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少峰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一個住宅案例分析來解釋建筑住宅空間中比例的重要性及九宮格練習和比例相互影響滲透的關系。
關鍵詞:比例;建筑形式;九宮格練習
一、建筑簡介
案例住宅位于墨西哥南部Tlalpuente森林的中心地帶,享有360°無死角的絕佳景觀,由于首層需得到一個無高差的地面,所以首要的是在山地之上建造了一個混凝土基礎,再在這個基礎之上打造一座開放式布局的住宅。
二、平面及立面構成分析
(一)住宅平面生成邏輯
方案一
連接:先將兩個同樣大小的單位為2*2的方格并列連接, 組合成2*4的排列方式。
移動:將右邊2*2的部分向正上方移動1單位。
重疊:再將位移過后的部分再次向左平移一個單位。
方案二
削減:或將平面整體抽象為3*3的九宮格,減去左上和右下的宮格,得到建筑物一層平面。
(二)住宅的平面分析
比例,是數量之間的對比關系,或指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在技術制圖中為一般規定術語,是指實際物體尺寸與圖中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建筑的形式美,比例是一個非常重要因素各部分之間并非偶然拼湊,應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嚴格把控,從而引發人們審美共鳴。
九宮格運用在建筑設計當中,它在空間上的潛力也詮釋了中心和邊緣、對稱和非對稱、張力和壓力、等級及方向性等。“九宮格訓練的重點是將建筑構成作為設計的驅動力。”這套設計訓練中對建筑構成的理解與那些藝術史和建筑史中,九宮格訓練中提煉的東西更具有原創性,也利于考察研究建筑元素本身和它們創造出新的空間之間的關系。
將案例住宅的一層的平面圖等分成一個九宮格,每個單元格的尺寸標記為a,右上下角方形宮格為入口處,左上角單元格為一層的露臺,入口空間和進入室內到露臺的單位比例為a:2a,即1:2。將圖中的單元格根據開洞和墻體的位置劃分,得出一個單元格可以再被等分為4個小方格,標記單位為1/2a,與單元格邊長比例為1:2,細細比對不難看出比例發生變化,圖中的兩個陰影部分單元格邊長比例看作1/2a:1/2a也就是1:1。住宅的第二層平面圖不同于一層平面圖,每個單元格為16份全等的方形,二層有三個單元格則被劃分為12個全等的矩形,它們的邊長比例是1/4a:1/3a,即3:4,連接對角線所形成的三角形,這個比例符合勾股定理。
同樣都是a為單位的單元格,由于設計師對把控比例節奏富有變化,墻體長度、開洞距離的變化,給人的視野感受也是總在變化中的。比例建筑的美產生于建筑整體與局部的協調,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體,在建筑比例中也要遵循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在建筑的形式中,建筑整體良好和諧的比例得益于整體與各細部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及依賴性。在九宮格中,雖然受框架的限定,卻能根據變化的比例,動線、結構、空間大小、穿插關系等都會呈現不同效果,不同的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形式。
(三)住宅立面分析
在案例住宅的立面中發現,二層頂部的中點,連接一層兩個邊角正好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邊長比例為1:1: √2;中線和底邊的比則為2:3。勒杜克大量的分析了古代建筑的出一條結論:45°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是中世紀哥特建筑的整體甚至細微局部,均勻和嚴謹的建筑比例造型基礎。從住宅的立面還可以得到一個標準的30°銳角直角三角形,邊長比例為1: √3:2,一直被關注的“黃金2:3”并是唯一的讓人感覺舒適的比例,并非只有黃金比例才是最好的,1:1的方形、1:n的矩形也可以形成美的建筑形式。對于建筑形式來說,各個要素互相之間的對比產生的比例恰好才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仔細研究相互間組合形成的關系應該更為重要。
三、動線分析
密斯·凡德羅所設計的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在密斯展館的平面圖中,墻是成自由方式相互垂直布局,墻與墻之間看似相互獨立,缺乏一定的聯系,但是實際上是以L型T型墻之間相空穿插,形成了密斯所追求的流動空間。在案例住宅中,由于九宮格的框架限制,墻體和門的位置使得住宅主路線呈風車式的動勢。將推拉門部分門關閉和全部敞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全部打開推拉門時,給人以開闊的視野,從入口處一眼看盡露臺,增強了住宅的流通性、趣味性、層次性,這些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合理的比例。
四、總結
本文中挑選的案例住宅能很好地契合九宮格練習,無論是在平面分析抑或體量關系,都對住宅空間組織系統有很大意義,在九宮格中結合比例的把控,從嚴謹的建筑秩序中尋求微妙的比例變化,這對于創造住宅建筑來說是一個穩定有效且利于把控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又佳;金秋野.維度、比例和建筑[J].新建筑,2006(06):21-24.
[2]曾引.從哈佛包豪斯到德州騎警——柯林·羅的遺產(一)[J].建筑師,2015(04):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