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豪 田浩
摘要:據統計,2020年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將達874萬,較往年畢業人數來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畢業即失業”的情況不在少數。怎樣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干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任務。因此,展開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對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需求,是國際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國很多高校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屬于起步階段,各高校對于如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實踐項目都相應增設了相關課程、活動,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政策,社會各界也積極為“大創”提供物質以及精神支持。作為全國創新創業教育培養下的重點社會個體和群體,大學生可以以此為契機,并且結合自身專業領域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大創;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創新思維能力
現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為提升本國的國際影響力及促進國民經濟發展,都致力于增設本國教育體系中創新創業教育部分,并將此列入教育大綱,與教學相結合。以我國為例,我國作為金磚五國之一,潛力巨大,創新創業無疑是當今國家國際競爭力以及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作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講話,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人人創新”的新勢態。在如今新時代背景下,大批的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創新創業也是大學生就業的一種選擇,現如今,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大學生在高校的培養下,掌握了諸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素養及創業熱情。因此,在如此背景下,高校中開展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訓練及實踐的培養是勢在必行的。
1 加強教師對學生“大創”項目的引領
1.1 提高指導教師創新創業方面的針對性
“不管是高等院校還是高職院校,都普遍認識到‘雙創教育的問題,即缺乏師資,缺乏系統化、有深度的課程,最重要的是缺乏實踐和實戰的資源,存在資源短板。”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投融資委員會會長孫焱說。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尚有一些不足之處未能很好地完善,這便造成了在高校中許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不足,創新思維能力匱乏以及專業知識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情況較少等問題的出現。
1.2 重視教師在“大創”項目中的指導作用
教師作為高校中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在創新創業訓練、實踐項目中需要承擔更加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作為項目的指導者,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了解及感受創新創業相關任務,其正確且科學的指導方法對學生項目的完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大創”項目中,指導教師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成為學生通過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從而完成科研成果的橋梁和紐帶。
1.3 改進教師對學生在“大創”項目中的指導方法:
在“大創”這樣集體性強的項目中,指導教師在其中作出的主導作用必不可少,學生與教師進行通力合作,從而完成“大創”項目目標。高校要重申教師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素質和能力,更新觀念,提高教學水平,正確認識和科學地引領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訓練實踐活動。
2 提高學生對“大創”項目的認識與理解
2.1 加強學生對“大創”項目的思想認識
許多的學生可能對“大創”一詞的理解有些片面化,認為是通過聯絡校外企業進行融資從而建立自己的產業亦或是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通過國家或高校的政策支持,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其實不完全正確。總的來說,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及鍛煉。培養出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質量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是由教育主管部門面向本科生立項的項目。是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為創建創新型國家儲備人才。
2.2 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大創”項目
據抽樣調查統計,以河北省部分高校為例,在所有參加問卷調查的高校學生中僅有三成學生參加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大部分的學生還從未參加過或是不了解此類活動。據此說明在高校中的創新創業諸類教育活動還應大力宣傳,吸引更多學生參加。
當代大學生肩負繼承和發展民族大業的重要任務,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站在高校的角度上,應該把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教育教學任務緊密結合起來,改善輿論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可作為一個媒介來使自身在大學生活中作出一些科研成果。大學生作為如今創新創業背景下的主要的一個社會個體或群體,他們的創新思維及能力影響著一個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走向。創新與創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及提高國際影響力的中堅力量,因此,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創”項目。
3 通過“大創”項目促進學生的研究能力與研究方法的提高
3.1 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中,當代大學生在現實中的交往能力愈加薄弱,團隊意識淡薄。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便是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性很強的“大創”項目為大學生的團隊協作提供了一個優質平臺,項目組中學生們的創新思想通過互補,為更好地完成項目目標作出很大的幫助,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3.2 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探究實踐能力:
“大創”項目本身便是一個優質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學生通過接受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對專業領域知識的學習,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將自身所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他們在這個階段中,自身的理論知識,創新創業經驗,探究實踐能力會得到錘煉;其他方面,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求知欲、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綜合素質也得到培養,使他們對創新創業可以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不僅對自身的學業能有不小的幫助,還能積極投身于社會豐富自身的閱歷,具有遠見卓識和豐富的想象力。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在投身于“大創”項目時,具備創新創業意識和探究實踐能力,自身也得到全面發展。對于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創新創業活動會有很大的幫助,真正成為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充滿活力的社會個體和群體,在畢業后走向社會能擔負起創新創業的重任,進而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3.3 促進學生將專業知識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
在如今以知識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中,越來越多的學生滯泥于應試教育中,思維固化,很少能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在相關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會資源的對接之下,也為學生們將專業知識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媒介,幫助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學為己用”。
4 注重落實“大創”項目的實踐環節
4.1 走出局限
許多學生經歷從小到大的諸類考試,一路披荊斬棘,考入諸多高校。他們知識層面豐富多樣,但都只僅限于應試知識,滯泥于應試考試,思維固化,未曾付諸于實踐。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及對社會的好奇心逐漸淡薄。由此可見,當下培養大學生注重落實“大創”項目的實踐環節尤為重要。孫焱建議,社會應合力整合專業投資機構、優質創業項目和產品,和學校共同打造一個創業訓練、實踐、實戰的共享平臺,營造創新創業生態圈,“而原有高校教育絕大部分學科是自成體系的,但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高校要打開校門,積極和社會資源對接”。
4.2 走向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僅僅靠書面上創新創業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付諸于一些社會實踐,將專業知識理論與社會實踐結合。當然,對于一個新時代大學生來說,首要條件是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從而利用各個基礎設施,完成“大創”項目目標,將“大創”項目發展起來。其次,市場有風險,不能盲目地進行創新創業。除了學好專業領域知識,還需投身于社會實踐,走入社會,走進企業,向業內人士咨詢并學習市場走向以及規避商業風險做法的專業知識。通過走向社會,并為相關諸類付出努力,可為同學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的創新創業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注重落實“大創”項目的實踐環節。
5 結語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是促進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通過“大創”項目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的建立,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各高校應為創新創新訓練項目開拓出多種途徑,注重“大創”項目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相關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會資源的對接之下,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創新創業的環境,促使大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王芳.吉林省區域創新系統的培育和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 2017(16): 126-127.
[2]趙霞, 孔小力, 李昊.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意義[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7).
[3]姚成秀, 何建民, 林寧,等,基于大學生視角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法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 8,v.5(24):22-25+28.
[4]杜芊芊, 馬歡歡, 周燕,等,河北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分析[J].青春歲月,2017(1).
[5]李遠貴,論大學生創業教育[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 105-108.
作者簡介:王梓豪(2000. 12-),男,漢族,山西晉城人,本科,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