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倫 趙瑞瑩


摘要 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是完善規模化養殖,避免資源浪費與實現規模效益的前提。基于對山東省17地市306戶規模化養殖場(戶)的調查數據,通過運用Logit二元離散選擇模型對影響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肉羊養殖規模、專業化程度共3個因素對肉羊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存在顯著正向影響;肉羊產地特征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存在呈“U”型的影響,即與中產區相比,肉羊少產區和主產區的養殖場(戶)更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養殖。
關鍵詞 適度規模養殖;肉羊;影響因素;Logit模型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5-024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5.06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choice of moderatescale breeding of largescale breeding farms (farmer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largescale breeding,avoiding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achieving scale meri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306 largescale breeding farms (farmers) in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of largescale breeding farms (farmers) to choose moderatescale breeding using Logit Dual Discrete Choic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largescale breeding farms (farmers) to choose moderatescale breeding is positiv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breeding farms (farmers),the scale of mutton sheep breeding,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The feature of production places of mutton sheep has a Ushape influence on the willingness of largescale breeding farms (farmers) to choose moderatescale breeding.That is to say,the breeding farms (farmers) in the lowyield areas and highyield areas are more willing to choose moderatescale breeding than those in the middleyield areas.
Key words Moderatescale breeding;Mutton sheep;Influence factors;Logit model
基金項目 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羊創新團隊資助項目(SDAIT-10-11);山東農業大學“雙一流”獎補資金資助項目畜牧產業經濟(SYL2017XTTD6)。
作者簡介 張茂倫(1993—),男,山東青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區域發展。*通信作者,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從事產業組織與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9-02-24
規模化養殖是未來我國肉羊養殖的發展方向,隨著山東省肉羊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山東省肉羊規模化養殖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山東省肉羊規模化養殖程度已達到14.27%,是2010年規模化程度的1.36倍。但目前山東省肉羊養殖仍以散養和小規模養殖為主,傳統小戶散養的肉羊養殖方式在我國肉羊養殖中占比超過八成的現狀使得羊肉產品的質量難以提高[1],整體上規模化程度偏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肉羊養殖效率的提高,增大了養殖場(戶)面臨的市場風險和養殖成本,進而影響了養殖場(戶)規模效益的實現與收入的提高。
正是由于受資源、科技和相關政策等因素的限制與影響,我國肉羊規模化養殖的總體水平才相對較低并且區域差異顯著[2],
農業部文件(農牧發〔2017〕1號、10號)提出,應調整優化畜禽養殖布局、深入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種養結合、循環發展、建立有效的可持續運營長效機制[3]。而養殖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養殖規模過大會導致投入成本的提高、規模不經濟等問題[4],適度規模才是養殖業持續發展的方向,適度規模發展是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畜牧業生產亦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柱,養殖的適度規模是要確定養殖過程中適宜的數量[5]。確定適度的生產規模可以使企業充分利用原有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場地,節省固定資產投入,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可以使各種生產要素的以最合理的運用,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實施新技術、新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6]。
而養殖場(戶)盲目擴大肉羊養殖規模又可能造成規模不經濟、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國肉羊規模化養殖的比例在逐漸提高[8],因此,從規模化養殖的發展前景看,適度規模養殖才是肉羊養殖的必然選擇,養殖場(戶)只有通過合理確定適度規模進行養殖才是實現養殖利潤最大化、提高養殖效率,更好地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筆者通過山東省17地市306戶規模化養殖場(戶)的調查數據的分析,對肉羊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旨在為進一步完善山東省肉羊規模化養殖,推動山東省肉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相關有效參考與建議。
1 相關概念界定
1.1 肉羊養殖適度規模
在肉羊養殖過程中,對肉羊的養殖規模標準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界定,包括最低規模、最優規模、適度規模。
(1)肉羊養殖的最低規模指當年養殖肉羊的出欄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即能夠被確定為肉羊規模養殖的標準。國家農業部在對肉羊養殖的標準進行劃分時,規定肉羊的年出欄數量達到30只以上的飼養規模被定義為規模化肉羊養殖。但隨著當前消費市場上羊肉需求量的不斷增長與肉羊產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在肉羊產業實際生產中,許多地方政府部門對肉羊最低規模生產標準的確定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其對肉羊最低規模生產標準的界定數量如今已超過了年出欄量30只的標準。
(2)肉羊養殖最優規模指通過某一生產指標對經濟發展的衡量而確定的規模,而肉羊養殖的最優規模是指肉羊養殖場(戶)在現有技術水平條件下投入成本最低與產出利潤最大的規模養殖。最優規模包括利潤最優、成本最優等指標,但最常用的是利潤最優。
(3)肉羊養殖的適度規模指肉羊養殖場(戶)根據其最優化的綜合效益而確定的最適宜的養殖數量。肉羊養殖場(戶)在肉羊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肉羊養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包括對消費市場上相關羊肉產品的供給,還包括在肉羊養殖過程中污廢處理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疫病傳播等風險,評價指標包括利潤、成本、相關產品供給與污廢處理等。
1.2 規模化養殖
規模化養殖屬于農戶畜牧業規模經營,是農戶規模經營的一種,肉羊規模化養殖指在生產要素投入相同或類似的情況下,通過適度調整肉羊養殖單位的規模量,即調整生產要素在各肉羊養殖單位間的分布,調整各肉羊養殖單位所擁有生產要素的規模量,進而在肉羊養殖中實現規模經濟,達到肉羊養殖經濟效益增長目的的生產經營活動。它是對傳統分散的“一家一戶”式肉羊散養模式的完善,通過引導肉羊養殖農戶加入養羊合作社或其他專業養羊組織的方式達到擴大肉羊養殖規模的目的。其產生的規模效益是指當養殖場(戶)的技術水平保持不變時,在養殖規模擴大即養殖場(戶)投入的不同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增長的情況下所產生的效益,也是指養殖場(戶)在養殖過程中通過適度擴大養殖經營的規模以降低的成本,即養殖規模對單位產品的產出成本存在重要影響。養殖場(戶)通過適度調整肉羊養殖生產經營規模,可以提高肉羊養殖的內部與外部效益并為引進使用先進的肉羊養殖技術奠定了基礎。筆者的研究僅限于畜牧業規模經營,主要以肉羊養殖場(戶)在肉羊養殖過程中的肉羊出欄量、肉羊存欄量、羊肉產量等指標來反映其養殖的規模效益。
2 研究假說
筆者對當前山東省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的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影響因素從規模化養殖場(戶)的自身特征、生產經營特征、組織特征與環境特征共4個方面的變量提出了研究假說。
2.1 規模化養殖場(戶)自身特征方面 變量主要有養殖場(戶)的年齡、性別與文化程度。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主的年齡越大,其養殖觀念越傳統、守舊,其了解與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的可能性越小。女性養殖場(戶)主與男性相比,其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更缺乏改善肉羊養殖規模的意識與魄力,因此其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的可能性更小。在文化程度方面,其文化程度越高,則對新思想新概念(如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有更強的理解與接受能力,因此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的可能性更大。
2.2 規模化養殖場(戶)生產經營方面 變量主要有肉羊養殖規模、肉羊養殖年限、專業化程度。肉羊養殖規模通過養殖場(戶)肉羊的年出欄數量來反映。一般而言,養殖場(戶)的規模優勢會隨養殖規模的擴大而增大,但其面臨的養殖風險與受市場波動影響的程度也會隨其養殖規模的擴大而變大,因此其選擇適度規模進行養殖的概率難以預測。而養殖年限越長的養殖場(戶)其養殖的經驗越豐富,對未來養殖的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的規律的認識也更加合理,其通過選擇適度規模養殖以追求更大利潤的概率越高。專業化程度則通過規模化養殖場(戶)所獲得的養殖收入在其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來表示。規模化養殖場(戶)的專業化程度,則越有可能在養殖中投入更多的資源以期獲得更大的收益,所以其選擇適度規模進行養殖的概率越大。
2.3 規模化養殖場(戶)組織特征方面 變量主要有養殖場(戶)是否加入肉羊養殖合作組織。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是否參加肉羊養殖合作組織包括其是否加入肉羊養殖合作社與是否與屠宰加工企業等產業化合作組織進行合作。養殖場(戶)加入肉羊養殖合作社等組織可以接受其提供的先進的技術與管理培訓,及時掌握最新的市場信息與養殖發展趨勢;養殖場(戶)與屠宰加工企業等產業化合作組織進行合作簽訂供銷合同,有利于獲得其在在資金、技術與市場信息方面的支持,進而降低交易經營成本,形成“養殖場(戶)+公司”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因此參加肉羊養殖合作組織的養殖場(戶)更可能選擇適度規模養殖。
2.4 規模化養殖場(戶)環境特征方面 變量主要有肉羊產地特征與政府支持。根據山東省各地市2013—2016年肉羊的年出欄平均值,將肉羊年平均出欄量在220萬只以上的菏澤、臨沂、濟寧、泰安、聊城作為山東省的肉羊主產區,年均出欄量不足70萬只的淄博、萊蕪、煙臺、青島與威海作為山東省肉羊的少產區,其余肉羊年均出欄量在100萬~300萬只的地市則作為中產區。肉羊主產區的養殖場(戶)養殖規模大、發展規模化養殖的資源豐富、政府的政策導向與支持力度大,而非主產區的養殖場(戶)雖然養殖資源相對匱乏、肉羊生產資料獲取難度較大,但技術設備與管理理念先進,更會合理科學的選擇規劃養殖規模,因此其選擇適度規模進行養殖的概率難以預測。政府支持主要包括政府在資金、土地、技術等方面對肉羊養殖戶提供的支持。政府對肉羊規模化養殖的支持政策越多、補貼力度越大越能帶動更多的養殖場(戶)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進而選擇是適度規模進行養殖。
47卷15期 張茂倫等 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3 影響因素分析
3.1 模型選擇 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影響因素進行的研究,也就是對肉羊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概率的研究,包括兩個端點,分別是“愿意”“不愿意”。Logit模型是一種二元離散選擇模型,它常用于對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則所進行的選擇行為分析,是將邏輯分布作為隨機誤差項的概率分布。通常情況下,規模化養殖場(戶)在對是否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決策時,往往會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再做出最佳的意愿選擇,故筆者將采用Logit二元選擇模型來分析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意愿。
將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是否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意愿定義為因變量Z,如果將“不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養殖類作為Z=1,那么“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養殖類作為Z=2。假設P為Z=1的概率,而xi(i=1,2,…,n)為解釋變量,即規模化養殖場(戶)自身特征、生產經營特征、組織特征與環境特征各方面變量中的主要影響因素。bi(i=1,2,…,n)為第i個影響因素的回歸系數,bi為正表示第i個因素對養羊場(戶)養殖規模擴大行為有正影響,為負則表示有負影響[4]。則Logit回歸分析模型一般為:
式(1)中,Z是變量x1,x2,…,xn的線性組合,即
根據式(1)和式(2)進行變換,得到以發生比表示的Logit模型形式:
式(3)中,b0為常數項,ε為隨機誤差。b0和b1(i= 1,2,…,n)的值可用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估計[4]。
3.2 調查樣本情況及變量設定 筆者在求解企業化肉羊養殖適度規模時所用的數據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羊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編號:SDAIT-10-11)的數據和山東農業大學經管學院學生在2018年7—8月利用暑假時間實地調研所得數據。被調研的對象是山東省17個地市的肉羊養殖場(戶)。實地發放調查問卷350份,并對受訪的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進行訪問,由其完成相關調查問卷,接著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仔細嚴謹的審核,剔除無效問卷。最后得到有效問卷306份,有效調查問卷的回收率為87.4%。其空間區域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調查對象為山東省17個地市的典型規模化養殖場(戶),菏澤、臨沂、濟寧、泰安、聊城5地作為主產區,其肉羊的年出欄總量占山東省肉羊總產量的49.09%,威海、青島、萊蕪、煙臺、淄博5地作為少產區,其肉羊的年出欄總量僅占東省肉羊總產量的4.42%。
在被調查的306戶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中,男性養殖場(戶)的占比為85.0%,年齡在30~45歲的養殖場(戶)的占比為40.2%,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養殖場(戶)的占比為19.2%,肉羊養殖年限在4年以上的養殖場(戶)的占比為88.2%,專業化程度(即養羊收入占總收入比重)在30%以上的養殖場(戶)的占比為90.8%。調查對規模化養殖場(戶)的選擇兼顧了山東省肉羊產地特征與肉羊規模養殖現狀,且306戶被調查者都具備充分的肉羊規模化養殖的常識、擁有比較豐富的肉羊養殖經驗、對調查問卷的內容有較好的了解,故該調查數據更加可信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因此,筆者在構建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影響因素的二元離散模型時,基于研究假說與問卷調查情況,共選取了4類9個變量,其名稱、含義及占比、預期作用方向如表2所示。
3.3 模型結果與討論
根據模型原理運用SPSS22.0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Logit回歸處理,得到相關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因為模型所得的卡方檢驗的顯著性為0.000小于005,因此模型回歸分析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回歸分析結果可知,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存在顯著影響的變量共有4個,分別是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肉羊養殖規模、專業化程度、肉羊產地特征;而養殖場(戶)的年齡、性別、肉羊養殖年限、是否加入養殖合作組織、政府支持5個變量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的影響不顯著,模型的卡方檢驗的顯著性是0.000小于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下文分析將以模型回歸的結果為主,分析可知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肉羊養殖規模、專業化程度、肉羊產地特征4個因素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具有統計學的顯著性。
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的回歸系數為0.373,在10%的統計水平下顯著,說明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對肉羊養殖場戶適度規模養殖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影響方向與理論預期方向相同。原因可能是,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新的思想觀念越容易,對規模養殖效益與風險有更科學的分析,具有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和引進學習現代科學肉羊養殖技術的魄力,因此,文化程度越高的養殖場(戶)對選擇適度規模養殖以追求規模經濟的最大效益的意愿越強烈。
養殖場(戶)的養殖規模的回歸系數為0.450,且在5%的統計水平下顯著,說明肉羊養殖年限對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有顯著的正影響。原因可能是,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養殖場(戶)的養殖規模越大,越注重對養殖成本收益的分析,越會注重通過對養殖規模的調整來追求養殖利潤的最大化,而肉羊養殖的適度規模是養殖場(戶)在實現利潤最大化時的最合理的肉羊養殖規模,因此養殖規模越大的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意愿更強烈。
養殖場(戶)的專業化程度的回歸系數為0.373,且在5%的統計水平下顯著,說明專業化程度對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存在顯著的正影響,與理論預期方向相同。原因可能是,專業化程度越高的養殖場(戶),其通過肉羊養殖實現的收入在其每年獲得的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肉羊養殖在其生產經營中的經濟地位越高,養殖場(戶)為了實現更大的養殖利潤越會通過選擇適度的養殖規模進行養殖,因此其更可能選擇適度規模養殖。
在肉羊產地特征中,與肉羊中產區相比,肉羊少產區和肉羊主產區的回歸系數分別為2.191、2.091,且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這說明肉羊產地特征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的影響呈“U”型,即與中產區相比,肉羊少產區和肉羊主產區的養殖場(戶)更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養殖。原因可能是:肉羊的少產區和中產區相比,養殖資源相對匱乏、肉羊生產資料獲取難度較大,但技術設備與管理理念先進,更會合理科學的選擇規劃養殖規模,更懂得如何調整規模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因此他們更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肉羊的主產區和中產區相比,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技術條件相對落后,但養殖規模更大、肉羊規模化養殖氛圍更加濃厚、發展規模化養殖的資源更加豐富、政府的政策導向與支持力度更強,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養殖場(戶)更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
是否加入養殖合作組織和政府支持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14、0.067,顯著程度大于0.1,表明是否加入養殖合作組織、政府支持兩個因素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不存在顯著的影響,與理論預期方向不同。可能原因是,山東省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目前在養殖過程中的組織化程度仍然偏低,廣大中小規模養殖場(戶)難以得到有效系統的養殖管理技術培訓,也不具備與屠宰加工企業等產業化組織合作的意識,同時政府在對肉羊產業發展中的政策扶持存在著力度不夠、扶持政策難以落地等諸多問題,導致其對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進行肉羊養殖的意愿不存在顯著的影響。
4 結論與啟示
筆者基于對山東省17地市306戶規模化養殖場(戶)的調查問卷數據,構建了相關計量模型構,對影響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 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的因素進行了統計分析與計量分析,最終確定了相關影響因素,得出了如下結論:
(1)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的文化程度、肉羊養殖規模、專業化程度共3個因素對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的意愿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2)肉羊產地特征對肉羊規模化養殖場(戶)選擇適度規模養殖意愿的影響呈“U”型,即與中產區相比,肉羊少產區和主產區的養殖場(戶)更愿意選擇適度規模養殖。
要發展規模化養羊、推動產業化經營,就需要在肉羊養殖中應提高母畜飼養量,推廣良種繁育,完善肉羊疫病防治[9]。
肉羊規模化養殖是未來肉羊養殖發展方向,是增強經濟效益、保證羊肉產品質量,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既有助于避免生產資料的浪費,緩解農村勞動力就業壓力,又是肉羊養殖場(戶)實現集約化經營與獲得規模效益的必然選擇。而肉羊的適度規模養殖又是肉羊規模化養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與生產效率、促進肉羊養殖場(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必然選擇,引導廣大飼養農戶走集約化、標準化與商品化的養羊之路[10]。
因此,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應采取以下措施推廣和完善肉羊養殖場(戶)的適度規模養殖,提高山東省肉羊養殖的規模化程度。(1)通過中專、高職的正規教育和農民養殖技術培訓的途徑提高肉羊養殖者的技術和管理水平。(2)通過“合作社+養殖戶”、“龍頭企業+養殖戶”等組織方式提高肉羊產業的組織化程度。(3)通過資金補貼、信貸優惠、政策性保險、優化土地審批程序等手段加大政府對肉羊規模養殖場(戶)的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李躋.我國肉羊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學研究,2010(3):69-71.
[2]常倩,李秉龍.中國肉羊規模經營發展特征與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2(S1):440-444.
[3]孫凡花,車有權,岳增華,等.豬場的適度規模養殖[J].現代畜牧科技,2015(5):172.
[4]洪靈敏,許玉貴,鄭曉旭,等.農戶生豬養殖適度規模的確定[J].經濟師,2013(2):260-262,265.
[5]農業部畜牧業司.2016年畜牧業工作要點[J].獸醫導刊,2016(3):7-9.
[6]譚瑩,李大勝.生豬的規模化養殖與環境保護:困境及選擇——基于美國生豬產業養殖經驗[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3):20-22.
[7]張玲,周玉璽.“公司+農戶”模式下肉雞養殖戶認知差異對契約穩定性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14,46(11):148-152.
[8]李秉龍,夏曉平.中國肉羊產業發展動力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9]王建民.我國規模化養羊現狀與趨勢[J].北方牧業,2014(12):14.
[10]史友誼.種草養羊:農區規模化養羊捷徑——訪江蘇省豐縣合作種羊場董事長陳家振[J].農村養殖技術,2008(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