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摘? 要】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培養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因此,要注重對伙伴組視角下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伙伴組;家庭教育;探索與實踐
現階段,隨著教學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小學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對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校階段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面的理論指導,也要就其家庭教育模式的構建發揮一定的引導作用。
一、現階段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現狀及問題
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需要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快樂、無負擔地成長。基于伙伴組視角下的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便是由老師組成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建設與實踐研究。
(一)教育制度不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模式不健全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更多的父母選擇將重心放在工作上,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為了使小學階段的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茁壯成長,則要重視對學生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在小學階段,老師在小學生的成長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這也從側面凸顯出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構建的重要性。而就目前的狀況而言,由教師組成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建設與實踐模式并不健全,對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主要構建框架并不清晰。
另一方面,城市教育體制的不健全。在小學階段,除了幫助小學生學習必要的知識之外,還要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使其能夠形成良好的品行道德習慣。隨著現階段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對小學生的教學壓力也在不斷增加,致使大多數學生感受不到家庭教育氛圍的重要性。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也過于偏激,從這一點也可看出,構建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必要性。
(二)價值觀念的偏差,個性心理不健全
大多數小學生的父母常奔忙于工作崗位,大多數的家庭在家庭教育模式的構建過程中缺乏系統化的概念。而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模式,則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思想指導。學生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在成長過程中,也缺少了父母在生活和感情上的關注和呵護,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價值觀偏差與個性心理不健全等嚴重后果。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長期得不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就會出現價值觀的偏差,這對其自身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在道德行為養成方面,許多小學生性格孤僻,人際交往困難。小學生在參與集體活動和戰勝困難方面,顯示出了社交能力的不足。由于幼年心理發育不良,逆反心理嚴重,致使小學生很難與周圍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很難與周圍的人敞開心扉,對待周圍的事物持陌生和冷漠的態度,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二、加強小學家庭教育指導的重要性
在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更要突出師生的互動。加強互動交流,使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和需求。交流能產生思想的碰撞,通過互動能夠增進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夠更好地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模式。
(一)有利于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溝通,夯實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基礎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模式的構建過程中,教師的身份僅是一個引導者,關鍵還要落在父母與孩子的實際相處中,不同的家庭對家庭教育模式的構建方式不同,也有不同的內涵。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家庭的獨特性,結合不同的家庭正確引導其構建適宜的家庭教育模式,這不僅有利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能為家庭教育模式的構建夯實基礎。
(二)有利于發揮家庭教育的獨特性作用,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
由于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和思想意識的差異,在日常的溝通交流中,難免會存在分歧。因此,教師在引導家庭教育模式構建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性,采取恰當的方式消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發揮家庭教育的獨特作用,幫助孩子和家長理解家庭教育模式構建的意義,這樣有利于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使學生既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可以在校專心學習知識。
三、現階段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構建的主要措施
基于對現階段小學家庭教育模式構建引導工作的改革與深入,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家庭氛圍。因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力量,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幫助家庭模式構建工作順利進行。深入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交流溝通的問題,并結合家庭教育模式的主要內容進行針對性地展開,確保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構建的穩步進行。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開展專項主題活動
對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關懷的小學生來說,學校就是其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當竭盡全力,充分了解現階段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關懷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解決。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在教育過程中,注重道德情感與道德知識相結合。
因此,在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創造一定的機會和條件,讓孩子和父母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例如,可通過開展專項主題班會,邀請家長參與班會討論。使家長通過傾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反思家庭教育的不恰當之處,并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習家庭構建模式的主要內容,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構建。
(二)重點關注小學生,全社會共同努力
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其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環境。可開展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文化活動,有關小學生道德行為養成的知識講座,建設小學生讀書角,定期實地走訪調查,深入了解小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情況。因此,在家庭教育構建的過程中,教師和父母都應時刻關注學生的道德養成問題,確保孩子扣好的第一顆紐扣。
教師應敏銳體察學生的情感變化,提高自身的關懷素養,將每位學生都視作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給予孩子關懷與呵護,在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與孩子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在新時期,相關部門要實施更多有利于小學生教育教學的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小學生道德行為的養成。
(三)確立明確的家庭模式構建目標,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
在加強小學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構建工作中,教師是主要引導者。由此,也對教師的行為舉止,思想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在構建過程中,要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首先,應明確家庭模式構建目標,這個目標的確立要根據不同家庭的真實狀況來進行。家庭氛圍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狀況。因此,教師和父母在家庭模式構建工作中應齊心協力,認真把握每一環節。
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家庭指導模式的構建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同樣是構建工作中的重要參與者。小學生遇到困擾時,可與老師和家長傾訴,排解心中的苦惱。
小結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應當承擔起培養小學生道德行為養成的責任與義務。通過教師組成的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用科學、積極的方式幫助更多家庭正確指導孩子的教學。憑借構建家庭教育指導模式,讓小學生和父母之間有一個溝通的橋梁,使家長通過教師的引導,采取正確的方式,逐漸明確構建家庭教育模式的關鍵和重點。
【參考文獻】
[1]安金玲.論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文學教育(下),2008(01)
[2]王月娥.在家庭教育中加強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