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佳
摘 要:近些年,《甄嬛傳》《如懿傳》等古裝劇的爭奇斗艷讓“點翠”這位枕石漱流、東山高臥的“隱士”一時間引起了很多劇迷的關注。再加上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力宣傳,點翠工作室、仿點翠教程紛紛上線。一門在古代曾經輝煌過的手工藝終于借助流行文化重新走入大眾視線,但“非遺”流行的背后,也存在讓人擔憂的問題。通過采訪渝派花絲鑲嵌、點翠技藝非遺傳承人左書僑,對點翠特點進行考據與研究,對其現狀進行梳理,希望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點翠;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34
1 關于翠鳥爭議的澄清
點翠工藝是中國傳統的珠寶加工技術,是翠鳥的羽毛和金銀相結合的精品珠寶產品。在清代皇室貴族中,以一些點翠珠寶為時尚,其獨特的工藝和超高的制作手法,完全可以稱為世界羽毛文化的“羽王”。但如今,伴隨著名氣而來的,是人們對于這門手藝從未間斷過的爭論,而爭論中也不乏誤解。其中,人們的爭論熱點主要聚焦在傳統工藝和動物保護主義之間的矛盾,只有率先消除這一疑慮,才能更好地探討點翠的傳承。
首先,很多人認為,用翠鳥羽毛來裝飾飾品的做法過于殘忍,甚至在網上有“活體取羽”的說法。但是根據暹羅國金葉表文里的內容,當時向明政府進貢的是翠鳥皮毛。而且按照《大明會典》規定,明政府對于暹羅國的貢品是原價收購的,其中就有“翠毛每斤三百文”。兩個例子皆可說明翠羽取自翠皮而非活鳥,這與當代人穿著的兔皮、貂皮大衣并無不同,因此活體取羽的謠傳便不攻自破。
其次,很多人將點翠與象牙、犀牛角相提并論,這種錯誤認知源自于概念的混淆。象牙和犀牛角是國家嚴禁販賣的保護動物,而翠羽的交易并沒有被相關部門明令禁止。很多人認為翠鳥屬于保護動物,殊不知翠鳥屬有15種、48個亞種之多,其中只有藍耳翠鳥、豁嘴翠鳥、斑頭大翠鳥等少數種類屬于保護動物。而據非遺傳承人左書僑先生介紹,因為它們的羽毛材質不適合制作點翠,并未被他們的工作室用作制作材料。
現在工作室的翠羽一部分采用的是被IUCN定義為無危(LC)的翠鳥翠羽,如藍胸翠鳥、普通翠鳥等,另一部分翠羽則是從老物件上收集到的翠羽。左書僑先生的工作室也曾向有關部門報備,確認了工作室使用的翠鳥并不在保護名單之列。
或許還會有動物保護者堅持認為,犧牲一條生命只為做成一件飾品實在是對翠鳥這種野生動物造成了傷害。但生活中使用動物皮毛制作的物品比比皆是,如皮鞋、皮包,合理使用動物制品是每一位手工業者合情合理的行為,而且這種適當的使用也不會導致翠鳥的全部滅絕。
在接受采訪時,左書僑先生提到,翠鳥物種的滅絕對于普通人生活并沒有太大影響,反而真正受到沖擊的是他們這些手藝人。所以作為從業者,他比普通人更不希望翠鳥滅絕,會盡力阻止這種滅絕的到來。為了更完美地解決該問題,左書僑先生正在與西南大學洽談,爭取盡快建立國內翠鳥養殖基地,做到在人工干預下,讓翠鳥可控性繁殖,讓點翠的原材料供給無后顧之憂。
2 當下國內點翠技藝傳承的現狀
2.1 點翠首飾的特點
點翠被廣為人知的是那一抹驚艷了時光的幽藍,它隨著光線變化,流轉出不同的色澤。這源自于翠鳥羽毛的特殊結構,而這種特殊結構也造成了翠羽的不可替代性。
當下,在網上廣泛流傳著用南京絨花、絲帶、燒藍、鵝毛替代翠羽點翠的說法,從環保或者業余愛好者的角度來說并無不妥,但在左書僑先生看來,迄今為止并沒有一種材料能夠完全呈現出翠羽的流光溢彩。
但是,那一層翠羽就是點翠飾品的全部嗎?事實并非如此,一件點翠飾品真正的“魂”是它集花絲鑲嵌、鏨刻、鎏金、點翠四項極其復雜精細的工藝于大成。點翠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少了它,其余三項技藝也彌足珍貴。
實際上,對于一件點翠飾品,花絲鑲嵌卻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它構成了整件飾品的胚子,制作工序極為繁瑣復雜,需要精湛的技巧和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左書僑先生曾形容道:“如果把花絲鑲嵌比作一個人,她長成什么樣,好不好看,都只能看她自己,而點翠羽就相當于給這個人化上妝。人長得好看,妝化得好,猶如錦上添花;相反如果花絲鑲嵌的胚子做壞了,就算妝化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由此看來,“點翠高昂的價格是因為翠羽的稀少”這種觀點也不完全正確,畢竟它真正的價值在于花絲鑲嵌和多種技藝融合。這種觀點的流行或許是因為花絲鑲嵌的工藝比點翠更難掌握,導致很多人直接省略了這一重要步驟,在已成型的胚子上直接粘貼羽毛造成的。
2.2 點翠技藝的應用現狀
談到當下業界情況,左書僑先生稱,據他了解,大約三年前,國內僅有北京兩家以及他創辦的僑色工作室共三家工作室在制作點翠。而現在,已有近十家工作室在從事該行業。
他的僑色工作室已初具規模,目前共有50位工作人員在蘇州和重慶兩地從事點翠首飾的制作和銷售,客戶群體遍布中國、澳洲、瑞士、意大利、美國、法國等世界各地。另外,因為左書僑先生本是花絲鑲嵌起家,他的工作室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個掌控從設計到制作胚子再到點翠全流程制作的工作室,從未找過代工。
除此之外,他還與一家攝影工作室合作,提供自己收集的清代服裝和點翠飾品,旨在向大眾推廣清代服裝飾品知識。
2.3 點翠的創新與突破
在創新突破上,國外和國內的設計師紛紛大顯神通。在國外,有將與點翠工藝類似的羽毛細工鑲嵌技術與腕表結合的伯爵ALTIPLANO系列腕表、梵克雅寶的非凡腕表系列等。在國內,左書僑先生曾花費兩年時間將點翠從平面變為立體,又用了兩年時間把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風格融進點翠的設計。而在北京的王圣林先生則以孔雀翎為點翠新材料與鉆石珠寶結合。
可以說這些創新與突破都在古代點翠原有的設計理念和造型美觀上更進一步,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在積極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的同時,設計者在大膽探索中秉持著謹慎,注重了解中西方首飾設計的內涵,在融合雙方共性的同時保留特性。雖然目前不同文化間的相互交融逐漸成為趨勢,但是融合不能急于求成。一是發展需要時間,吸收了中西雙方特點的作品若沒有經過充分磨合,很容易丟掉點翠原有的靈魂;二是,對于點翠飾品,創新并不是發展點翠的唯一途徑。因為本來點翠就是一門正統的古代傳統技藝,古典美已經是它的一大特色。如今僑色工作室客戶群體遍布國內外,中國國禮中也出現過組成點翠的重要工藝——花絲鑲嵌——的身影,這些都說明現在傳統點翠飾品的藝術價值備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