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
摘要:多元智能是由美國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其認為個人智力都有著多樣化的特點,并且這些多樣化因素都有著其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在教育實踐中通過對這種多元化因素融合的有效利用,對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本文針對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探究,進而為舞蹈教學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舞蹈教學;研究
一、前言
多元智能理論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西方國家最先推行并投入到實際教學應用中,是在美國教育界的反思和改革浪潮中經過快速的發展所產生的現代學術觀點,現階段已經被教育界廣泛關注,并且該理論為我國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參考,其主要是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在世界各國的教育界也在廣泛應用這種理論進行科學教學,很多專家也認為該理論對于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不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還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智力的多樣性,摒棄過去對智力狹隘的看法和定義,在此基礎上,為我國素質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價值。
二、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一)理論構成
美國心理學家在其代表作中將多元智力理論的重要結構表現出來,并且其將多元智力結構分為八種智能組成,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肢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空間視覺智能、自我反省智能、音樂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其將這八種智能概括為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體,認為這八種智能都具有同等地位,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不同個體的不同時期,也正是這種多元化的性質才造就了每個人都能夠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智力特點[1]。在傳統方面而言,一般都會將智力歸結為人體大腦的邏輯思維和數理計算能力,但是在新型多元智力理論提出之后,其主要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下為人們解決困難和問題的主要輔助,而不是能夠為社會創造某種價值的重要能力,并且在不同個體當中智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智力多元化理論的提出實際是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充分尊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應當正確的落實。
(二)理論特點
第一:個體差異性。多元智能理論內容主要認為每個個體的智力都是建立在一定特點的基礎上發揮出來的,有些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智能較強,在另一方面智能較低,這些都將智能的差異性體現得淋漓盡致,并且這一差異性主要是因為個體中的智能組合存在一定的不同性質,雖然八種智能都存在于每一個個體之中,并且每個個體中這八種智能都是完整存在的,但是由于個人的生活環境、教育程度以及遺傳因素導致在智力的優勢和弱勢方面會產生一定的不同性,這些使這些個體在根本上會有一定的獨特性之,不同的個體擁有的個性也會不盡相同[2]。
第二:情境性。多元智能理論主要認為個體的智能是在一種特定的環境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體現出來的,并且也充分說明社會生活環境對個人智能的重要性和決定性,沒有具體的情景建設探討智力是沒有可研究性的,所以該理論的情境性不言而喻。
第三:實踐性。多元智能理論主要是在個人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加強注釋,并且該理論提出者曾經持有實踐性的理論觀點,他認為一般的創造性活動的進行都是在個人從事某種復雜的專題研究中產生的,因此該理論對于實踐研究的重要性可以明確看出,在教育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培養,是未來我國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目標。
第四:整體性。盡管該理論提出的八種智能具有個體獨立性,但是這八種智能同時又是存在于每個個體之間的,只是以不同的組合形式通過個體表現出的各種智能特點,同時這八種智能對于每個個體而言都是平等存在的,且重要性都是一樣的。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一)舞蹈教學具有特殊性
高職舞蹈專業中的學生進入方式和學生住地都會有所不同,部分是從職業高中進入,部分是從普通高中考入,還有一部分是從中等藝??既氲?,這樣會導致每個人的身體柔軟度、舞蹈技能的表現能以及對于音樂節奏感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因此在高職舞蹈專業教學中需要將這種差異性進行有效分析,將科學多元化教學指導融入舞蹈教學中[3]。另外由于目前我國獨立設置的藝術職業學院基本有25所左右,本科院校下屬的二級學院約有10所,全國1169所高職院校設置表演類學科大約有90所,不同的院校設置導致院校教學理念在多元化智能理論的觀點下認為智能具有復雜性,主要發生的智能變化是由后天各種條件因素引起的,主要是因為個人各種智能因素組成不同,導致個人智能的水平無法被真正比較出來,并且只有個體的智能優劣勢表現才能被有效地評價出來。在高職舞蹈實踐教學中,環境因素是教學中主要的影響因素,第一上課形式多為大課模式,學生數量較多,教師無法進行一對一個別教育和輔導,并且生源差異導致很多學生對自身的各種智能優劣勢不能完全明確,學習意識比較單薄,并且在上課時容易因為自身的一些缺點導致產生一些緊張的情緒和厭煩的心理;另外對于一些不同專業學習的學生在主動學習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一些從沒接觸過舞蹈的學生很難迅速進入到課堂教學狀態,又由于舞蹈是一門基礎要求較高的表演藝術,很多學生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意參與到舞蹈學習中,而低年級的學生會認為這些基本功的練習比較單一枯燥,這樣的表現狀態會對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同時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自我感覺良好,在上課會出現懶散的學習狀態。這種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論也為舞蹈教學提供科學的可操作環境,也為其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提供實際的理論依據,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符合高職舞蹈教學模式
高職舞蹈教學主要以學習、練習與演出的教學模式進行人才培養,這也是學院舞蹈教學必要的教學路徑,該路徑主要以學生實踐能力為基本教學目標,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可以將社會該專業行業與學校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校園與企業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崗位上崗之前就能夠具備一定的崗位業務能力,并且可以通過自身的訓練和知識結構為社會行業發展貢獻出一份堅實的力量[4]。在舞蹈教學中真正能夠體現出教學效果的就是將多元智能理論轉變為教學基本觀念,同時該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會擁有不同程度和相對獨立的多元智能形式,并且在個人發展過程中每種智能都會具有自身獨特的發展過程,并且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將這種多元智能表現形式融入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上,同時應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換、創新教學形式,利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進行有效教學。
四、高職舞蹈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應用途徑
(一)肢體運作智能的應用
經過研究發現,在人體信息傳達過程中,有38%的信息是通過人體音調、聲音以及其他聲響傳達;7%是通過詞匯和語句的內涵進行表達;而55%的信息都是通過人體的肢體運動進行傳達的。肢體運動智能是運用身體解決問題或制造問題,善于用以技巧控制自己的身體或動作。在高職舞蹈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是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且這種個體差異難以把握,進而在教學中難以掌控課堂的教學深度和難度。并且選擇高職舞蹈專業的學生文化水平的差異性,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不盡相同,并且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會不同。對于此種問題和特點,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個性差異的特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將“因材施教”教學理念完美體現和落實,將學生的個體個性表現充分表現出來。另外學生的個體差異主要是在舞蹈基本功上,基本功包括學生身體的柔韌性、身體協調能力,這種基本功內容主要在多元化智能理論中變現的是肢體運動智能,根據多元化智能理論的分析,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創建不同的肢體運動訓練,為學生日后學習高難度動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多元智能教學中通過肢體的運動智能可以幫助舞蹈基礎較弱的學生快速認識自己的身體,并將自然體態轉變成舞蹈所需體態,例如一些舞蹈學生在認知“劃圓”詞語時,其主要能夠理解詞面意義,無法通過身體將詞語完美準確表達。這項智能,主要由中樞神支配控制全身的大小肌肉具有控制技巧,在引導下,配合身體動作,例如做一些具后背肌肉的方向性訓練,可以很快幫助這些孩子強化記憶詞語,通過身體來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受。
(二)音樂智能的應用
與舞蹈配合最為緊密的就是音樂,舞蹈之所以被廣大人民所歡迎和喜愛,不僅是因為其表現動作優美,主要是能夠通過舞蹈的表現形式能夠將音樂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將音樂與舞蹈相互融合可以讓觀眾在視聽的享受中得到美的沖擊,同時根據舞蹈人員的動作與音樂的契合度能夠判斷該舞蹈表演的程度,并且是否能夠根據舞蹈中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出符合音樂的重要情感[5]。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不光注意其動作的熟練性,還需要將學生感知音律、節奏以及音色的能力加強培養,能夠通過各種音調和節奏的表現理解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做到音樂與人情感合二為一。同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舞蹈,教師可以在舞蹈教學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景,通過情景的有效設定激發學生內心的各種情感。例如《天鵝湖》舞蹈教學時,通過將天鵝優美舒展的音樂展現,舞者會通過舞蹈使觀眾想象到天鵝的形態,在黑天鵝與魔鬼的音樂出現時,便要讓觀眾感受到恐懼。進而加強觀眾的印象與學生將舞蹈與音樂融合的能力。同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舞蹈,教師可以在舞蹈教學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景,如天鵝在自由的嬉戲和玩耍以及其在靜態中的各種形態,讓學生能夠通過這種情景的再現感受舞蹈所存在的意義,進而通過情景的有效設定激發學生內心的各種情感。
(三)人際智能的應用
在舞蹈中存在這樣一種舞種形式,就是獨舞,但是現階段更多的變現主要是以多人舞蹈或者是利用歌曲與舞蹈結合的方式向觀眾呈現。其中多人舞蹈主要是通過隊員之間的團結協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舞帶來的美感。因此人際智能也是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技能,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始終堅持合作第一,才能夠在團隊中有效的指揮或者能夠聽懂其他隊員的信息,進行有效交流,進而保障演出進行地順利。同時在同一個舞蹈團隊中,表演中的角色沖突有助于學生控制真實沖突時的個人感受和情緒。有效的語言交流可以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增進感情、增進理解,互相的情感交流可以增長一個人的實際經驗,在有效的交流過程中促進彼此共同成長。
在各種舞蹈的訓練中,由教師引領學生進行訓練,首先利用獨舞的形式來訓練每一個學生的舞蹈技能,然后建立小組互相討論,讓學生感受獨舞帶給他們的魅力,結合自己對獨舞的各種感覺,來同時完成整個舞蹈。在交流期間需要將舞蹈的形體、形態以及感情融入進去,例如也是《天鵝湖》的舞蹈,首先采用獨舞訓練各個學生的舞蹈技能,然后結合學生對舞蹈內涵的理解,再與組內各個成員進行交流與合作,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個人舞蹈水平,還可以在交流與合作過程中提升學員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意識,這樣整個舞蹈就充滿了靈魂,也可以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進而利用團隊的力量來將舞蹈的內涵表現出來。
五、結論
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引領下,高職舞蹈教學應當結合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并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將教學模式和方法有效的創新和改革,在課堂中因材施教,合理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多元化智能的良好發展,并且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特征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方式和策略,真正將多元化課堂落實到高職舞蹈教育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李佳.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22):82-83+111.
[2]陳利敏.高校公共舞蹈教學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意義——以《舞蹈作品鑒賞》課程教學為例[J].藝術評
鑒,2018(06):134-135.
[3]阿曼古麗·買買提.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舞蹈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7(12):216.
[4]楊雯.多元智能理論對舞蹈教育的啟示[J].藝術科技,2017,30(02):399.
[5]鐘華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的國標舞創編教學實踐探究[J].藝術科技,2016,29(1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