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給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對高校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人才培養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所以,必須進行革新,順應“一帶一路”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才能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
一、“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思想的提出
“一帶一路”戰略使我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不斷擴大,給我國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帶來許多機遇和挑戰。大學為“一帶一路”建設輸送人才義不容辭,刻不容緩。對服務于一帶一路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顯得更加緊迫。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在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一背景下,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順應時代的國際化創新型人才。
二、目前民辦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對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素質的人才。尤其是民辦高校,收到資金的影響,體育場設施、實驗室的相對不齊全,文、體活動、演講活動,演出活動等校園文化生活匱乏,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專業設置不適應社會需求
大學生都希望通過大學學習獲得一些實用的技能,增強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國社會飛速發展,社會上每一年對人才的需求形勢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所以,我國民辦高校對人才需求的預測滯后,無法靈活即時設置學校的專業,這樣就缺少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及需求而開設的有特色的專業。
(三)課程設置缺少實踐課程
課程設置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在高速發展的社會,學校需要通過順應時代的課程體系來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但是民辦高校課程設置比較單一,無法突出課程的實踐性。民辦高校學生大多知識基礎薄弱,而且在課程設置上再偏重于基礎知識,而沒有針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去開設一些實踐類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
(四)師資隊伍不健全
民辦教師流動性大是民辦高校中的普遍問題,也制約著民辦高校的順利發展。就目前來看,專職教師年輕化,學歷層次以本科或碩士為主,職稱一般都為講師,教學經驗不足,對課堂的把控能力也不夠。這些都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對學生的培養質量。
三、“一帶一路”創新型人才培養革新
(一)轉變人才培養理念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對高校創新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應該及時轉變人才培養理念,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搭建廣闊的平臺,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主要是培養面向固定的區域和行業的應用型或者復合型人才。但是“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這些,它還需要能夠在國際上各個領域中具有專業化技能的人才,民辦院校要及時轉變人才培養理念,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構建特色課程體系
“一帶一路”背景下,民辦院校在課程設置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因材施教,構建符合時代特色的課程體系,要將創新理念貫穿于整個教書育人過程中,要結合自身辦學的特色、專業特點、設施、學情、師情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設計適合民辦院校特色人才培養的創新課程體系,創新課程不僅包括課堂中創新理論的學習,還包括課堂之外的創新實踐活動。另外,應該增設國際化課程,通過與國外高校進行交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國際化的教學資源。還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開設關于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歷史文化、社會、等課程,增長學生的國際知識、豐富國際視野。還可以開設專業+小語種課程,使學生能夠增強跨文化溝通能力。
(三)打造創新教育教師隊伍
“一帶一路”要求教師具有國際視野,可以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開設一些與“一帶一路”相關的課程,培養能夠承擔“一帶一路”創新人才培養的優秀教師。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校進合作,聘請一些國外的專家學者來學校執教或開設相關講座,為教師帶來最新的國際創新教育資訊,同時,組織教師出國訪學進行交流培訓,學習國外先進的創新教育理論和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這樣才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際化創新教育教師隊伍,使教學真正融入市場,滿足社會時代的需求。
總之,民辦高校需要更新創新教育理念,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加快教師隊伍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作者單位:黑龍江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