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一邊揮灑筆墨,實乃人生一大樂事,把思緒放空,任由五彩的水墨在紙上勾勒線條時,感覺整個世界變得美好、純凈、煥然一新了。本文主要是以去龍潭古鎮和龔灘古鎮寫生的一些感受與體會,來思考自己的水彩風景寫生。
關鍵詞:水彩;風景;寫生
色彩寫生中的水彩風景寫生,是一門令人享受的且有意義的課程,它讓我們放下平日沉重的包裹去親近自然,不再受空間的約束,化事物為我們畫紙上的符號記憶,這需要我們認真有序地去觀察,否則面對那么多元素,我們一定會驚慌失措,不僅表現不出畫作所表現的靈魂,甚至連客觀的對象都無法表達,因此我們要在腦中有個構思的過程。也就是要對客觀景物進行重構,充分發揮水彩的豐富技法與表現特色,慢慢樹立起自己的審美意識,探尋水彩風景寫生的意義所在。
一、寫生的表現技巧
水彩畫的表現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有不同于其他畫種的表現技巧,水彩畫具有多方面特性,比如透明、流動、快干、混色以及創造“偶然”的魅力,水彩畫是所有繪畫媒界中最難駕馭控制的畫種,同時也是自由而令人愉快的繪畫。卓越的水彩寫生畫,往往都表現活潑與鮮明的色彩,顯得自然而生動,當你欣賞一幅優秀的水彩作品時,相信在你的心中會浮現出:明快、自然、活潑、純凈等感覺,水彩畫的特質就是在第一筆中就產生了。唯有如此,才能使水彩藝術無懈可擊,才能保證水彩藝術最本質的特性——顏色純凈、用筆肯定。[1]意思是說沒有必要的繁復筆觸反而會使水彩藝術失去光芒。寫生是先從感受整體外貌印象開始的,要考慮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但概括起來有幾個要點:一是大色塊的對比與如何取得和諧的關系;二是形體塑造與明暗冷暖關系;三是空間層次關系;四是整體畫面的協調關系。
大色塊的對比關系控制著作品的色調,先要確定用哪些色彩來進行和諧對比,形成色調意識,而后在色塊里展現色彩的玄妙變化。絕不能因過度刻畫盲目照抄對象而失去基本的大色塊對比關系,需始終保持原先設定的色彩傾向,研究色彩在微妙的變化中建立平衡關系。例如這次的古鎮寫生,古鎮是古色古香的,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因此大色塊的確立為暗色調,最好以總色調為主盡量把泥土的那種感覺表現出來,讓人感覺到古鎮的那種質樸的氣息。另外我們要相信第一時間傳達給我們的感受,在第一時間就把大色塊關系確定下來,因長時間地看某一物體,能引起對色彩飽和度減弱、明度升高、色彩灰暗等現象,對色彩的疲勞錯覺。
二、寫生實踐過程
關于水彩風景的寫生實踐,主要抓好三個環節,首先要第一觀察,水彩風景作為一門眼睛的藝術,是要把復雜、百變的自然景物看成一幅畫,也是選景的問題,什么東西要畫,什么東西可以省,因此要有從局部看到大畫面的能力。盡可能地掌握主動性,樹立整體的作畫意識,在觀察中從所關注的自然物象的結構,形態入手,從中尋找點、線、面的構成規律。如建筑物的關系,樹木枝葉的線面關系,天、地、物的形狀過程及色彩構成等。
第二個環節是表現,要把我們頭腦中的畫面景象表現出來,就必須通過一定的表現技法,對比分析每一塊色彩的特點和不同的作用,找出所要描繪的自然物象的色彩對比,明暗對比,飽和度對比,面積對比和基本色調等,確立豐富多變的各種色彩組合秩序,這其中的色彩組合秩序包括:色相、明度、純度及特定色調的構成,控制各色彩區域變化和統一的秩序,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要求我們發揮主觀特性的自由,找到整個畫面的色調和其中對象之間的關系。
由于其工具材料的特殊性能,它與水粉、油畫不同,所以要對畫紙、顏料、畫筆、水輔助材料與工具性能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掌握,并能從中找出特點、優勢,把水彩畫的程序性和風景寫生的程序性完美結合起來,并針對具體的寫生自然物進行適當的調整,力求穩步快速地使用設想的方法。
第三個環節是情感的表達與交流。這里所說的情感是指審美情感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或表現畫者對客觀世界的感受,抒發自己的情感,在大自然中我們能釋放自己,是水彩風景寫生的最終目的。寫生過程中情感來于自然景觀,蘊于我們心中,利用紙筆呈現出來。當得知去龍潭古鎮和龔灘古鎮時,筆者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長時間待在城市,內心變得浮躁不安,甚至有些迷茫。在古鎮中寫生正可以將內心的煩惱拋之腦后。因此,水彩風景寫生從準備到結束實際是一個完整的身心得以舒展的過程,而筆觸是傳達感情的重要語言。對大自然作畫時需要我們投入感情與勞動,有整體意識的同時還要有真情實感。如淳樸真實的康斯泰勃爾,鮮活狂熱的凡高,印象派的自由奔放,無不表現出畫家對大自然情感內涵,并且水彩寫生能使我們在嘈雜的現實中找到安靜之地,在水彩風景寫生過程中,情感也是貫穿于觀察表現之中,流淌于正寫生過程。我們在古鎮中忘卻城市的煩惱,在寫生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或許這就是藝術的精髓!
參考文獻:
[1]李明德.風景寫生色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孫佩云,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與理論研究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