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納爾的油畫風格介于印象派與表現主義、野獸派之間,注重對色彩的主觀處理,以作品中光和色的表現為己任。他曾說:“對于一個敏感的畫家來說,最重要的課題是再現光線的效果。”他對色彩的細膩把控和敏銳感知,使他的作品展現出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因此他被人稱為“色彩魔術師”。
關鍵詞:博納爾;納比派;創作風格;色彩
一、風格的形成
皮埃爾·博納爾(Pierre Bonnard,1867~1947)出生于方特內-歐魯斯,卒于勒卡內。早期與維亞爾和莫里斯·丹尼斯一起成立了納比派,他們致力于打造具有象征主義和精神性質的藝術創作。納比派提倡裝飾效果,這個觀點與現代主義美術有著些許相似之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這個運動持續了將近十年的時間,就因成員間的分歧解散了。雖然納比派只存在了如此短的時間,但其色彩絢爛、濃烈的風格影響了眾多畫家。
博納爾早期的工作是設計廣告和舞美,日本的浮世繪風格對他畫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他喜歡運用平涂的繪畫方式,風格具有東方意趣,如作品《家庭》和《花園中的女人》,作品中的人物和場景具有平面化特點,沒有考慮透視。與畫家勞特雷克的結識與繪畫交流也對他的風格產生了影響,如作品《紅磨坊》中就透露著勞特雷克創作風格的影子。印象派和新印象主義畫家在創作中對光和色的運用使博納爾為之心動,但他不是描繪物體的外部光線,而是用主觀感性的色彩感受來描繪自然界的光和色。在巴黎定居后,博納爾受到了畫家德加、高更等繪畫風格的影響,開始潛心研究光與色在繪畫中的運用,他對光和色有著準確的觀察和細膩的表達,畫面色彩豐富,藝術風格也漸趨成熟,基本形成了他的個人風格。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版畫和油畫,取材多是裸體模特和室內場景,如油畫作品《裸浴》《在浴室》,版畫作品《自然史》等。
博納爾也被稱為日本納比派,這是因為他對浮世繪風格的著迷,因此深受其影響,創作了諸多體現浮世繪風格的作品。博納爾的畫中經常描繪貓,簡單的線條勾勒使畫中的貓玲瓏生動,如油畫作品《貓》《白貓》《小女孩與貓》等,他的作品中充滿著日本美術的趣味。
二、風格的體現
博納爾是一位富有詩意的畫家,作品中的色彩是他感性的釋放和對自然的詮釋。博納爾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周圍事物的形狀和顏色以及其反映在內心的感受,他熱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光線在畫面中的表達,對色彩和色調的描繪是獨一無二的。在博納爾的創作中,光線不具有客觀性,而是一種帶有主觀色彩的臆想的光,作者以光為媒介表達其理想。作品的色調大部分以中間色調為主,模糊而微弱的光、色運用,使畫面展現出豐富的層次。博納爾作品中飽和的顏色和大膽的色塊對比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體驗,畫面中的人物多處于逆光中,具有神秘感和神圣感。
博納爾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事物的非凡張力,他的創作向觀眾展示了無與倫比的、色彩斑斕的藝術效果,這得益于他對色彩的感知和對色彩運動的感悟。作者在描繪作品時,不同明度和色調的色彩組織在一個平面上,每個位置區域的色彩傾向都是不同的,分別占據一定的色彩位置,因此造就了每個部位的色彩都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使作品中的色彩對視覺產生震動,這些運動是基于構成整個色調的顏色的不同心理感受。
博納爾作品的構圖形式別具一格,在他的作品中,桌子總是截開的,桌子上的物品也是不完整的,畫中的人物只有部分出現,而且經常在畫作中巧妙地利用鏡子,這種布局給觀眾一種延伸的空間感和像是身處畫中的親密感。作品中的事物沒有主次之分,也不是各自獨立,而是將色彩和形式進行和諧地融合,給觀者帶來純粹的視覺享受和愉悅感。
博納爾不是直接描繪一個生活場景,而是以獨特的繪畫技巧,根據記憶和草稿來確定一幅畫的主題。作者經常用多幅畫面來描繪同一場景的不同感受。他總是以自己獨特的真實為出發點,以當下的模糊感和零星感為創作主題,進行一系列漫無目的的創作嘗試。幾何形體和平面化語言的使用使他的作品具有裝飾性和現代感,畫面層次豐富,色彩絢爛且飽和,像是一段華麗的織錦。他經常同時創作許多不同的畫,有時將一幅畫反復修改好幾年,甚至去博物館修改他的作品,他反復觀察、描繪他的作品,直至其成熟。
妻子瑪莎于1942年去世,博納爾沉浸在痛苦中度過了5年后,在孤獨中于1947年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里所畫的作品仍然是輝煌的、絢爛的、充滿活力的。
三、結語
博納爾的繪畫風格是由對印象派風格進行演繹而來的,在學習印象派光與色運用的同時,又反對印象派對自然過分地臨摹。不考慮傳統和透視,主觀地運用色彩是博納爾創作中獨有的風格和特色。他的一生都在潛心研究繪畫,不隨波逐流、不為利益驅使,他用一生堅守著自己的真實,影響了后世諸多畫家。
作者簡介:張文(1991.12-),女,漢族,籍貫河南安陽,遼寧師范大學,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為美術學,研究方向為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