資產被銀行或汽車金融公司處理,這會給購車者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在進行汽車貸款時,應該考慮清楚,日后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最好選擇自己能負擔得起貸款水平,以免以后汽車被收回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二)承擔多重風險
一般來說,汽車信貸需要承擔市場風險、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操作風險等等。車價下降不僅會給購車者帶來風險,同樣也會給銀行或汽車金融公司帶來風險,而且這種風險遠遠大于給消費者帶來的風險。
(三)手續繁雜
據了解,消費者抱怨辦理汽車信貸手續繁雜是最多的。辦理汽車信貸需要提交借款申請書、本人及配偶的身份證、本人及配偶的收入證明、結婚證、已付首期款證明、擔保所需的證明文件或材料,等等。有些手續與消費貸款是沒有太大關聯的,但是卻是申請汽車信貸必須的手續,比如說結婚證,這就會給購車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四)信息泄露導致財產或人身隱患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信息泄露的案例并不罕見,廣大消費者一定要提防這種情況,當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時一定要保證信息接收方能夠為信息保密,甚至有必要簽一份信息保密協議。
四、汽車信貸的優勢
(一)實現有車夢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購車壓力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車似乎成為每個人的生活標準。所以,汽車信貸就起了很大作用,汽車信貸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工具,使人們在沒錢的情況下照樣買得起車,開得上車。對于因為手頭現金不足,或因為股市等投資占用了大量現金存款,不得不推遲購車計劃這一類消費者而言,貸款買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是一種較為合理的理財方式
汽車信貸也就是汽車按揭貸款,它能夠把消費者的負債后移,移到未來的每個月,將其分散化。這就保證了消費者當前的資金暢通。因此,貸款買車是一種比較合理的理財方式,能夠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保證資金暢通。
(三)刺激群眾的消費欲望,擴大消費需求
目前,全球汽車銷售量中,70%是通過汽車貸款銷售的,但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比例是不同的,美國最高,達到80-85%,中國目前大約在20%-30%,因此汽車信貸在中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的資料,汽車金融服務獲得的利潤約占整個集團利潤的36%左右。但是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并不僅僅是一部掙錢的機器,更重要的是它能為整個集團的運作提供金融支撐。
五、完善汽車信貸的建議
通過上述對汽車信貸的優勢與劣勢的分析,筆者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消費者能夠權衡利弊,做到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正確運用汽車信貸,達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目的,制定正確的理財方案,使自己的財富達到效用最大化。
(一)選擇合適的貸款期限
購車者應根據自身經濟情況,如目前資金情況及未來現金流狀況等因素,制定信貸計劃。選擇符合自身經濟能力的貸款期限能夠緩解經濟負擔,降低利率風險,避免多余的支出。
(二)將各種汽車信貸產品進行比對
消費者在購車時,應該多找幾家汽車金融公司或4S店進行對比,比較一下各種信貸產品在同樣計息方式下的利息,以及手續費的高低。
(三)專業分工,避免惡性競爭
一個穩定、發達、平衡、協調的市場需要各個參加者都各司其職,各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貢獻,互不干涉,不做惡性競爭。銀行是上游資金提供者,汽車經銷商是汽車產品及服務的提供者,保險公司只是承保保險事故。各主體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運轉,這樣才能為汽車信貸的進一步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四)信貸產品透明化、簡單化
在實際的銷售中,有些汽車經銷商打出“零息貸款”的口號,卻免去了給購車者的優惠金額,實際上還不如帶息貸款合算,這就是汽車經銷商使的一個花招,一種“陷阱”,它看上去讓廣大消費者以為占了便宜,其實反而會讓人們多付出更多。因此,銀行和汽車經銷商應該將車貸產品透明化,要讓消費者真正了解各個產品,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
(五)完善法律法規,為汽車信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政府應該進一步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法,確實保護貸款申請人的信息安全。只有在這種健康良好的大環境下,人們才能放心的提供資料申請貸款,汽車信貸才得以有序健康的發展。銀監會以及其他金融管理當局和市場主體應進一步規范對汽車信貸實施方面的法律規定,確保各主體有序可循,有據可依。
(六)建立完善的征信機制
目前我國的征信機制還不夠健全,信用機構也不夠規范,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規范的信用記錄,所以在審批汽車信貸的時候難免會出現偏差,比如給一些信用不良的人放貸了,這就會給銀行或汽車金融公司帶來損失,影響汽車信貸市場的有序的、健康的發展。我們需要大力拓展征信業務,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將我們每個人都系于信用的網絡中,使消費者信用信息透明化、網絡化。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