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農村經濟總量的增加,更意味著農村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以及農村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交易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及金融組織體系均屬于農村金融范疇,農村金融發展即包括量的增長,也包括質的改進。合川通過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互聯網金融等方式助推合川經濟全面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關鍵詞:重慶合川;農村金融發展;金融供給側;城鄉統籌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09
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年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二季度總第85次例會提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深刻變化,創新并完善宏觀調控,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信貸結構,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在中央的宏觀布局下,提升金融與國民經濟供求的適配性,促進宏觀經濟良性循環,成了當前金融發展的重要目標。為實現產業協調發展,加速農業現代化,研究農村金融發展成為了當前的一大熱點。
1 概念界定
國內部分文獻將農村金融等同于農業金融,農村金融理論和政策等同于農業金融理論和政策;部分文獻將農村金融等同于農村金融機構,混淆了農村金融功能和農村金融機構,把農村金融發展等同于單純的農村金融機構增加。因此,精準定義農村金融的概念,尤其必要和迫切。
1.1 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是信用關系制度化的產物,是建立在信息、信任、信譽和制度約束基礎上的不同產權主體通過金融工具將分散資金集中有償使用,以實現規模經濟的信用交易活動,以及組織這些活動的制度安排所構成的經濟系統及其運動形式的總稱。 凡是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交易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組織體系均屬于農村金融的范疇,與其是否具有“農村”身份無關。
1.2 農村金融發展
當代經濟認為,發展的含義豐富且復雜,與增長、現代化、工業化及發達之間密不可分。而西方經濟學理論界則把經濟發展定義為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既包括經濟增長,又包括國民生活質量乃至整個社會不同方面的總體進步。從“發展”內涵出發,農村金融發展概念的界定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量”的變化,主要是農村金融交易量和交易活動范圍或空間領域的擴大,交易手段(即農村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另一方面是“質”的變化,也就是農村金融制度的完善。
2 合川農村金融發展概況
根據上述有關農村金融相關概念的界定,農村金融發展是農村金融交易的擴張,既有量的增加,也有質的改進。合川在農村金融發展中,主要采取政府推動和市場作用相結合的方式,以其打造農村金融創新的政策環境;同時借助供銷系統主動適應農業農村金融需求新變化,以構建農村金融服務平臺為重點,與金融單位攜手合作,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探索出農村金融發展的新路子。
2.1 合川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情況
合川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類和非銀行類機構兩大類。其中銀行類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中國農業銀行合川支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合川支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合川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合川分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類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區農村信用合作社,另外,合川也出現了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有限公司、農村青年創業金融服務站等。
2.2 合川農村金融市場及交易情況
合川農村金融市場集中程度較低,分散的金融市場導致金融服務成本較高,致使農村金融產品主動創新動力不足,農村金融交易手段單一。
2.3 合川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情況
合川一直重視區域金融創新,金融創新促進了存貸款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1月底,合川區存貸款余額1031.05億元,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繼江津、涪陵之后,存貸款余額邁入千億元門檻的又一非主城區縣。其中,貸款余額322.11億元,存款余額708.94億元,存貸比為45.4%。個人類貸款占比從2012年前的31.20%提高到50.18%,其中個人經營性貸款和住房消費貸款余額分別是年的2.49倍和2.24倍,表明金融在支農支小、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合川分行,2014年以來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6000萬元,支持13家涉農企業、125家農戶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貸款利率比運用其它資金發放的涉農貸款低2%左右。合川農村金融創新成果如下幾點。
2.3.1 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
第一,2016年5月20日,合川區政府與重慶市供銷總社簽訂了《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戰略合作協議》——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牽頭組建了重慶土特產品交易中心,與合川區供銷社合作,依托供銷系統組織網絡優勢,運用社屬企業資源優勢和合川農業優勢,合作打造以供應鏈金融為主的農村金融新業態。重點支持合川區農產品流通、農產品加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合川區供銷社、涉農企業、基層供銷社、農信投資、交易中心,在合川區建立覆蓋全區的供應鏈倉儲基礎設施及物流配送中心,支持合川區開展農村大數據的有關工作,共同打造農村信息化數據資源的云計算平臺。
第二,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整合成立的農信合作投資有限公司采取農民合作社金融創新試點模式為4家合川區內農民合作社融資710萬元,還為4家農民合作社申請了貸款貼息資金65萬元。
第三,在重慶合川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清平支行掛牌成立了農村青年創業金融服務站,作為廣大農村青年創業的專屬機構。服務站定位于金融信息培訓咨詢以及金融產品的服務和支持,提供創業信貸產品、惠農信貸產品及各類財政貼息貸款、信用小額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業務。同時,將“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設立固定的辦公場所由專人值守,并利用現有網站建立專屬板塊,提供及時的金融信息資源、金融服務指引和金融服務鏈接;另外,服務站還將通過現場咨詢與網上微信活動等方式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全面的金融信息咨詢,開展與創業青年等對象的對接活動和金融業務培訓。服務站的建立將有效地推動合川農村青年創業就業。
此外,合川還設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孵化金”等。重慶土特產品交易中心、重慶市農信合作投資有限公司、合川區人民政府三方各出資500萬元,形成1500萬元的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孵化金,可為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實現1.5億元的無擔保、無抵押金融服務。
2.3.2 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交易方式
合川全區共有470家農民合作社,其中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的重慶土特產品交易中心采取了存貨質押、倉單(轉讓)質押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已經為2家合川涉農企業融資1750萬元;相對于原來合川區農村居民主要采用“三權”抵押貸款方式,金融產品和交易方式有所擴大。另外,合川還組建了鎮街供銷社。下一步,合川區供銷合作社還將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利用基層供銷社的平臺優勢,發展保險業務。
2.3.3 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村金融,助推農村金融結構性改革
為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合川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村金融結構性改革。
一是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實施村村通工程,實現互聯網普及率全覆蓋,同時不斷發展農村移動端,提高農民群眾手機上網使用率。
二是全面布局農村金融網點。依托郵政的金融網點,在全區各鎮、村布局金融網點68個、自助器具110臺;設便民取款商易通128臺,單筆4000元以下的業務可直接支取。實現月均交易2400筆,交易金額達1600萬。
三是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網點,全區各鎮、村共布局268個農村電商服務網點,通過電商網絡幫助農民群眾代買代收、代寄代存,真正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服務農民助產增收,促進農村消費。
3 結論與建議
金融與經濟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合川存貸款的快速增長表明金融為地方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注入了強勁動力。通過農村金融的發展,既能拓寬金融業務,又能促進農村市場的消費,同時也方便農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合川區在開展金融業務,創新金融產品和交易大多采用“市區合作”模式,其新型投融資方式成為傳統存貸款業務的重要補充。清晰的戰略發展定位和既定區位優勢,充分保障了重點領域融資需求。然而,“三農”仍然是合川金融服務工作的薄弱環節。拓寬區域投融資渠道,切實增加農村居民投資收入,降低農業融資成本。擴大金融服務的范圍,仍然是合川政府與市場亟待克服的難題。在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同時,合川也要重視防控區域金融風險,定期開展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修訂創業擔保貸款文件,帶動創業就業,實現農村金融發展助推合川經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熊德平.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高向坤.合川統籌城鄉發展問題探索[J].經濟視野,2012,(9):25.
[3]方仙美.安徽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9,(21):24-25.
[4]張哲宇.新農村建設與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J].現代商貿工業,2019,(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