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焱
摘要:“工匠精神”是職業類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而音樂課程從根本上具有“美育”的作用。介于第二課堂的開展和音樂課本中有關于民族樂器、民樂部分的內容,其實不難發現傳統音樂傳承者身上無一不體現著匠人精神。本文以民族樂器為契點,在第二課堂中拓展嗩吶的相關知識點,并通過欣賞以嗩吶曲《百鳥朝鳳》為背景的電影《百鳥朝鳳》,探索嗩吶匠對于嗩吶這種傳統樂器的傳承和堅守,體會其中所體現的工匠精神。
關鍵詞:音樂課程;《百鳥朝鳳》;工匠精神;傳承與發展
一、探索職業類音樂課程中的“匠人精神”
(一)開展第音樂二課堂的意義和與“匠人”精神的聯系
工匠精神對于職業類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要場所。我們作為職業類的學校,更是應當是首當其沖。作為職業類學校的音樂課程教師,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在音樂課程中貫穿“德育”的作用,發揮音樂“美育”的真正作用。音樂是具有感染力的,她給予人們的力量是作用于精神層面的。第二課堂的開展有利于音樂課程內容的豐富,擴展音樂課程。音樂能使人愉快,促進人的創造力,但對于學生來說音樂就是一門學科,一門常識,跟我們職業類同學學習的專業類課程沒有本質的不同。所以說音樂藝術不是單單靠感覺,更應該需要一定的“匠氣”!藝術中的“匠氣”它代表了一種堅持精益求精、扎實穩健的態度與作風,對于藝術來說,穩扎穩打的基本功,日益積累的練習,扎扎實實的態度體現了“工匠精神”,例如舞蹈課程中動作的到位有力,合唱中每個聲部的整齊統一,都體現著工匠精神的精髓——精益求精,穩扎穩打,踏踏實實。這也是我們通過音樂課程要傳達給學生的工匠精神。那對于沒有舞蹈和聲樂基礎的同學如何在第二課堂中去體會音樂的音樂課堂中的“匠人精神”,我任何可以從多方面多手段出發。例如在學習民族樂器和傳統民樂的時候,我們有提及嗩吶,那以此為點出發,通過影視作品《百鳥朝鳳》的欣賞,尋找其中通過“嗩吶匠”所體現的“匠人精神”,從學生喜愛的方式出發,觸發興趣,引起思考。
(二)《百鳥朝鳳》的背景和鑒賞意義
2016年5月6日由北京勞雷影業有限公司制作的劇情片《百鳥朝鳳》在中國大陸上映。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德高望重的“嗩吶匠”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劇中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民間獨奏樂器的音樂魅力,同時也通過嗩吶老藝人對于民間樂器的傳承與堅守,再現了中國老一輩藝術家的工匠精神?!栋嬴B朝鳳》這部電影是嗩吶老藝人工匠精神的一個縮影。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快節奏的生活讓世界中充滿了冰冷的機械制造,而手工制造卻逐漸成為一種“稀有物”。工匠精神不僅展示的是手藝人的精良手工,更重要的是對技藝的一種專注和執著,這是當代藝術發展逐漸流失的一種內涵。研究工匠精神不僅對于我們更好的傳承嗩吶和民間樂器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于精益求精精神的一種思考,這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承內涵,亦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一部分,因此引導學生學習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二、尋找《百鳥朝鳳》中的“匠”之品質
在我國民間藝術中,吹嗩吶已經傳承久遠,因為嗩吶在民間常在有紅白喜事中出現,所以在白事中,人們不約而同認為這種藝術表達著一種深層次的含義:評價遠行故人的人生。在影片中提到,嗩吶常用的形式有四臺、八臺,嗩吶吹到頭是《百鳥朝鳳》,能夠享用百鳥朝鳳的人必定是德高望重的。所以傳承嗩吶的人也必須是把嗩吶當命一樣看待,通過對電影《百鳥朝鳳》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嗩吶這種藝術的傳承表面上看是一種技藝,但是從實際上而言,它更多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德行,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獨有的風骨氣質,是專注淡然、嚴謹不茍、堅守敬業的工匠精神。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片段闡述《百鳥朝鳳》中的工匠精神內涵及其傳承發展。
(一)“匠”之專注淡然
影片中的天鳴天賦并不高,在一次次用蘆葦稈吸水練習肺活量時候卻不輕言放棄,路過的村民或是“看戲”或是鼓勵,傾盆大雨都阻擋不了他練習的專注。當他接過焦師傅的班子后,他更加努力地帶好班子,在嗩吶的地位日趨下降的時候,當人們給的工錢越來越少的時候,他能真正做到焦師傅說的那樣“看著手里嗩吶,不要盯著那幾張票子”。我們看到了嗩吶匠的耐心及堅持,看到了他們的淡泊,只有這種堅定的品質,才讓技藝不斷傳承下去。
(二)“匠”之嚴謹不茍
影片中在闡述工匠精神的嚴謹和一絲不茍時,可以通過焦三爺在收學徒和出活方面展示出來。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中,焦三爺對于吹嗩吶的收徒要求是非常嚴謹的。藝術的傳承需要有“緣分”,而這種緣分就體現在徒弟是否有天分上。徒弟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并且要有以下良好的品質:能吃苦、對吹嗩吶充滿興趣、要有毅力。另外,焦師傅帶領焦家班出活也是講究規矩的,德行品德不夠的“村長”,是不配享有《百鳥朝鳳》的,當這位去世的村長的兒子跪在焦三爺面前,表示多少費用都可以只要能吹奏《百鳥朝鳳》為他父親送行時,焦三爺還是堅定地拒絕了他,因為他父親生前將其他姓氏的人趕出了村子,這是他的品行,不配享有。這種一絲不茍、嚴謹的規矩更是體現了是“嗩吶匠”對自己手中的這把嗩吶的堅持和執著。
(三)“匠”之堅守敬業
影片的轉折點應該是在天鳴正式接受“焦家班”開始,“焦家班”從此改名為“游家班”,而由于時代的發展和新新事物——洋樂隊的出現,我們可以從很多細節中發現嗩吶在人民心中的地方日趨下降,不行太師禮、出活的費用越給越少,到最后洋樂隊的出現徹底沒有人請嗩吶班子,游天鳴還是堅持著,不放棄每一個機會,不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焦師傅最后一次吹奏嗩吶時,因為身體不適當場噴血,卻仍堅持完成表演。這份堅持堅守,這份敬業愛業,無一不向我們展示著“匠人”精神!
《百鳥朝鳳》電影是一部非常具有意義的影片,影片中把這些堅持傳統文化的藝術家們稱之為“嗩吶匠”,這一個“匠”字足以體現這些個為了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的藝術家們的堅持的品質了。
三、總結及反思
從“嗩吶匠”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種技藝的發展,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付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對其進行保護并將之傳承、發展下去。《百鳥朝鳳》不僅僅展現的是這一批吹嗩吶的工匠藝人,而更多的是工匠精神在他們身上的光芒展現,讓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熠熠生輝。工匠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品質中的一部分,我們更加應該發揚光大。
而對于課堂而言,我認識教育意義是很大的。首先鑒賞有別于一般的欣賞,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對特定的場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在電影《百鳥朝鳳》的鑒賞中,學生從掌握嗩吶的基本信息例如音色特點、形制等,到逐步了解傳統藝人的品質,層層遞進,產生共鳴,課后反應也比較深刻。寓教于樂,產生共鳴,結合這樣一部好的作品才能夠將音樂課程所能體現的“匠人”精神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徐亞琳,周楠.從《百鳥朝鳳》談傳媒業的工匠精神[J].西部廣播電視,2016(12):124.
[2]莊艷梅.從工匠精神到文化自信——對電影《百鳥朝鳳》的新思考[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03):100-
103+109.
[3]邱海云.傳承的現實尷尬與“工匠精神”[J].人民之友,2016(8):63.
[4]王軍.《百鳥朝鳳》的敘事風格略論[J].電影文學,2018(06):96-98.
[5]薛靜.《百鳥朝鳳》——匠心何去?[J].記者觀察:上,2016(7):56-57.
[6]楊曉林.百鳥朝鳳——匠心傳承,時代風骨[J].中國職工教育,2016(6):79.
[7]李曉魯,朱貝貝.淺析工匠精神在電影《百鳥朝鳳》的傳承和應用[J].藝術科技,2016(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