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安慶市通風廊道構建存在的問題為基礎,主要闡述通風廊道的組成、作用,分析提高城市通風廊道規劃控制水平的措施,以期能夠充分發揮通風廊道凈化空氣、消除熱島效應、改善霧霾等作用。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空氣質量較差,為了保證居民身體健康安全,城市規劃部門必須對通風廊道構建加強重視。
【關鍵詞】城市建設;通風廊道;規劃控制
1、城市通風廊道的組成及作用
1.1基本組成
通過對德國、日本等國家城市通風廊道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以城市結構規劃與空氣流動原理為基礎的通風廊道主要由作用空間、補償空間、空氣引導通道三部分組成。作用空間是指在構建城市通風廊道時,將污染情況最嚴重的城區作為重點控制部分,以其為中心向周邊城區擴散規劃,有利于提高規劃控制的有效性,對降低城市熱壓差具有積極影響;補償空間與作用空間相鄰,主要作用是為作用空間提供新鮮干凈的替換空氣;空氣引導通道是指保證空氣順暢流通的通道,主要作用是對作用空間與補償空間的空氣進行引導,具有結構開闊的特點[1]。
1.2主要作用
第一,可以緩解霧霾等城市污染,提高空氣質量。城市在構建通風廊道時,會為了保證通風質量而在建筑物密度與高度之間留出一定空間,如此一來空氣便可將城區內部熱量與污染物快速疏散,從而實現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第二,降低重心城區與周邊城區的熱壓差,改善城市熱島效應。通風廊道可以將中心城區的熱量疏散至周邊城區,利用周邊城區的冷氣團替代中心城區熱氣團,促使二者空氣溫度達到平衡。
2、城市通風廊道構建及規劃控制
2.1安慶市構建通風廊道的原因與意義
2.1.1原因
安慶市地形以山區為主,整體地勢比較平坦,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在城市規劃方面以產城結合為主,基于此背景,熱島效應、霧霾成為影響安慶市空氣質量的關鍵,因而對通風廊道構建的需求具有極高的迫切性。因為熱島效應的影響,安慶市近些年一直位于安徽省夏季最熱城市榜首,主要影響因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由于石化產業發達,安慶市冬季霧霾十分嚴重,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安慶市冬季地面輻射降溫能力強,空氣垂直與水平方向的交換能力減弱,使得逆溫差不斷增大,無法有效排除石化污染物。
2.1.2意義
通風廊道可以加速城市空氣循環速率,對改善熱島效應、緩解霧霾現象具有積極影響。第一,保持通風廊道規劃的科學性,能夠有效促使城區熱空氣與郊區冷空氣進行交換,有利于改善城市通風環境與切割城市熱場;第二,良好的通風條件可以消除疊加效應,能夠削弱石化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有利于改善冬季霧霾情況,保證交通安全,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第三,通風廊道的構建可以對安慶市的微氣候進行調整,是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理念的具體體現,對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2構建通風廊道出現的問題
2.2.1通風廊道識別能力有待提高
現階段,安慶市針對老城區盛行風與大龍山下坡風的風向開展了模擬實驗,數據順利收錄,已經可以對一級、二級、三級風道進行識別。但通風廊道布局的高效性、科學性仍有待提高,盡管可以將上述三個等級的風道落實到具體空間中,但卻無法對四級風道進行識別。
2.2.2老城區建筑密度高,通風死角較多
安慶市老城區的建筑物密度十分之高,已經達到整體城市結構的55%,導致通風死角較多,嚴重影響通風質量。據調查研究顯示,安慶市目前通風效果最差的地區在光彩大市場、九中、安慶第一人民醫院、省第二監獄,如果不改善這種現狀,必然會使得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
2.2.3石化區地面風速快速下降,污染程度高
石化區與老城區的距離比較近,老城區的高層建筑降低了風速,使得石化區地面風速降速較快,不能將石化區的空氣污染物全部帶走,使得該區域通風質量較差,提高了空氣污染程度。
2.3提高通風廊道規劃控制水平的措施
2.3.1抽疏復綠,結合城市整體結構規劃通風廊道路線
安慶市在規劃控制通風廊道構建方案時,應采用抽疏復綠方式,結合城市整體結構、道路交通系統、建筑布局等內容,對通風廊道進行規劃。首先,規劃人員要將路網體系作為構建基礎,將主干道當作主要通風廊道,將次干道當作次要通風廊道,以此確保風資源可以與城市內部進行有效連接;其次,規劃人員要根據城市建筑物高度、密度等因素,對通風廊道具體布設進行規劃控制,按照人口分布將城區劃分為幾個部分,將其中某些老舊建筑拆除,增加通風面積、減小建筑密度,避免熱量過度集中。
2.3.2指標管控,對通風廊道各指標進行規劃與控制
影響通風廊道的指標主要有寬度、相鄰界面、內部建筑密度等,規劃人員在規劃通風廊道時,應強化指標管控能力,通過控制各影響指標,提高通風廊道構建質量。第一,擴大通風廊道寬度,寬度的大小直接影響通風效果,安慶市作為一般地級市,主通風廊道的寬度應在150米及以上,次通風廊道的寬度應在80米及以上;第二,相鄰界面主要是指通風廊道兩邊建筑物的高度與寬度之比,為了保證通風質量,要將主通風廊道兩邊的建筑物高寬比例控制在0.5以下,將開放程度控制在40%及以上,次通風廊道比例控制在1以內,開放程度控制在30%及以上;第三,內部建筑密度直接影響通風效果,因而規劃人員要將建筑密度降至30%以下,將阻風率降至0.6以下[2]。
2.3.3空間規劃,根據城區污染情況規劃通風廊道
在構建通風廊道時,應基于城區污染情況對空間廊道布設空間進行規劃,將作用空間集中于空氣污染程度較嚴重的地區,以此實現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第一,作用空間內部建筑物應采用熱容面積小的材料,疏松建筑密度,降低熱污染;第二,增強污染源頭把控力度,要求石化企業嚴格遵循廢棄物排放標準,保持空氣清潔;第三,強化補償氣團作用,擴大補償空間影響范圍,增強新鮮冷空氣的穿透力,對提高作用空間空氣循環質量具有積極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安慶市構建通風廊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空氣質量、改善熱島效應,對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城市在規劃控制通風廊道時,應明確自身存在問題,結合城市整體結構對通風廊道各項指標進行管控,結合城區污染分布情況構建通風廊道,同時做好空間規劃工作,提高通風率、降低阻風率。
參考文獻:
[1]王文軍,呂城儒,徐嘉慧,等.城市通風廊道治霾形成條件及其效益評估——以西安“地裂縫+通風廊道”建設為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6(03):110-116.
[2]王梓茜,楊袁慧,房小怡,等.基于多元數據分析的城市通風廊道規劃策略研究——以北京副中心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8,25(01):87-96.
作者簡介:
張劍平,安慶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安徽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