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摘? 要】歷史在高中教育階段占重要地位。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學習問題。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歷史,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案進行一定的改良,并積極采取合理措施,改進高中歷史教育方式。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教育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養;高中歷史;教學初探
一、將嚴謹的史實認定作為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教育的基礎
(一)素材要精選
歷史課程具有其獨特的特點。這種特點表現在歷史的多重角度之上。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歷史事件這一方面具有不可選擇的特性。由于歷史事件是唯一且不可改變的,因此,這種時間上的消逝性以及在空間上的不可接近性,成為了歷史學科在學習與教學中的一大特色。歷史事件是不可復制、不可重復的,每一件歷史事件的發生與經過都是不一樣的,因此,給歷史學科增添了多樣性。
(二)發掘要深入、透徹
在教授歷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適當地、合理地使用教學素材,并結合教學素材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學習意識,深入挖掘教學內涵。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深入挖掘素材的內涵,會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尤其在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素材本身就十分豐富,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可供選擇的歷史素材是十分多的,在教學素材的選擇上有極大空間。但是,教師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進行,否則很容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偏離教學主線的結果。高中歷史教育很重視教師的課堂效率,如果教師對歷史事件的素材選擇、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無法深入挖掘歷史內涵的問題。最終會導致歷史課堂效率低下。這樣的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歷史成績,以及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化內涵來說是沒有幫助的。
二、使用多維的觀察視角促進歷史核心素養教育
在進行課程講授時,只有做到對這些因果聯系的完整把握,才能促進歷史教學的效率提高。例如,在講到有關資本主義的歷史事件時,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需要資本進行原始積累的,這種資本原始積累的方式在歷史中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針對這種邏輯性,向學生介紹如何使用邏輯思維來看待歷史事件,并對歷史事件進行具體、合理的分析。資本的原始積累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進行積累的。通過暴力等手段使小生產者與其生產資料相互分離,將為數不多的生產資料、貨幣與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這些人根據資本的運作方式將其生產資料同財富進行一定的轉換,并最終轉換成資本。這種過程在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學習這一歷史事時,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分析這一問題,并通過合理的邏輯思考得出最終結論。
三、使用縝密的邏輯推論樹立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穩定性
在進行歷史事件的研究與討論時候,必須具備一種超脫的歷史意識,在進行事件分析時,要擺脫一些狹隘的個人想法,在對歷史事件作出評價時,需要注意自身意識形態的獨立性。只有保持自身意識形態的獨立性,才能在看待歷史事件時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研究歷史事件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達到識得廬山真面目的境界。只有進入歷史事件中,并通過對其進行一番細致的探究與分析,最終逐漸從歷史事件中走出來,才能夠達到良好的研究歷史事件的目的。歷史的事件跨度很大,且歷史有很大的空間拓展性,這便使得歷史在教授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更多地結合時代背景,結合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進行原因的探討,并結合當下事件的發生與發展情況分析歷史事件走向,這是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的有效步驟與方法。
總結
高中歷史的學習應該是一個具有高級趣味的過程,學生在學高中歷史的過程中,能夠對高中歷史中涉及的歷史文化內涵有一個較全面的把握,并對高中歷史想要傳承文化傳統的目標進行解讀。核心素養作為學科的精髓,不僅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體現,更是學科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中的體現。歷史這門學科的涉及范圍特別廣泛,在宏觀上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部分之間均有交接,在微觀上由思想家、革命家及科學家等多種要素組成,我們應該品味到其獨特的歷史味道,并在這種獨特的歷史氛圍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歷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碧茜.新課程歷史教學對學科思維素養培育的探索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王曉梅.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美國歷史課程能力目標比較研究[D].青島大學,2017
[3]葛紀平.基于史料實證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初探[D].四川師范大學,2017
[4]孫漢玉.博物館課程資源在高中歷史教育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7
[5]常亞欣.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與呈現[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