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出嫁時為宣泄心中情感,由待嫁新娘及其女親友們演唱的抒情性歌謠。土家族哭嫁歌有其特定的音樂特點,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對其音樂特征的研究,以期有利于喚醒人們傳承發展優秀民族音樂的意識,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
關鍵詞:土家族;哭嫁歌;語言規律;哭訴形式
土家族哭嫁歌,分布在湘鄂渝黔邊區的土家族,本文研究主要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族聚居地區(龍山縣和永順縣)為主線。哭嫁歌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他是土家族婚嫁禮儀的一種習俗,土家人民只有土家語言沒有文字而導致的文化閉塞,使得土家族在婚俗方面依然保留著非常濃郁的民族特色,家里女兒出嫁的時候,用哭來送女孩子出嫁。土家族哭嫁歌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土家待嫁女性在出嫁時與其女親友們所演唱的抒情性歌謠,是新娘為了宣泄離別之情或表達不滿的一種演唱形式,土家族一直有著“會哭不會唱,姑娘沒人望”這樣一種說法,土家族的姑娘出嫁不哭會被認為對父母沒有依戀,不孝順,這種包辦婚姻的現象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基本得到遏制,哭嫁相沿成俗,即使是文化開放、婚姻自由的現在,在偏遠的山村,一些土家族的姑娘在出嫁前依然會為前來賀慶的親戚朋友們獻上一曲悲歡離合的哭嫁歌,表達對親人戀戀不舍以及對女孩子出嫁后的擔心,這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意識,哭嫁歌又被稱為“十姊妹歌”。
一、土家族哭嫁歌的語言規律
土家族哭嫁歌有描述為:嶺南嫁女之日,新人盛飾廟坐,少女亦盛飾夾輔之,互相歌和,含情凄婉,各致殷勤,名日“送老”,言將別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靜江人倚《蘇幕遮》為聲,欽人倚《人月圓》,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鄉黨男子群往觀之,或于稠人中發歌,以調女伴,女伴知其謂誰,亦歌以答之,頗窮中其家之隱匿,往往以此致爭,抑或以此心許。而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清朝乾隆時期,有《竹枝詞》,作者彭秋潭是當時著名的土家族詩人,記載說:“十姊妹歌,戀親恩,傷別離,歌為曼聲,甚哀,淚隨聲下,是‘竹枝遺意也。”首先,部分唱詞是押韻的。其次,需要強調的部分語句需要重讀。再次,有些語句的劃分根據市有節奏的。最后,語調也是有抑揚頓挫的。哭嫁歌的歌詞有著豐富的生活氣息,與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土家族人民婚嫁的一種獨特形式,帶動參加婚嫁的人們感同身受,情緒跌宕起伏。
二、土家族哭嫁歌哭訴形式
土家族哭嫁歌的哭訴形式多種多樣,有哭父母、哭兄弟、哭姐妹、哭打傘、哭上轎等等,邊唱邊哭,也可以一個人或兩個人甚至更多人一起哭,人數不限,形式多樣。我們聽到哭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邊哭邊抖, 這種形式的運用使哭腔表現得更加真實, 也更加能夠打動人心。另外, 在演唱哭嫁歌的過程中還有抽泣、哭泣的聲音加入,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一般只要男女雙方愿意,征得雙方父母同意,便可以結為夫妻,而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土家姑娘為表達對包辦婚姻的不滿,而衍生出來的哭嫁現象便逐步顯現,并發展成了內容豐富的文化現象。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哭嫁歌,被搬到學校的課堂上,讓眾多學生們領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
三、土家族哭嫁歌的哭腔表現
土家族哭嫁歌的“哭”與平時的“哭”是有區別的,哭嫁歌的“哭”采用了獨特的哭腔,體現出情緒的宣泄,也可理解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學校曾經邀請了湘西土家族哭嫁歌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到學校進行演示,發現哭訴的歌詞根本聽不清楚,從體態以及表情、動作等來想象整個婚嫁的過程。有時候把新娘哭嫁的水平用來衡量女孩子的素質,所以,女孩子在出嫁前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包括哭的內容、幾個人哭等等。很多歌詞的旋律可以哭訴不同的歌詞,所謂一曲多用。
土家族的“哭嫁歌”這種形式,源于藝術來源于生活,并且反映了特定時代的藝術產物。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女孩子婚姻身不由己的現象,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無可奈何。從土家族哭嫁歌的音樂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多層面的音樂藝術內涵,有利于普及土家族哭嫁歌,可以讓更多的人喜愛、學習、弘揚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提升人們傳承發展優秀民族音樂的意識,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同時又能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土家族哭嫁歌有著濃郁的民族音樂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因此土家族哭嫁歌也被譽為“中國式的詠嘆調”。
參考文獻:
[1]彭榮德.土家女兒做新娘[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
[2]翟宇燕.淺析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藝術特色[J].北方音樂,2019(10):34-35.
[3]余詠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樂特征與社會涵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4]劉明珠.從藝術特征及傳承角度談湘西土家族哭嫁歌的音樂[J].音樂時空,2015(14):37.
湖南省吉首大學2017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土家族哭嫁歌的音樂特征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曉鳳(1997.11.17),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