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君
【摘 要】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要讓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生活化,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表達自己的想法、能應用英語開展各種交際活動、能在生活娛樂中積累英語知識等。教師開展這樣的教學,能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發現生活中的英語知識、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知識。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這樣能使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發現生活中的英語知識、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學習知識。現對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策略加以說明。
1.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學生的學習心態是被動的,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則不高。為了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知識,教師要在教學中提出學生有欲望去學習、愿意主動探究的英語知識。教師開展這樣的活動,能夠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學生普遍對經濟活動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問題:“用英語表達‘很有錢該怎么說?”這時學生犯了疑,有些學生開始思考能不能應用“Very rich”來表達?但似乎又不對。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搜索如何表達“很有錢”。經過搜索,學生發現了好幾個例句“He had plenty of money.(句1)”“Mary and Tom had plenty of money.(句2)”“She earns and spends lots of money.(句3)”“They have been rich all the time.(句4)”“They are firmly being rich.(句5)”此時學生發現,原來英語可以用這么多方法表示“很有錢”。那么,這些表示很有錢的詞匯,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相異之處呢?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辨析,然后讓學生派出小組代表,說明小組辨析的結果。有一個小組首先分析了句1~句3,從句子內容來分析,句1、句2中都應用了“had plenty”這樣的方法表達“有錢”的意思,從而可以推出,如果要應用英語表達“有錢”,應當使用“had plenty”這樣的詞匯。“有錢”和“賺了很多錢”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如果要表達“賺了很多錢”應當應用“earns and spends”這樣的詞匯。接下來,另一個學習小組開始辨析句4、句5的區別。
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生活,提出一個學習主題,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與主題有關的內容,讓學生結合具體案例分析與主題有關的詞匯、語法的用法、句式結構的區別等。教師應用這樣的生活化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習情境生活化
隨著社會向前發展,英語已經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如果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的英語,了解學習英語知識的意義,那么他們便會結合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英語;反之,他們便會被動學習英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英語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情境生活化。
比如有一名英語教師向學生布置了抄英語標識語的任務。教師要求學生盡可能抄生活中發現的標識語,并說明標識語的來源,學生要分析標識語的應用方法,糾正標識語的應用錯誤等。有一名學生在抄公共汽車上的標識語時,發現汽車上把“老弱病殘孕”譯為“for the old,sick,disabled, and pregnant”。然而他查閱了資料后發現這句標識語是錯誤的。這個標識語錯誤的原因在于,在國外“old”一詞代表老舊、腐朽的意思,外國人認為用這樣的詞匯形容老年人,屬于不尊重自然規律,也不尊重一個人的人格。在西方,如果給特殊人群設置座位,一般會使用“courtesy seat”這樣的標識語。通過學習,這名學生發現了隨著社會向前發展,英語應用的范圍將會越來越廣。然而當前很多人對英語的了解還不夠深入,以標識語而言,我國公共場合出現的很多標識語都是錯誤的,它們不符合國際標準。未來,我國需要大量懂得英語的人才,學生只有學好英語,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當這名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學習需求以后,英語學習成績上升很快。
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接觸生活中的英語知識。比如,教師可鼓勵學生翻譯英語說明書、擬寫英語標識語、撰寫英語和中文的成語俗語表達差異等。當學生發現了他們在生活中需要學習英語時,便會產生好好學習英語的想法。
3.教學方法生活化
3.1應用呈現生活主體的方法讓學生應用知識
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應用英語呈現自己的生活。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否存在缺陷,了解知識結構需彌補的方向。
比如,一名教師要求學生盡可能應用英語講情態動詞的使用方法,教師要求學生表意優先,如果不能應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可以手勢、表情等來表達。這名學生描述內容為:“I'm going to give you now three basic rules that you can follow to avoid most of the mistakes that are usually made with the modal verbs. Okay?”教師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聽這名學生的講述,記錄他表述中存在的問題。在完成一個階段的表述后,其他學生要提出問題,幫他找出錯誤等。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英語是一種交流的語言,如果學生要學好英語,就要在生活中盡可能地說英語,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應用英語來呈現自己的生活,比如學生要學會應用英語作自我介紹、完成演講、寫英語日記等。只有讓學生理解英語的實用性,使學生發現學習英語語言的意義,學生才會愿意盡可能用英語交流。
3.2應用交際教學的方法訓練生活化的交際技能
交際是一種技能,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生活化的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交際英語學習中發現英語知識、掌握生活化交流的技巧、培養學生正確的交流心態。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A和學生B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交流,這兩名學生交流的方式如情境1:
A:Hi, Jack, Nice to meet you.
B:Hi, Nancy.
此時這兩名學生發現彼此交流不下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觀看學生C和學生D的扮演,這兩名? 學生的扮演如情境2:
A:How do you do,Dr.Johns?
B:It's a pleasure to meet you. Mr. Lustig, I'm glad that we finally have the occasion to meet.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兩段情境對話的差別。此時學生認真分析學生A和學生B的對話,沒有創建出一個交流的情境。這兩個人的交流除了打招呼以外,沒有其他實質內容,雙方都沒有展開話題來交流。而情境2則不同,情境2中的學生C給學生D設計了一個有職業身份的角色Dr. Johns,這樣,他就等于為對話設計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然后學生D在打完招呼后,迅速拋出一個交流的主題,就是兩個人好久不見了。此時學生C可迅速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交流,比如,兩人可以交流彼此之間沒見面時,兩人的生活情況等。通過這一次的學習,學生理解了在應用英語與人交際時,必須引出想要交流的主題,或者分析對方想要交流的主題,然后針對主題進行交流。
3.3把英語休閑娛樂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
當前,學生能夠看到大量的英語原版影視、玩到英語原版游戲、聽到英語歌曲。很多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活動。教師可鼓勵學生把休閑娛樂活動融入到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娛樂中積累英語知識。
比如,有一名教師開設了英語歌曲演唱比賽,有一名學生演唱了游戲《最終幻想8》中王菲演唱的主題曲eyes on me,這名學生動情地唱著:“Whenever sang my songs, on the stage, on my own”因為這首歌旋律優美,歌詞經典,所以很多學生學著唱,在學唱英語歌曲的過程中,學生積累了英語知識。
4.總結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開展生活化教學,要讓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生活化,讓學生能夠聯系生活表達自己的想法、應用英語進行各種交際活動、在生活娛樂中積累英語知識等。這樣的教學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需求,進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凌莉.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6(74)
[2]趙萍.高中英語生活化興趣教學模式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5(06)
[3]蔡艷芳.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分析[J].英語廣場,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