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華
【摘 要】在小學學科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主要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養成與培養進行了相應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養成;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教學的要求變得更高,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擴展他們的視野,還要將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落實到實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一些較為嚴重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現狀不容樂觀。
1.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1.1沒有做到課前預習
小學生本身年齡很小,思維發展得還不完善,在聽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同時,小學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玩耍上面,對自身的管理意識較差。因此,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時,學生往往不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去進行,難以認真進行課前預習。因此,學生在上課時,經常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腳步,很難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及時消化,已學習的舊知識也沒有按時復習,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率會越來越低,學生也會逐漸產生抵觸情緒,對學生的發展十分不利。
1.2師生課堂互動欠缺
小學生通常活潑好動,對于有趣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現在主要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每個班級中都有許多學生,教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教學時間也非常有限,并且教師自身應試觀念的根深蒂固,認為學生只要取得好成績就萬事大吉。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這樣使課堂氣氛非常枯燥,不能及時喚醒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很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導致數學學習效率較低。
1.3教師教學內容單一
大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僅依據數學教材,讓學生對教材中的一些公式和概念進行機械式記憶,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只是進行知識的不斷灌輸,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會面臨許多問題,走上社會后也會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4課上教學氣氛枯燥
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只是將學生作為接收知識的容器,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需求,也沒有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因循守舊,沒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展開教學活動。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聽講,沒有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師的權威形象使得學生難以親近,學生只有服從教師的管理,這樣的教學氣氛非常枯燥,學生會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
2.小學階段數學學習能力養成和培養的重要性及策略
2.1小學階段行為習慣的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為重要
小學階段是學生非常關鍵的時期之一。在這個時期,學生所養成的行為習慣和能力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發展,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同樣,學生的人格形成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在這個時期,大腦中儲備的知識在以后的發展中會得到應用,所養成的人格和品質也是成功的催化劑。因此,教師教學時,不光要向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使他們得到知識的積累,還應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出色的學習能力,這樣,“教書育人”才算真正地實現。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根據人的身心發展特點, 3-12歲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所養成的習慣在后天很難得到改變。因此,小學階段行為習慣的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為重要,因為知識的獲得可以通過后天努力,但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錯過了關鍵期則不會得到良好的效果。
2.2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小學階段,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做的工作有許多,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優秀的專業知識和出色的教學能力,錘煉自身的品德,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不遺余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優良的學習品質,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2.2.1引導小學生學會專注
因為小學生經常會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很難回到學習中,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這個特點,積極采取方法進行應對。只有教師及時地讓學生將注意力回歸到課堂之上,引導學生學會專注,才能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習慣。在課堂上,要想使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節奏,活躍課堂氛圍。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節奏安排得緊湊一些,讓學生沒有時間走神,同時,教師還可以多為學生設計一些需要思考的有趣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安排一些小組活動,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其他器官,不僅是利用眼睛看,耳朵聽,還可以將手腳都活動起來,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同時,對于所設置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多多鼓勵學生進行搶答,答得最快最好的學生將會有所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專注,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能夠避免出現走神、開小差的情況,使學生在整堂課上都能夠保持聽講的狀態。
2.2.2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現在很多地區由于師資力量有限,且由于應試觀念的根深蒂固,小學階段中的一些副科,例如音樂、美術等都越來越得不到重視,還有許多學校甚至將這些副科課程取代,安排了語數外等主科。但小學生自身對這些副科都非常熱愛,通過這些副科課程,學生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所以,這些課程的取代使得學生非常容易出現對主科厭倦的心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改變自己的權威地位,親近學生,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探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其引進入課堂,避免課堂氛圍枯燥呆板。教師可以在上課時為學生設計智力測試或腦筋急轉彎,或讓學生活動起來,例如,教師說出一個小數,其他人說出的小數比這個數大的可以走到講臺上,比這個數小的可以坐到座位上。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親密,課堂氛圍會變得更加得輕松愉快,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相應提高,學習能力也能得到不斷提升。
2.2.3采用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都和生活實際有很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也利于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平時多為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了解對學生有吸引力的生活知識,將數學真正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真正魅力。比如,教師在進行加減乘除的教學時,生活中的許多場景都與這節教學內容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教師可以將之引入課堂。
結語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興趣,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雄,陳先枝.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合格人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
[2]李秀榮.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與研究[D].延邊大學,2010
[3]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
[4]魏琳.如何加強小學生數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飛(素質教育版),2012(12):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