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鵬 閩南理工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發展步伐,著力培育文化優勢,化大文化為量,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據此,泉州地區應當基于本區域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探索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方法,以便發揮出其對進一步提升區域文化實力的現實作用。[1]現以高校公共體育開展五祖拳項目課程體系的實踐與創新為切入點,全面而系統地梳理了本地五祖拳在高校開展的優勢、價值,并針對學生對此類項目的認知情況,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優化方案。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以閩南理工學院為代表的一些高校,處在人文化形成的源頭,以及世界各地閩南人的精神家園,該地區閩南文化底蘊豐富,更是五祖拳的誕生地,地理源頭優勢得天獨厚。[2]其次,在文化載體方面,五祖拳歷經千余年的演變,其生命中已經包含了比較特殊的文化內涵,在文化傳承方面有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如果借助專業武術團體進行交流和傳承,很顯然格局過小,過于片面,而沒有武術基礎的人直接學習難度又較大,高校作為文化傳承與思想交流的重要基礎,在開展公共體育時開展五祖拳項目課程體系的實踐,便彰顯出獨特的優勢。第三,在政府支持方面,五祖拳在高校教育中的傳播,受到有關部門的普遍關注,泉州市教育局、體育局、武術協會等所共同編寫的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基礎教程,成為其與高校公共體育相結合的政府支持典型范例。
首先,它兼具強身與教育功能,五祖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代表,主張內外兼修,如果能夠經常習練,可以讓人們產生理想的健身效果。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學習者沉肩夾肘、挺胸收腹,使背、胸、腹等各部位肌肉群得到協調運動,并利用上肢拳、掌、勾等手法的不斷變換,同加上下肢屈伸、撲地、騰跳等形式的結合,以及中國武術獨有的、對呼吸和意念的關注等,全面提升靈敏度、速度和耐力水平。[3]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公共體育教育時習練和傳授五祖拳,武德是不可或缺的重點內容,比武時的點到即止,生活中的遵守法紀,遇事時的充滿正義感等,均可通過五祖拳的公共體育項目課程加以實現。
其次,它具有激勵與豐富學生學習的作用,五祖拳的演變歷史、著名的衣缽傳人故事,如蔡玉明和武林高手比武的故事,林九如收徒的故事等等,如果能夠恰當引入,都可使公共體育課程變得興味盎然,且五祖拳在自身套路方面所蘊含的文化哲理,也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強烈的精神文化沖擊,讓學生在學習五祖拳時,得到意志鍛煉與團結協作精神培養的機會。
最后,它具有促進文化體制改革與校園文化內涵發展的作用,五祖拳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之中,能夠以簡單化的武術套路,做到人人參與,全員健身,有助于學生課間活動內容的豐富,使得大多數學生在課間鍛煉時有了更多的可選擇機會,并據此充分了解五祖拳的基本特點,即以閩南理工學院為例,五祖拳創新模式與公共體育課程相結合,讓其所具有的藝術屬性被充分釋放出來,校園推廣以后在使學生身心愉悅的同時,保證大家體驗到傳統文化創新所帶來的無窮樂趣,這對于深化學生認知閩南武術與閩南文化,從而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具有比較突出的現實意義。
筆者曾經以閩南理工學院為研究對象,做過一次高校學生對于五祖拳項目的了解程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表一):學生對于五祖拳的了解程度有限,只有5%很了解,一般了解的占30%左右,而不了解的人數高達64%,這樣的結果能夠充分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于五祖拳這一運動形式的認知是非常陌生的,其主要原因當在高校教育部門對于這一典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沒能做出廣泛有力宣傳所致。
而通過對學生的訪談能夠了解到,在非常了解與一般了解的學生群體中,非常喜歡與一般喜歡五祖拳的人數占到70%以上,只有十余名同學表示不太喜歡,當問及那些不了解五祖拳基本情況學生時,這部分學生因為得知五祖拳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其中有相當多同學表示樂意去接觸和了解,并贊成學校進行高校公共體育開展五祖拳項目課程體系的嘗試(表二)。
最后,通過對學生認知五祖拳運動項目和當地傳統文化關聯情況的了解(表三),能夠發現:在一定時期的五祖拳運動項目參與后,有14%的學生能夠對當地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比較了解與沒有加深了解的學生占比則分別為34%和51%,這一數據結果可以說明在學習五祖拳運動項目時,教師此前的做法更加傾向于技術動作的引導,在文化引導方面用功不足,致使學生沒能從中感受到五祖拳所代表的地方文化精髓。[4]

表一:學生了解五祖拳基本情況

表二:學生對高校公共體育開展五祖拳項目課程體系的嘗試贊成度

表三:學生認知五祖拳運動項目和當地傳統文化關聯情況
也就是說,在高校公共體育中推廣五祖拳運動項目,對于閩南文化的廣泛傳承具有非常突出的現實意義,能夠有助于學生感受與了解本土文化,可若學校重視程度不足、資金和師資力量等方面薄弱,結果是難以理想的,所以基于學生了解做出公共體育五祖拳項目創新探索非常有必要。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基地,同時還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而在文化傳承方面公共體育課程也應當不遺余力的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新時代新模式下,使傳統文化融匯其中,能夠讓文化傳承在體育實踐過程中得到創新。我們都知道:泉州是五祖拳的起源地,而五祖拳屬于南少林拳乃至中華武術之林中最優秀的拳種之一,在世界范圍內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在千年的傳承和演變之后,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當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體系建設者應當依托這一傳承載體,做出創新演化的努力,構建形成更有價值的文化傳承創新機制,完成時代和歷史賦予我們的文化使命。
五祖拳在泉州當地有較大的影響,長期傳播于民間,當地政府部門所舉辦的多屆世界級與國家級武術盛會,充分說明了對此運動項目的重視,而教育部門所編寫的“泉州南少林五祖拳基礎教程”等教材及著作,也為公共體育課程教材創新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據此,各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形成公共體育課程教材創新的合力,共同為五祖拳在高校校園中的發展貢獻力量。
高校應當以全程育人為著眼點,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明確五祖拳在文化傳承與身體鍛煉方面,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與課間活動,而是要以充分把握學情與學生成長趨勢為前提條件,發揮黨團組織及學生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從思想引領、教師引導、活態傳承等多個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構建形成以五祖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社團,進行社團化教學研究工作,達到繼承和創新相融合的和諧局面,讓學生能夠在面對成長困惑時,得到民族文化的鼎力支持。
高校應當以公共體育為核心,關注五祖拳等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工作,構建形成更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庫,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交叉型復合式專業人才,讓五祖拳這一傳統體育文化在新時代下有機會以智能化為契機做出更大的貢獻。另外,在新時代要把微信、微博宣傳和引導功能發揮出來,在進行高校公共體育開展五祖拳項目課程體系實踐時,具有比較全面的教育傳承方式。[6]再者,嘗試制作五祖拳慕課教程,也是有益于公共體育大規模、開放化教學的一種必然策略,能夠充分彰顯出其高度自由化和個性化的色彩,保證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內進行隨時隨地學習。
事實能夠證明,高校公共體育開展五祖拳項目課程體系的實踐與創新是完全可行的,然而學生尚沒有對其內涵產生深入理解,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五祖拳具有比較優秀的特質,是當地傳統文化精髓的代表,所以高校應當具有足夠的主體責任意識以及文化傳承使命感,深入體會五祖拳項目的公共體育項目課程體系開展優勢和價值,在反思當前學生對此運動項目了解程度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便做到在改革中求創新,在創新中謀發展,真正形成具有本地區特色的高校公共體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