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修
摘要: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轉型背景下,地方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更應該重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培養,而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就是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的最后一環,更是檢驗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成果的重要途徑。本文注重對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困境的梳理,并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四點對策:一是分類指導、自主強化,二是多元化市場化選題、改革評分標準,三是激勵專業教師建立企業合作通道,四是激勵專業教師下沉到一線設計企業實踐鍛煉。
關鍵詞:視覺傳達;畢業設計;困境;對策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視覺符號通過各種載體表現和傳達信息的設計門類,其專業課程包括包裝設計、標志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廣告設計、字體設計等。畢業設計旨在培養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綜合運用專業課程知識,結合實際完成項目的設計能力,是地方院校培養藝術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畢業生進入職場前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戰略部署,從此拉開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大幕。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目的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解決好社會一方面人才供給過剩,另一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又得不到較好滿足的現實矛盾。地方院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在“應用型”這一要求下,地方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更應該重視實踐操作性,而畢業設計更是檢驗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成果的重要途徑。
一、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困境
通過關注近來省內地方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創作和展覽,發現許多新觀念、新載體、新工藝在畢業作品中呈現,這是值得肯定的積極變化。筆者指導過多屆畢業設計,近年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方法、評價機制、作品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不過也存在一些教學困境:
(一)學生設計基礎能力有待提高
筆者在指導畢業設計過程中,發現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對前期視覺傳達專業相關課程知識掌握不夠,設計技巧、規律幾乎忘得一干二凈,對后期畢業設計作品的完成有很大的影響。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說自己沒學好、老師沒教好等等。雖然地方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入校時美術基本功和文化素質與專業院校相比一些差距,但是經過近四年的專業課程學習,不應該到最后還是懂非懂狀態。如何讓學生真正學好學懂包裝設計、標志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廣告設計、字體設計等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是地方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面臨得非常嚴峻而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畢業設計選題與市場需求脫節
近幾年來,縱觀省內地方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設計展覽,絕大多數設計作品都是以插畫設計為主的衍生品,很少見到以品牌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為主的畢業設計作品。由此可見,在“應用型”改革下,地方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不僅沒有實質性改變,還走向另一個極端方向——單一性(主要以插畫設計為選題)。插畫設計只是視覺傳達專業其中的一門課程,并不是視覺傳達專業的核心課程,而且插畫在設計行業中作為品牌、包裝、廣告等設計的輔助手段,插畫設計師崗位市場需求并不強勁。如果讓這種現象繼續蔓延下去,必然導致畢業設計教學與銜接企業人才需求相脫節。
(三)學生設計實踐機會渺茫
藝術設計作品最終要面向市場,符合生產和消費要求,設計師就必須熟悉相關的工藝、材料、流程及環節。畢業設計課程需要實物展出,實物的制作正是幫助同學掌握相關的工藝、材料、流程及環節等知識技能,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環節。在畢業設計中全靠指導教師講述,讓學生憑空想象,是難以達到教學效果的,到相關企業實踐操作鍛煉才是掌握相關知識技能的唯一途徑。然而現實是地方院校地處三、四線城市,除裝修裝飾市場火爆外,視覺傳達設計需求并不旺盛,導致相應設計企業數量少、水平低。地方院校與當地設計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困難重重,學生無處實踐操作現象普遍。
(四)教師設計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普遍缺乏既懂市場、又懂教學,還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是地方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師資現狀。目前地方院校都在積極開展“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不過筆者認為很多都流于表面,并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對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大部分教師從院校畢業直接到教師崗位,沒有在企業實踐經驗。若干年以后,也不可能通過一兩個專利、項目就變成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如何解決“雙師雙能型”師資問題是地方院校的現實困境。
二、解決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教學困境的對策分析
畢業設計教學困境的存在,已經對學生的設計能力培養、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產生不良影響。運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是學生職業性、實踐性能力的培養,所以解決畢業設計教學困境應該從提高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入手。
(一)分類指導、自主強化,解決學生設計基礎能力有待提高困境
設計基礎能力本應是在視覺傳達專業課程中逐步培養的,由于“雙師雙能型”師資缺乏和學生素質能力良莠不齊,專業課程也難以保證學生真正掌握設計技能。特別對于地方院校來說,這種情況無法在短期內改變。在畢業設計前期教學時,可以通過分類指導、自主強化來提高學生設計基礎能力。分類指導是指通過學生選題方向,再次講授該方向的關鍵知識技能。自主強化是指要求學生短期內(2-3周)在設計網站學習優秀案例,在電腦軟件上臨摹優秀案例,來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通過短期的突擊指導和自我訓練,學生在設計技能上基本具備開展畢業設計的條件。
(二)多元化市場化選題、改革評分標準,解決畢業設計選題與市場需求脫節困境
針對目前視覺傳達畢業設計選題單一的趨勢,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指導教師在開題時段要求學生多元化、市場化選題。多元化指的是選題包含視覺傳達專業所有專業方向,市場化指的是選題結合市場行業內需要的專業方向。多元化、市場化選題既能夠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完成畢業設計,達到提升設計水平的目的;又能夠與行業人才需求相結合,讓學生畢業就能就業。二是改革評分標準。目前畢業設計評分標準主要以“設計展覽效果好壞”為依據,導致學生為了順利答辯,基本選擇容易出效果的插畫及衍生品為畢業設計選題。所以,改革評分標準勢在必行,應該將畢業設計評分標準改為以“選題是否具有實踐性、前瞻性和設計展覽效果好壞”為依據。
(三)激勵專業教師建立企業合作通道,解決學生設計實踐機會渺茫困境
地方院校所在地視覺傳達方向的設計企業規模小、對人才需求數量普遍較少,通過學校與企業在當地建立設計實踐基地不切實際,可行的方法一是引導激勵部分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創立設計公司、設計工作室等模式,通過市場競爭引入設計類項目,既可以服務地方企事業單位,又能解決學生設計實踐難題。二是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組織學生參與真實項目的比稿競賽,同樣能解決學生設計實踐難題。
(四)激勵專業教師下沉一線設計企業實踐鍛煉,解決教師設計實踐能力有待提高困境
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很多院校提出“校企互動、產教雙贏”“雙導師制、“實習頂崗制”等模式。但是對于地方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來說,由于師資結構、地域經濟和行業規模等限制,上述模式基本屬于空談無法落地。比較可行的方式是培養提升專業教師的設計實踐能力,然后反哺于教學實踐中。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由于專業教師有教學科研任務,也關系到自身的收入,很少有教師真正脫產到一線設計企業實踐鍛煉。建立激勵機制,讓脫產到設計企業實踐鍛煉的教師收入高于從事教學的教師,會極大地提高教師脫產實踐鍛煉的積極性。二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教師脫產后是否到設計企業實踐鍛煉、實踐鍛煉結束后設計實踐水平是否達到既定目標、回校教學質量是否有明顯提高等問題是監督考察重點。
三、結語
總之,作為與企業對接最緊密的教學環節,地方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對院校、師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不提倡高大全不合實際的教改模式,應該在客觀條件下,立足地方社會經濟和行業需求建立視覺傳達專業畢業設計培養方案。利用自身師資和社會資源,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全面提升畢業生的就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