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錚錚
摘要:整本書閱讀能夠為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活圖景,讓學生感受到一個精彩的“書中世界”。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帶領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就對英文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合理的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索“書中世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發現其中內涵的傳統文化是一線教育工作者始終探求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化熏陶;教學實踐
整本書閱讀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關鍵要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夠充分結合教學實際,考慮學生學情,深層次挖掘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中內涵的傳統文化因素,通過完善和優化教學策略,以巧妙且積極地滲透語文傳統文化,以讓學生能夠在高效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在提升整本書閱讀能力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1 借助詩詞文化.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粹,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巧妙滲透詩詞文化讓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從中挖掘、認識和了解到更加優秀的詩詞文化,讓學生在感知詩詞語言魅力的過程中愿意投入到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整本書,為后續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離騷》這篇文章時,可以充分引導學生了解到這篇文章選取自屈原的《楚辭》中,楚辭作為我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詩歌蹤跡,屬于一個全新的詩體,對我國整個文化體系有深遠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自身要能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楚辭>這本書,還要能夠準確把握該書的內容、特點,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重難點,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詩歌文化巧妙滲透到其中,通過與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活動共同鑒賞整本書中的精彩章節、段落和語句,引導學生在解讀文字內容、深刻感知詩歌魅力的過程中對整本書閱讀產生探究欲望。
2 關注鄉土文化.鍛煉學生語文思維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很多經典文化作品中都有涉及到鄉土文化的內容,這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教師在引導學生挖掘整本書閱讀中的傳統文化因素時,可以從中挖掘中包含地方戲曲、傳統手藝、民俗風情等內容,通過科學合理地滲透鄉土文化讓學生走進書本世界中去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鍛煉學生閱讀思維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
比如,沈從文的《邊城》節選了其中的第三到第六節內容供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學習,這屬于作者鄉土情懷抒發的典范,教師在課堂之外開展整本書閱讀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創作背景和作者簡介去解析整本書中蘊涵的鄉土文化元素,通過圍繞小說中的人物,小說中的典型情節及表現手法、主題思想等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實踐,在探尋問題答案的過程中與文本及作者展開靈魂層面的對話,讓學生在品味和感悟其中情感的過程中豐富自我思想世界,實現學生情感層面的有效熏陶。
3 重視古典名著.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古典文化名著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和較高的歷史價值。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挖掘語文教材內容時不難發現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出自于名著節選,教師為了將名著中內涵的文化傳遞給學生,要能夠滲透文章中的閱讀內涵給學生,讓學生有效提升綜合素養。
比如,高一年級學習的《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節選,教師在這篇長篇小說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可以圍繞寫作背景、章節故事內容和小說情感體現引導學生分層次分小組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要優先考慮班級學生的語文認知基礎,可以是讓學生摘抄其中精彩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在學生閱讀完畢后分析整本書中自己喜歡或欣賞的人物形象,通過自主分析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以此為整本書閱讀指明新的方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以整本書閱讀任務為導線,有序進行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在感知四大家族興衰的過程中拓展自我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豐富自我文化積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水平和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傳承優秀文化。
綜上所述,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文章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教師在分析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要求、特點和方法技巧的過程中,要能夠站在文化滲透的角度,通過借助詩詞文化,有效激發學生興趣;關注鄉土文化,鍛煉學生語文思維;重視古典名著,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等高效給學生滲透傳統文化,促使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拓寬自身的文化知識面,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顏建安,高中生整本書閱讀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228-229.
[2]劉千秋,董小玉,高中“整本書閱讀”的現狀調查及方法研究[J].語文建設,201 7(2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