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
據統計我區在校初中生39198,在職初中教師3884人,銅山區初中教師按年齡分布如下:

由此看出:我區初中教師隊伍老齡化,由于長期從事教學工作,其教學理念陳舊,教學觀點落后,新理念接受較慢,對于新方法也不愿意接受、采納,即使接受新教學方法,也不能靈活運用。50歲以上的教師占55%,這些教師缺乏對教育的激情,不可避免產生職業倦怠,存在懶散、不求上進的思想。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更新與統一使用,給教師帶來一些生疏感,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比較具有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名著閱讀量增多等特點。多數教師只能憑借印象與經驗進行教學,不能深入研究新教材,不去關注課堂效果,課堂出現了“高耕低效”或“高耕無效”的情況。
縱觀我區校與校之間的教學成績差距非常大,單就語文學科來說,學校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在此僅舉一例,2018年中考,我區大許鎮中心中學初三畢業班中考語文平均分為119.6分,(徐州市區中考語文總分為140分)而有的學校中考平均分為79.6分,其他學校的平均分在92分左右。不僅校與校之間初三年級有較大的差距,而且校與校之間初二、初一年級也有懸殊,盡管區教育局對薄弱學校采取各種手段,運用多種方法,例如,實行“隨時推門聽課”、“二周一督導”、“幫‘貧’扶持”、“一周蹲點式珍斷式指導”等措施,都收效甚微。有的以學校語文組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教學質量也沒有太大的起色。
銅山區共有三十三所初級中學,分布在徐州市郊四周,很不集中,相距甚遠,若參加在某一學校舉辦的教學研討活動,一半多學校的老師在往返途中要花費四至五小時。三十三所學校在教學中各自為政,單打獨斗,不與外界交流,這樣勢力單薄,處于固步自封的狀態,無法與名?;蚣瘓F學校抗衡。
針對以上實際情況,我們銅山區教育局初中語文教研室提出了“區域初中語文教學資源建設”主張,依托互聯網,促進信息技術與當今教育深度融合,開展以區域合作、分享為核心,以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為目標,以提升區域教學質量為目的的研教一體活動。那么基于“虛擬學習社區”,建設區域初中語文教學資源的重要性有哪些?
教育部長陳寶生指出:優秀教育資源無法繼續擴大覆蓋面,主要原因在于資源統籌不協調。統計顯示:我區具有正高級職稱的語文教師1人,特級語文教師2人,高級語文教師108人,語文骨干教師9人,市級語文學科帶頭人3人。銅山區教育局初中語文教研員帶領全區語文骨干教師開發優質語文教學資源,并負責及時發送,讓我區薄弱學校和邊遠學校享受優質資源服務。
銅山區教育局初中語文教研室作為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從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以初中語文教研員為主導,以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為宗旨,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創建區域初中語文“虛擬學習社區”,網站新穎、獨特,欄目開設完整、完善。區教育局通過發揮區域內優秀語文教師的力量,整合區域內骨干語文資源,優化區域內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構,達到教學資源豐富、多樣,實用性強,讓全區初中語文教師分享優質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起點。很多老師尤其薄弱學校的老師能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學習運用區域優質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壓縮冗長的開頭,擯棄無用的環節,刪去累贅的結尾,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或高效性。在作業布置中選擇具有綜合性,啟發性的練習作業。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形成聯動發展,達到共同進步、一起成長的目的,縮小區域內校與校、城區與農村之間的差距,提高全區語文教學質量。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實施主要在課堂,教師要徹底改變老師教、學生學的做法。一味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默一默,或大量做練習題,搞題海戰是難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或高效性直接決定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區域初中語文教學建設是開發適合本地區學校、老師、學生的教學資源。課堂教學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教學,教學方式主要是:①主張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或讓學生有深刻體會。主張討論式教學。②讓學生真正活躍起來,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主張探究式教學。③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對問題要有質疑,敢于向權威者挑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④主張參與式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中來,在教學中要多設計雙邊活動,讓學生的眼、口、手、腦活動起來,活躍學生的思維。⑤主張對話式教學,教師要放下身段,退一步,讓一步,讓學生講,學生問問題,老師回答。通過創建師生平等對話氛圍,讓學生積極表現,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邏輯思維等能力??傊?,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學習,留有空間進行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區分優劣,提高審美能力,形成語文學科思維品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立德”一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绷ⅲ簶淞?。德:德業。即樹立德業。
“樹人”一詞出處《管子·權修》,其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立德樹人: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培養人才。
2014 年3月30日,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2018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全面部署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和師德師風建設各項工作。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師德建設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要提高站位、正視問題,科學規劃、主動作為,對癥施治、靶向治療,全力抓好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傲⒌聵淙恕笔墙逃母救蝿?。區域建設“虛擬學習社區”明確指出,通過對初中部編新教材的研究、推進、使用,潛移默化實現“立德樹人”的要求。基于“虛擬學習社區”的區域初中語文教學資源舉全區骨干教師之力建設的,骨干教師不僅業務能力強,而且思想正直,品德高尚,注重以德育人。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不僅讓學生學會實踐,而且還學會參能正解面對挫折,如何正確解決問題;不僅讓學生學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且還學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生活,學會感恩、包括對家長、同學、老師,社會等。學會幫助別人,學會自省,學會自律。我區骨干老師具有“以德為先,以德育才,德才兼備”的思想,并把這一思想貫徹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完善學生的人格,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碑斚?,學生“補習熱”、家長“擇校熱”、學?!皳駧煙帷钡臒岫热匀怀掷^增長,沒有降低趨勢。再者,我省教育正由“優質教育”到“優質均衡教育”的跨越發展,“均衡普惠”是其重要特征。據調查,我區相對有名氣學校的班級平均人數為65人,而薄弱學校的班級平均人數為30人,盡管我區出臺了劃片招生就近入學的有關文件,也沒有解決大量學生涌向名校學習的現象,如此下去其差距越來越大,其后果非常嚴重。銅山區教育局初中語文教研室,利用互聯網平臺,建設區域初中語文教學資源,把區域優秀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積極推動優秀語文教育資源向相對薄弱學?;蜻呥h地區的學校傾斜,實現共同分享,在分享中達到共贏。同時在分享中互相交流、研討、商榷、彌補缺陷,使之完善,有力促進語文優質資源推陳出新,永葆語文資源“青春活力”。區域初中語文教學資源的建設,不僅讓全區老師受益,也讓全區的學生獲益匪淺,促進了教育的公平,提高了區域整體的教學水平。這樣也緩解了名校班級人數超額的壓力,解決了薄弱學校生源短缺的現象。減輕了學生、家長心里壓力,同時也減輕了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或節假日參加補習班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
雞蛋從外部打開是食物,從內部打開是生命。不斷成長的教師是一直受人尊重的模范,也是教師立身的精神支柱。目前,“經驗型”教師正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教師是優質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師隊伍建設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1]
學生發展的高度取決于教師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教學質量高低取決于老師能力的強弱。由此看來,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因此,發展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至關重要。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1.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讀書學習,獲得間接經驗,而且更需要親自實踐,獲得新知,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如同陸游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是:研究--總結--提升。研究是基礎行為,提升是更高層的行為,在此中間總結是起關鍵作用,總結是對前階段的研究情況反思,分析得與失,并找出成功的方法及失敗的原因,指出彌補缺陷的方法,為下一階段研究做好準備,即要總結,總結要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上升到一定的理論層面。例如,當課題研究到達一定時間時,完成預期的任務后,就要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全面而深入地總結,寫出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研究報告既是對研究過程進行綜述,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因此,要對大量材料進行分析,歸納,要把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新的理論,并且具有指導實踐的作用。在撰寫研究報告中語言表達能力、框架構思能力、深刻反思能力、全面分析能力、高度概括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等均得到鍛煉,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
2.教育科研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科研離不開理論,要以理論為依據,用理論作指導。而理論獲得需要不斷地學習,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學到最前沿理論,即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選擇課題研究時,首先要學習此課題的有關理論,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目前國內外對此課題的研究現狀,了解已取得哪些成績,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把握空白之處在哪里,這樣既豐富了我們的理論知識,又為下一步研究該課題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我們做課題時不走彎路或不重復研究提供了資料。在課題研究中一方面檢驗理論,另一方面充實、發展理論,從而得出新的認知,在新的理論指導下,能以動態的眼光、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如果以舊觀點、機械地看待現代的學生,那么勢必落伍。
3.教育科研拓展教師的專業知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的知識范圍僅限于教學參考書中,而課題研究是針對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何得到解決而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或是引領某一事物向前發展的研究。因此,對某一個課題研究都是全面而深入的。例如,選擇一個課題研究,就要有一個明確的研究目標,有一個詳細的實施計劃。每進行一個子課題的研究,都需要一定知識,并得出一個新理論。每一個過程都要有研究、有反思、有階段性總結。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不僅要向本專業深度學習,而且還要向廣度探究,同時還要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提高了專業知識,拓寬了知識面,在教學中能做到旁證博引,左右逢源,隨手拈來。
通過課題研究,能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教師專業理論水平,拓展教師專業知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而引領全區初中語文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基于“虛擬學習社區”,通過對初中語文資源開發,優化區域語文教學資源,能打造一支研發語文教學資源的精湛隊伍,為本區域教育教學提供高質量的語文教學質源。通過資源共享,彌補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短板,減輕教師繁重的工作量,同時也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提高區域語文教學質量。通過資源運用,培養教師快速適應新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造就一批利用互聯網+語文教學創新平臺,以信息技術與當今教育高度融合,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