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也處于持續加速狀態。在這一背景下,以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為代表的高密度化城市逐漸成為了我國現階段城市發展的主要特征。然而,就目前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進程趨勢來看,高密度城市環境對當前城市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和制約作用,由此可見,以城市高密度環境為基礎、建筑學發展為角度,對城市建筑的空間、功能等方面的性能指標進行全方位、科學化的規劃,成為了當代城市環境健康、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即立足于當前高密度城市發展現狀,對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的重要意義以及有效方法做出了簡單的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城市;高密度環境;建筑學思考
經濟發展態勢的不斷變化以及城市化現象的發展使得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向加快,城市環境在交通、住宅、人口等方面均呈現出了明顯的高密度化特征。高密度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城市發展的緊張狀態,但也對城市環境綠化、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產生了明顯的消極作用,使得原有的發展速率降低。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對這一問題保持足夠的重視,從建筑學的發展角度積極探討和思考高密度環境特征的城市空間與發展模式和對策,對高密度環境下城市空間進程深度解析,最終實現建筑學角度和發展原則下現代化城市的健康發展。
1、城市高密度環境下建筑學思考的重要意義分析
1.1有利于提高城市用地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現階段城市高密度環境特征主要可表現在城市人口擁擠、住房緊張、交通堵塞等諸多方面,尤其是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移動更加推動了城市建筑工程項目量的增多,加重了城市的發展負擔。主要可體現在人口及建筑密度的增大使得原本的城市有效用地資源更加緊缺,甚至出現了用地資源得不到及時、可靠供給的局面,限制了城市職能的建設和完善。同時,城市有效用地資源緊缺與城市發展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刺激了城市有效用地超負荷利用現象的出現,城市經濟發展與開發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用地需求推動著當前有效用地向地下及高空要空間,而過度的地下空間及高層建筑不僅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使其產生壓抑、抑郁等消極情緒,同時也進一步加重了城市高密度環境特征影響。因此,從建筑學的角度思考城市高密度環境的發展能夠合理安排城市有效用地,以建筑學思路對其進行緊縮和有效分配,充分保證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城市建設效率,提高城市有效用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1.2有利于提高建筑學的實際利用價值
基于目前我國城市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高密度環境特征問題,積極通過建筑學思路進行思考和解決,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學理論體系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利用價值,將其在工程技術與人文藝術上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這一重要意義主要可體現在以建筑學理論體系為指導,將城市內建筑物與周圍環境進行統一、科學的規劃和布置,同時針對城市有效用地緊缺的問題,合理考慮城市經濟發展及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將建筑物的美觀性和實用性綜合考慮、城市整體環境與發展戰略進行分配確保建筑物與城市自然環境的協調。這一目標的實現要求建筑學在城市高密度發展環境下將建筑學自身的藝術性調動出來,與城市建筑規劃的整體形象和實用需求有機結合,有效緩解現代化高密度城市發展壓力,提升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水平和質量。更為重要的是,建筑學思想在城市高密度環境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引導城市建設走綠色化、現代化與智能化道路,保持城市建設過程中自然美與原有文化底蘊的充分結合。
2、城市高密度環境下建筑學思考的有效方法
2.1實施微縮戰略,合理建立模型
基于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高密度環境特征,有效用地資源的緊缺雖然加大了城市建設與規劃的難度,但在建筑學發展的角度來看,也一定程度上為城市建筑的多種形態提供了可能。因此,實施城市微縮化戰略,合理建立城市發展模型對于提高高密度城市發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有效結合微縮化戰略對城市內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的緊密環境進行全新規劃,并結合城市整體的微縮模型對規劃區域進行細分,注重職能改善與重塑方面,尤其是對城市居民生活空間進行調整和優化,比如高密度環境中的公共步行通道、道路花園等公共設施,提高城市高密度環境中的用地效率。更為重要的是,以建筑模型為參照,對城市道路進行重新規劃,不斷加強城市道路聯系,或者盡可能地開發具備區域聯系功能的公共用地,有效提高城市高密度空間的用地效率。
2.2堅持人性化原則,全面利用城市空間
在當前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高密度環境特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經濟發展效率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水平。因此利用建筑學的原理,在高密度環境下進行城市有效用地的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人性化的主要原則,全面、有效利用城市空間。比如,加大對城市內部密集空間用地的實際調研和考察力度,主動落實當前城市建設可用空間的范圍和具體位置,在有效保證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環境自然協調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填充與縫補設計,即在有限的空間內對城市用地中連續性的建筑進行修補,將原有的建筑空間結構、功能設施等連成一個有效整體結構,使得原有的城市建筑空間更加完善,建筑職能發揮的更加明顯。
結語:
針對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出現的高密度城市環境特征及其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建筑學發展的角度積極推進城市發展方式和思路的轉變,成為了緩解高密度特征對城市發展消極影響的重要措施。同時,建筑學角度緩解高密度城市特征對相關部門及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不斷提升城市建設過程中各部門的綜合工作標準,有效維護城市經濟發展及城市文明建設,最終實現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愛菊.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中國住宅設施,2019(01):67-68.
[2]艾冬.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7(49):34-35.
[3]周建軍,俞林輝.基于城市高密度環境進行建筑學思考[J].居舍,2017(19):161-162.
[4]譚成波.解析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江西建材,2014(19):29-32.
[5]方波.城市高密度環境下的建筑學思考[J].門窗,2014(06):422-423.
作者簡介:
韓楠楠(372929198810203082),山東菏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