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摘 要】理念來源于學習和思考,同時決定了實踐和發展的方向。本文將從增強物理學科的人文性,提升物理教學的現代性及開放性這三個方面,闡述如何幫助學生打開學習物理的興趣之門。
【關鍵詞】學習興趣;人文性;現代性;開放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理念的演進,教育正處于一個重要的機遇期和轉折點,作為一線教育教學的工作者,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憑借密切的關注、潛心的思考和積極的探索,努力建構起先進的、現代化的物理教學思維。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師而言,學生的興趣恰似一扇門,通過這扇門,能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幫助我們把碎片化、靈感型的教育教學體驗、感悟、思索,連綴起來,從而展現脈絡、形成體系,提煉凝結成教學的思路,乃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故在教育教學全程之中,學生的興趣應是教師始終關切和把握的要素之一。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一個變量,隨個體主觀而異,隨時間短長而遷,隨時代發展而變。把“興趣”拆開來看,既包含了短暫的“興奮”,也蘊含著長久的“志趣”。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需要我們教師全面反思、比較、整合和實踐,既要有思變的動力,也要有思辨的智慧。
一、從學科屬性的差異性和統一性來分析,高中物理教學應增強知識教授過程中的人文性,激發學生興趣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屬理科。在高中階段,文理學科的分野是非常明顯和明確的。無論從教科研,還是從師、生的角度,都容易把文科教學與理科教學、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自然科學與人文割裂開來:某些學生適合學什么,不適合學什么;某學科必須這樣教、不應那樣教等。這些現狀一方面說明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各種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對存在于任何學科中的“教”與“學”這兩個通用環節和必備要素的統一性缺乏認識。
高中教育階段特別強調文理分科的規則設計,恰恰突顯和對應了高中教育極其鮮明的應試特征。但真正的創新人才和大學問家往往文理兼修,相得益彰。跨學科、跨專業的多元性更能促進杰出人才的養成、頂尖成果的產生。反觀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從教材到課堂,基本上是一頭扎進概念、定律、公式、符號、圖示及題海中去,通過實驗和圖示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公式和定律強化學生記憶,通過題目和測試檢驗學生的應用。跟反復做題強化訓練帶來的厭倦相比,依靠實驗和聯系生活實際而建立起來的有限興趣對當今的高中學生而言,顯得短暫和孱弱。作為教師,還有何蹊徑可辟?有一點是經常被忽略的,即增強物理學科知識講授的人文性。教師應注意在知識傳授中加入有關的物理學史。所有與物理學沾邊的故事和新聞,奇聞軼事,不必連篇累牘,但必須精挑細選,與時俱進,將其作為教育教學中的引子、花絮、佐料,來點燃學生的興趣。
物理學的世界渺如宇宙,物理學家和物理學者粲若辰星。與理性聯系在一起的,也有一個情感世界、精神世界,其中不乏浪漫和傳奇、傷感和遺憾。若教學中,遴選出一些更容易接近和親近的素材,供在課堂上夾敘夾議,以求畫龍點睛之效。這些人物和故事就更容易契合高中生的情感和心靈,使學生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升華,既可讓部分學生持續濃厚的興趣,甚至是志趣,也可幫助其中一部分人挺過入門前后的失敗和困難,展現出人文性的力量。理性與感性、教書和育人也在一個點、一堂課上實現了交匯。
二、提升技術性,教師應以現代的教學思維和手段幫助學生減負增效,從而保護和促進學習興趣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如火如荼,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教育”已經創造許多便捷、高效的服務和應用。從高中物理教學的角度看,如何才能更為我所用?如何才算更為我所用?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如果自身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充沛的學習動力,則只需要基本的電腦硬件和必要的網絡應用技能,已經可以上網找到課堂學習的一切資源,以網絡自學的方式完全替代課堂學習。
學習興趣最大的敵人是學習過程中的艱苦和挫折,高水平的教學要求教師盡其所能地為學生減負增效——向課堂要效率,以維護好學生持久、旺盛的興趣。
“向課堂要效率”應更進一步地具體化和落實到“向技術要課堂效率”上。因此,物理教育者們應該認真地思考,到底需要信息技術改進什么、實現什么?提出具體方案,詳細描述更理想的教育教學流程,讓技術服務的提供方來幫助實現,這才是教師對于教育信息化主動的、有效的參與。現在的技術手段已經能實現教師快速批閱試卷,由電腦自動生成成績和分析,對學生而言就是自動生成錯題集;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手機就可以立即查詢到哪個學生錯了哪一題,以及整個班級的錯題率。比較典型的如我們正在使用的“極客軟件”,這正是大數據理念和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證明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效率提高的意義不限于節約時間,更在于教學互動友好度的提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刺激和維護。
但“極客”目前的利用仍主要以題目和成績數據的考量為本位,此類軟件系統的開發應該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應能滿足教師在課堂上能利用較短的時間,可手持可移動可聯網的設備,直接對學生當堂學習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理解水平、應用能力進行測試的要求,并將測試的結果通過軟件的分析即時反饋給任課教師。這個結果包含對知識點難易程度和掌握度高低的排序,以及它們與學生間的對應關系。教師在學生完成測試之后,可以憑借自己的經驗立即判斷原因和決定實施有針對性的方案。
例如:根據數據顯示,以同一個知識點上掌握程度好的學生幫助和帶動掌握程度差的學生,能使學生之間的研究性、探討式學習更富成效。近期,江蘇高考的新規已經正式出臺,對物理學科明確計算原始分,也就是要求學生分分必爭,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都必須扎實,而信息化技術和物理教學的雙向介入并充分融合則是恰逢其時。
三、突出開放性,教師應為培養好、鞏固好、發展好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兼收并蓄,善學善思善為
一堂好課如同一部好電影,需要高頻次高質量的興奮點來牢牢地吸引觀眾。課堂現場的效果越接近這個目標,學習就越快樂,也越有利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這種興奮點既表現在內容上,也體現在形式上;既可以原創的,也可以直接“拿來”;既可以來自教師,也可以由發動學生獲得;可以深刻,也不懼“膚淺”。
互聯網有許多公開課、云課堂的視頻資源,其來源既有許多國內外名校,也有一些教育玩家和教育理想實踐家,他們都會把自己制作的課程視頻上傳到網絡,供有興趣者免費學習。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好的教學十分注意制造和保護學習者的“興奮點”。例如在很多國外的教學視頻中,活潑、搞笑、引人注目的“演”,大大多于刻板、單調、枯燥的“教”,課堂更像是表演,活躍氣氛。有的甚至把教師教授打造成明星,將學生引導成“粉絲”,這在國外名校公開課視頻中尤其突出。如制作“碰撞課程”的格林兄弟是一對雙胞胎,他們在視頻中合作,交替又互補地為學生講授知識,一樣的面孔,不同的著裝和造型,同時輔以大量動畫效果的課件,可以做到讓觀看視頻的學習者欲罷不能。如果注意觀察和研究,則會發現“學習強國”平臺上也有大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資料和新聞,我們也已進入一個學習資料和資源特別豐富、特別充沛的時代,教師要教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并為其注入動力。
著名教育專家成尚榮有一篇文章,題為“我們的教育不缺理念嗎?”。雖然具體內容無關高中物理,但這句反問令人深思,其間蘊含的答案也讓人警醒。理念來源于學習和思考,同時決定了實踐和發展的方向,為了幫助學生打開學習物理的興趣之門,教師需要從增強人文性、提升現代性、突出開放性這三個方面進行堅持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韋紀中.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0(09)
[2]徐振國.對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物理,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