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奇
摘要: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學科一樣,授課老師都要具備科學思維、采用與時俱進的授課方法,遵循學生學習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緊扣社會發展主線,這樣才能將思政課呈現出及時化、生活化、興趣化等特點,有利于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相關思政知識,提高學生思政理解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改進;授課;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工作講話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對青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加強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關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工作,為廣大青少年增長才千、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條件,各級教育部門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青少年思想特點和規律,深化教育創新,教育動員廣大青少年堅定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新時期筑牢青少年思想政治基礎,需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教育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
1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化趨勢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一方面堅持用理論與實際結合,通俗易懂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實踐證明,人們行為習慣的養成,既要靠思想引導,也要靠加強管理,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疏”和“堵”兩個方面進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安排上,開始著眼于建立規范化的思想政治教學制度,其中既包括規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規制度,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評估制度,以確保思想政治穩定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化有效防止了課程的“軟化”和“虛化”現象發生,使思想政治教育邁上了新臺階。
2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逐漸回歸生活世界。應該逐漸認識到,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使學生具有健康的人格,能適應社會,從而滿足個人和社會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生活出發,采用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方法和內容,以滿足人的現實生活需要。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回歸生活世界。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表現為選取人們有可能獲得和理解的各種生活經驗和事例,取材于現實的生活、周圍的環境進行教育。回歸生活世界,還表現為也選取當前國內外的重大事件以及人們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如資源、人口、生態、全球關系等問題,使社會現實及其變化在教育中及時得到反映。
3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日趨科學,力求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掌握人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和事物發展的規律,有效地進行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趨勢
比如,通過管理載體,把教育內容滲透到管理活動中;通過文化載體,把教育內容滲透到文化建設活動中;通過活動載體,把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文體活動、社會服務活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
5思想政治教育的隱形化趨勢
所謂隱形教育,指由正式形式的教育變為非正式形式的教育,即采取隱含的、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傳遞社會價值觀。這種教育更多地運用間接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濡染和熏陶。這就促進了文化環境的建設。文化環境包括靜態環境和動態環境。靜態環境強調綠化、美化和人文化。如在學校的教室、宿舍、走廊和餐廳等公共場所布置名人名言、藝術雕塑等。動態環境,則是通過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如學校建設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組織多種學生團體,舉辦藝術節,專題辯論會、演講會以及多種展覽接受無形的影響和教育。
6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化趨勢
學生自己是道德生活的主體,在教育過程注重發揮特們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幫助學生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發展自我認識,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約束,達到自我完善,使自我教育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注重采用自我教育等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學生共同關心和參與的活動。
7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趨勢
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標志是網絡技術和大眾傳媒載體等現代化手段的運用。面對信息化社會,只有改變傳統的方式方法,運用現代化手段,才能有效發展自身,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現代化,不是現代高科技手段的簡單運用,而是一個創造性的運用過程,也不是僅僅涉及教育方法的某個方面,而是涉及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未來日益成熟的網絡社會所面臨的必然發展趨勢。
8結語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要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每個人的個性各不相同,需要日常開展大量細致的工作。我們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遵紀守法教育,構建全新的德育網絡,建立家庭、社會、學校、學生四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營造起一種良好的德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