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娟 黃彩紅


【摘要】 目的 觀察實施預見性護理對接受靜脈采血體檢者的效果。方法 140例接受靜脈采血的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0例。觀察組體檢者在靜脈采血中實施預見性護理, 對照組體檢者在靜脈采血中實施常規護理。觀察比較兩組體檢者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體檢者的穿刺點按壓血腫、穿刺點按壓瘀斑及暈厥發生率分別為2.86%、4.29%、1.43%,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43%、14.29%、11.4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8769、4.1551、5.8185, P=0.0490、0.0415、0.0159<0.05)。觀察組體檢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68/7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7%(55/7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3152, P=0.0008<0.05)。結論 對接受靜脈采血的體檢者實施預見性護理, 可以有效預防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 提高體檢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靜脈采血;體檢;預見性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7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patients receiv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CAI Bi-juan, HUANG Cai-ho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Health Care, Guangzhou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Guangzhou 510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patients receiv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receiv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dictive nursing dur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dur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hematoma, ecchymosis at puncture point and syncope respectively as 2.86%, 4.29% and 1.43% than 11.43%, 14.29% and 11.4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3.8769, 4.1551, 5.8185, P=0.0490, 0.0415, 0.0159<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s 97.14%(68/70) than 78.57%(55/7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1.3152, P=0.0008<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receiving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hysical examinee.
【Key words】 Venous blood collec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Predictive nursing
血液檢驗是醫院體檢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而一般在血液檢驗中都需通過靜脈采血的方式來進行血液標本取樣[1]。但是, 在實際靜脈采血過程中, 有時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發生一些不良事件, 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常見的如由于采血后按壓不當而引起的穿刺點按壓血腫、瘀斑等, 另外還有部分體檢者會因刺激而發生一過性腦供血不足, 從而出現暈厥癥狀。因此, 臨床應當對接受靜脈采血的體檢者實施有效的護理, 以盡可能減少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 保證采血的安全。不過, 常規護理模式往往只局限于對體檢者進行簡單的健康指導, 而并不能充分發揮出預防作用。而預見性護理則是一種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模式, 其旨在提前充分考慮到采血可能會引起的不良事件, 從而事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本文為了研究實施預見性護理對接受靜脈采血體檢者的效果, 特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靜脈采血的140例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靜脈采血的140例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0例。觀察組體檢者中, 男38例, 女32例;年齡19~47歲, 平均年齡(31.33±8.16)歲。對照組體檢者中, 男40例, 女30例;年齡20~45歲, 平均年齡(32.58±8.64)歲。兩組體檢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體檢者在靜脈采血中實施常規護理, 即給予常規健康指導和規范操作。
1. 2. 2 觀察組 體檢者在靜脈采血中實施預見性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 2. 2. 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熱情地接待體檢者, 耐心地與之交流, 在對其進行靜脈采血之前, 先柔聲安撫其情緒, 對于存在較強烈的緊張、恐懼、不安的體檢者, 尤其要重點給予心理疏導, 幫助其消除負面心理, 或先讓其從旁觀看其他體檢者的靜脈采血過程, 并告知其采血的過程很簡單, 從而減輕其壓力。
1. 2. 2. 2 健康宣教 在靜脈采血前, 護理人員要詳細對體檢者科普采血的目的、意義及注意事項等, 以便讓其認同采血項目, 并積極配合采血工作。
1. 2. 2. 3 采血中護理 護理人員要提高穿刺操作技術水平, 熟練掌握穿刺技巧, 盡可能地保證一次采血成功, 且采血時要進針快、抽血快、拔針快, 避免因操作緩慢給體檢者增加痛苦。
1. 2. 2. 4 現場救護 在靜脈采血的過程中, 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體檢者的狀況, 一旦發現有發生暈厥的征兆, 應立即停止采血, 然后指導體檢者取平臥位, 放低頭部, 下肢抬高15~20°進行休息, 從而增加回心血量以避免暈厥, 同時還要對體檢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 發現任何不良狀況都要及時上報處理。
1. 2. 2. 5 采血后護理 在采血完畢后, 護理人員應先協助體檢者按壓穿刺部位片刻, 然后再指導其進行自我按壓, 注意將按壓物移交給體檢者的這一過程必須在3 s內完成, 移交完畢后叮囑體檢者按壓位置要準確、力度要適當、按壓期間不能屈肘或移位, 同時還要適當地飲用加有葡萄糖的溫開水。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體檢者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不良反應包括穿刺點按壓血腫、穿刺點按壓瘀斑及暈厥。在出院前, 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體檢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體檢者相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體檢者的穿刺點按壓血腫、穿刺點按壓瘀斑及暈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體檢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體檢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靜脈采血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 對人的皮膚、血管等均會造成一定損傷和破壞, 同時采血本身也是一種刺激, 因此可能會引發各種不良事件, 引起體檢者各種不良反應[2]。因此, 臨床應對接受靜脈采血的體檢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
靜脈采血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就是暈厥, 其多因腦血流量突然減少所致[3]。暈厥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頭暈、四肢無力、血壓下降、視物模糊以及意識喪失等[4, 5]。據臨床數據統計顯示, 15~20歲的青少年是在靜脈采血中最易發生暈厥的人群[6]。因為該年齡段的體檢者一般正處于學習任務重、心理壓力大以及腦氧耗量大的階段, 所以一旦受到采血等刺激后, 非常容易發生暈厥[7, 8]。
而為了有效預防采血不良事件的發生, 本院主張實施預見性護理。預見性護理是指在未發生不良事件之前, 預先考慮到各種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從而提前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以盡量避免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體檢者的穿刺點按壓血腫、穿刺點按壓瘀斑及暈厥發生率分別為2.86%、4.29%、1.43%,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43%、14.29%、11.43%,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8769、4.1551、5.8185, P=0.0490、0.0415、0.0159<0.05)。觀察組體檢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7.14%(68/7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57%(55/7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3152, P=0.0008<0.05)。上述結果表明, 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比常規護理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 對接受靜脈采血的體檢者實施預見性護理, 可以有效預防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 提高體檢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賈紅麗. 靜脈采血的護理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9):96.
[2] 丁麗娟. 靜脈采血護理風險的原因分析和防范策略.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8, 18(51):227-228.
[3] 李靜. 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對減少體檢者抽血暈厥發生的影響研究.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33):24.
[4] 吳正香. 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減少體檢者抽血暈厥發生的影響研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 2(17):109-110.
[5] 薛梅芳. 預見性干預措施對減少體檢者抽血暈厥發生的影響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2014, 11(23):85-87.
[6] 文燕嫦. 綜合性護理干預對降低健康體檢者靜脈采血不良反應的效果. 黑龍江醫學, 2015, 39(10):1204-1205.
[7] 楊通念, 余婷. 探究對體檢抽血暈厥者采取的預見性干預措施及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7, 17(8):240-242.
[8] 謝巧珍. 體檢時靜脈抽血暈厥的原因及其護理對策. 健康必讀(中旬刊), 2013, 12(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