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誠
【摘 要】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是師生之間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真實的課堂情境下實施的教學模式。有效互動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師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能夠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習共同體”,對語文教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學語文;有效互動;教學模式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堂互動不是簡單的、表面的、淺層的問答,教師不能為了讓課堂“動起來”而在課堂中設置許多問題,讓學生成為回答問題的機器;也不能為了讓課堂“熱鬧起來”而對學生的回答一律持肯定和贊揚的態度,這樣學生看起來學得很愉快,精神也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但是卻忽視了教與學的互相作用和影響。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之一人文性——要求教師重視文本的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功能,重視人文精神培養,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實現“用課文教”,而不是“教課文”,即開展師生與文本的互動對話,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種以情感為基礎、以交往互動為手段、以師生共同發展為目的的活動過程、互動過程。有效的互動教學有利于培養群體合作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實質就是促進生命的溝通和交往。
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如何?一是重視智力教育、講解分析,忽視學生情感需求。課堂教學往往過于重視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差異,把語文課變成了純知識點教學,教師按教參“教課文”,將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容易造成學生墨守成規、思想僵化。二是重視教法實施,忽視學法引導。大量的應試訓練使靈智生輝、真情流灑的語文課,變得毫無生機、索然無味;教師機械地講解課文的開頭方式、過渡形式、表達方式的作用、修辭方法的辨別、內容概括的技術及一般形式,卻不知不覺使學生失去了興趣、激情和靈性。另一方面,課改后的一些語文課堂也引來不少爭議,比如滿堂的問答、一味的夸贊、流于形式的活動、毫無意義的探究等。
因此,有效的互動教學有助于師生形成相互尊重和悅納,相互言說和傾聽的“學習共同體”,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構建和諧開放的課堂環境,調動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新課標指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應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形成良好的人文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要發揮語文課程的獨特功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手段,激發學生情思飛揚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如不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促進學生情思共鳴則不能說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靈活選擇并創造性地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教學真正變成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才能促進互動,激發學生的無窮潛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實施哪種方法(創設情景、討論法、問題探究法、展開辯論等),都要尊重保護并恰當引導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創設足夠的思維、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勇于改變因循守舊的語文教學習慣,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把握技術與語文的關系。正如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勤于創設運用語言文字的真實情境,形成有意義的互動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有效投入語文實踐;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整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經歷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在更廣闊的語言環境中主動學習,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要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的教學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學習空間,創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混合式”學習生態,為課堂教學、課外學習服務。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師需要進一步探索教學流程、資源支持、教學支持、學習評估等影響學生學習的各種要素所發生的新變化,積極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
三、有效指導,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點燃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是師生之間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真實的課堂情境下實施的教學模式。有效互動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師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能夠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習共同體”。
1.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有效互動
打造活躍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完全投入到有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建多種課堂模式,例如:營造積極競爭的氛圍,廣泛開展以小組比賽為主的競爭教學,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培養出學生應有的競爭性格。這不僅是師生的互動,也是同學間的互動。
2.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積極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課堂,將課堂交給學生,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去熟悉和理解課堂內容,積極與教師互動交流。學生方面的自主生成對提高互動過程的質量至關重要。學生在與教師交流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構知識、分享知識。在溝通交流中,學生可以看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問題的不同角度。
有效的互動意味著師生能夠共創自由的思維情感活動空間,把學生從被動的世界中解救出來,使學生在互動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認識自我、激發潛能。這要求教師要具有專業的發展意識,努力建構教學共同體;應努力適應、積極參與語文課程改革,持續學習、更新觀念、改進實踐,提升教學水平;要善于與同行、學生合作,在集體備課、案例研討等對話交流中學會自我反思,實現教學相長;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整合相關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提高日常教學效率;要注意利用本學校、本地區的特色資源,關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學習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活動主題,增強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樣既能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也能豐富情感世界;既能塑造自主學習的品質,又能培養了協調合作的精神。有效互動教學的實施對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小蓬.《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踐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姜雨麗.中學語文互動課堂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3]鄭嫦麗,翟啟明.淺談中學語文教育中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J].現代語文,2008(09)
[4]王姣姣.有效與和諧——師生互動行為的本真追求及其構建路徑[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
[5]嚴杰.中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03):198
[6]王紅梅.知音期待 審美接受——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達成有效互動、和諧對話的前提與策略[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13(03):26-28
[7]江慧瓊.談中學語文有效互動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7):56-58
[8]江慧瓊.探索中學語文的有效互動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5):6-8
(基金項目: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2019年科研項目“語文教育主體研究”(19-00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