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亭滟?彭超

摘要:本文分別從藍色的物理效應、生理效應、心理效應三個方面分析了藍色的色彩效應。在此基礎上,分門別類的研究了藍色在設計中的運用,試圖總結藍色創意設計的方法,探討藍色的心理效應對藝術設計的實用價值與理論意義,從而指導設計思維,以期利用藍色的心理效應提升作品的價值。
關鍵詞:藍色;心理效應;設計體驗
一、何謂藍色的色彩效應
(一)藍色的物理效應
色彩是一種物理現象,是由光的刺激產生的一種視覺效應,我們人眼可以看見周圍世界的藍色,取決于光和物體色。
我們所看到的藍色,與光線有直接的關系,藍色的物理性與光波的振幅和波長有關,波長決定色相,振幅決定色相的明暗。捷克生理學家浦肯野(Purkinje Jan Evangelista)觀察過在不同的光線下色彩可見度的情景,結果顯示,在黃昏至夜晚的時間,藍色最后消失的顏色,在夜晚至清晨時間,藍色卻是最先出現的顏色,由此可見,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藍色都是識別性最高的顏色,具有穩定、易見的特點。
(二)藍色的生理效應
藍色的生理效應是人的身體通過感覺器官對藍色產生的直接反應。光線通過視覺器官在視網膜上發生化學作用,從而引起生理反應,這種反應刺激神經傳達到大腦,由大腦對信息統一協調處理,與整體思維融合,最后形成藍色的生理效應。
1、藍色的視敏度
人眼對光的敏感程度稱為視敏度,在交通道路上的信息指示牌通常都是藍底白字的,因為藍色視敏度較低,對人眼的刺激小,可讀性好,有利于司機迅速地讀出標志中的所標示的含義,確保安全行車。在日本東京名古屋高速公路,交警在公路兩旁安裝了藍光燈之后,降低了車禍發生率。
2、藍色的視錯覺
生理學研究表明,當感覺器官受到兩種及以上的顏色刺激后,大腦對于外界刺激物的分析會產生錯覺這種現象稱為視錯覺。據調查顯示,很多交通事故中,藍色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比較頻繁,因為藍色的視錯覺造成人眼感受距離較遠,而實際距離比較近,容易發生追尾事故。
(三)藍色的心理效應
藍色的心理效應是指藍色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的同時,必然導致某種情感的心理活動。人們對于藍色的感覺,并非一種簡單的客觀記錄,而是一個與主觀心理體驗密切相關的活動過程,同一種色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知。從色彩的認知程度看,藍色本身不具有情感,但在人們接收信息的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心理聯想,設計師使用藍色進行創作,實則是利用藍色的心理效應在潛意識里引導受眾,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藍色的心理效應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由于藍色的物理效應給人帶來的感官體驗,如藍色帶給人寒冷的感受;二是由于人們對藍色的聯想,人們看到藍色時會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事物,從而對藍色產生移情的現象,三是由于社會文化賦予藍色的意義,當個人體驗普遍化之后,藍色的象征意義便隨之形成,經過社會的洗禮,藍色有了自由、寬容、憂郁、治愈、安全、準確等意象。
二、設計中藍色的運用及體驗
(一)標志設中的識別傳達
在標志設計中,色彩是傳達企業理念的重要構成部分。標志中的色彩配置應該源于企業的理念、商品的功能以及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運用色彩的不同特性與圖形、文字配合,以達到突出形象的目的。
在與可口可樂的競爭中,百事可樂多次面臨破產,最后都能化險為夷,成為如今聞名世界的飲料品牌,這都歸功于百事可樂的“藍色文化”。百事可樂的第一任標志使用了英文字體和紅色標志色,與可口可樂相似,但是由于最初發展的差距,這種模仿性的標志設計沒有體現品牌的獨特性,難以在市場立足,隨著標志不斷的改進,百事可樂的標志改為清一色的藍色,并輔助紅色形成一組對比色,作為公司新形象,與可口可樂的紅色的熱烈、激情相比,百事可樂的藍色有寒冷、涼爽的意義,與百事可樂產品特點相符,藍色具有無限、自由的象征意義,與百事可樂品牌的理念是“渴望無限”相符合,百事可樂將目標受眾鎖定在渴望自由、無限的年輕一代,藍紅搭配顯示出輕快朝氣蓬勃的氣質,在品牌藍色的統一下,百事可樂的藍色在發展中形象已深入人心。
(二)平面廣告中的情境聯想
在廣告招貼設計中色彩聯想設計是色彩帶給人們心理認知層面的設計運用,在長期社會實踐中,人們對藍色的感覺總是與自然事物聯系在一起,招貼設計運用藍色的聯想特征豐富廣告內容,是藍色在招貼設計中信息傳達作用的具體表現,藍色的聯想源于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記憶及自身經歷。
在飲品類的招貼中,通常選取藍色作為招貼的主色調,大面積的藍色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受眾的心理在藍色的沖擊下,聯想到天空和大海,仿佛置身于涼爽的環境之中,藍色既與產品的屬性匹配,起到突出產品特性的作用,無形之中誘發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三)網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頁視覺設計肩負著網站與用戶有效對話的責任,色彩是網頁設計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可以幫助用戶高效、便捷、愉快的接收信息,讓用戶在瀏覽網頁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在網頁設計中,色彩偏好是用戶視覺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據調查顯示,藍色是最受大眾喜愛的顏色之一,從界面設計來看,藍色的泛用性強,對于色弱的患者來說,是最易看到的顏色;相較于其他顏色來說,藍色的符號性較弱,不似紅色有錯誤、警示的含義,藍色在用戶長時間的瀏覽過程中,可以讓用戶心理更加平靜,有效的緩解用戶長時間瀏覽的疲勞與不適,帶給用戶良好的心理體驗。
三、藍色的設計方法舉要
(一)準確的定位對象的屬性
藍色有舒緩壓力、減輕疼痛的心理效應,心理學家在多次實驗中發現,人在藍色的環境中,會比較放松,脈搏會減緩,人腦腦電波對藍色的反應會比紅色平靜。因此在醫藥類別中,藍色運用的比較多,給患者以鎮定、緩解疼痛的心理錯覺。如我們常見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多以藍色為主,在就醫過程中,醫生佩戴藍色口罩,給患者傳遞安全信息的同時,有利于舒緩患者的情緒,以保證患者在平靜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
(二)融入藍色的人文特色
由于不同地域的社會文化不同,人們對于藍色的色彩文化理解也有所差異,因此,在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充分的了解地區的民俗文化,注重本地的文化傳承,尊重人們的色彩審美習慣,將民族文化、風俗習慣融入整體設計中,藍色的社會文化決定了藍色特有的象征意義。圣托里尼的是一座臨海的小島,藍頂教堂是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也最具風格的代表性建筑,藍色在是基督教中最神圣的顏色,具有圣潔、高貴的象征意義,圣托里尼的海島位置也決定了海洋文明對整個城市的影響,無論是藍色的海岸線還是藍色的圓頂教堂,藍色對于圣托里尼的人民來說都是最重要的顏色,所以在筆者為圣托里尼做的海報設計中,將藍色作為主色調,在局部地區加入了宗教十字的元素,以及海洋符號,望能通過藍色給觀者傳遞有效的城市信息。
(三)藍色在新媒體中的拓展——以Facebook為例
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藍色已經成為新媒體領域,包括交互設計師最喜愛的顏色。著名的設計網GROWTHBUG曾做過調查,在蘋果的應用商店app store中下載量前200名的付費客戶端,常駐著200個采用藍色設計的應用。不僅如此,免費客戶端中的前200名中,藍色設計也占據了“半壁江山”。
facebook的主界面中藍白作為主色調,作為一款社交軟件,表達平臺中承載的社交信息是它的主要內容,任何過多的綴飾都不利于受眾更好地在平臺上獲取信息,藍白搭配是最簡潔的方案。在主頁中,雖然只有在邊框中采用了藍色,但邊框的藍色色調與本身標識的色調一致,強調平臺自身的一體化。在邊框中,藍色的運用也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喧賓奪主。
在Facebook的發展歷史當中,藍色一直是其交互設計中的主語言。創始人馬克扎卡伯格曾表示因為自己是色盲,只看得到藍色,而藍色也是大部分色盲能看到的顏色,這正好與Facebook的創立理念不謀而合:認識更多的人,無論你來自哪。從中,也許可以理解,藍色不僅是因為交互設計中最常用的語言,也是傳承信息最多的語言之一,本身也可以作為理念發展的代表,表現產品本身想傳遞給用戶的信息。
越來越多承載“信息”內涵的產品將藍色作為主要的交互語言,也證明了前文所想表達的:藍色本身承載著“信息”的含義。諸如知乎、Safari這樣的互聯網產品,他們表示著探索發現的內涵,與“信息”的意義不謀而合。
四、結語
藍色的物理、生理效應性決定了藍色具有易讀、易傳播的特點,藍色在設計中的使用主要從藍色的基本屬性的運用和色彩內涵兩方面入手,以直觀的視覺傳達為主要目標,深入受眾的內心感知,將藍色的聯想和色彩表情融入到設計中。以引起情感共鳴為目標,加深受眾的理解和認識,使得設計作品更符合現代審美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瑞士]約翰內斯·伊頓.色彩藝術——色彩的主觀經驗與客觀原理[M].杜定宇,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2]林仲賢.顏色視覺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俄]康定斯基,查立.論藝術的精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4]張康夫.《色彩文化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17:155.
[5]陳瑋.百事的“微笑”[J].中國市場,200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