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 趙士鳳
摘 要:信息化環境下,靜態化、教條化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新時期教學改革要求必須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使得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主流。從課程框架的四個要素對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使教學從靜態逐步走向動態,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MOOC;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94
1 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靜態化、教條化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和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實施行動中特別指出數字資源服務普及行動、網絡學習空間覆蓋行動、數字校園規范建設行動和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作為在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通過精選教學內容、科學規劃課程結構體系,形成圍繞知識點展開、清晰表達知識框架的短視頻模塊集,為學習者創建交互式的在線學習模式。MOOC具備課程受眾廣、資源多元化、課程易用性等優點,然而,它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如投入過多人力、物力、財力拍攝視頻,MOOC完成率低、線上評價模糊等。因此,基于傳統課堂實時互動和在線教育的優勢,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應運而生。作為“后MOOC時代”的一種新型在線學習模式,SPOC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嵌入或引用MOOC課程資源,設計與開發課程。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利用MOOC資源,構建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習者的深度學習。
2 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將在線教育與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線上”+“線下”新型教學模式,已成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主流。信息化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重構傳統課堂教學,在線教育平臺使得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借助數字化教學資源與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自主式、交互式與協作式學習。“線上”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必備活動,在線上教育平臺配備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視頻、音頻、課程大綱、教學計劃、測驗、作業、互動討論、考試等,實現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后鞏固學習。“線下”教學是基于“線上”教學的學習成果而開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學活動,主要在課堂中進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討論,可針對部分學生展開一對一指導,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課堂研討情況,促進知識內化。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信息化教學模式不再以知識灌輸為目的,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開展個性化學習,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差異化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互動與交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解決問題,教師線上、線下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了教師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學生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化組合,目的在于增加教育資源靈活性與覆蓋率,實現優質特色資源開放共享,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Merrill提出了“首要教學原理”,指出有效教學包括激活、展示、運用和整合四個階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設計出有效問題,并且為學生提供問題解決指導時,學生才會發生有效學習。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講授式教學理念,重構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在課前實現淺層的知識學習,課中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實現知識的內化,課后實現知識的鞏固提高,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提升。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學生以自主學習、交互、協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基于信息技術掌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并根據學生學習特征、學習行為的變化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實現自我超越。
3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2012年以來,國內高等教育界掀起了MOOC熱潮。MOOC以“短視頻”為基本教學單元的碎片化學習模式為學習者創建了一個交互式的學習平臺,提升學習者的課程學習體驗,從而吸引了大批學習者。然而,MOOC同樣存在課程流失率高、在線參與度不足、缺乏學習深度等問題。SPOC以針對本校教學為主,課程教學基于在線教學平臺,通過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開展涵蓋微視頻、隨堂測驗、作業、互動討論、考試等教學活動,是MOOC本土化的一種學習模式。將MOOC和SPOC兩種在線課程類型融入傳統課堂教學中,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給學習者帶來更加深入、完整的學習體驗,提升自主學習效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積極推進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總體要求,對現有課程教學設計、單元內容、知識結構等進行碎片化處理,按問題組織知識點,在MOOC平臺上搜索合適的微視頻,指導學生課前關注MOOC課程并進行學習,完成測驗、作業以及討論,教師通過MOOC平臺及時掌握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并精心準備課堂活動。課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在MOOC平臺的學習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相關知識點,并提出問題、創設情境、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協作訓練、研究探索、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并完成任務。教師根據課中反饋,布置課后拓展訓練項目,豐富學習內涵,延伸學習成效。
從課程框架的四個要素,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對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3.1 教學目標
從崗位能力需求出發,基于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科學規劃課程結構體系。采用“支架式教學法”培養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習者營造啟發式的學習氛圍,實現職業能力與理論知識的整合,體現職業導向性強的特點。
3.2 教學內容
根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新要求,對現有課程教學設計、單元內容、知識結構等進行改革,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按問題組織知識點,在MOOC平臺上搜索圍繞知識點展開、清晰表達知識框架的短視頻模塊集,并提供課程輔助資料、課程拓展資料等。將理論的先進性、課程的實踐性、應用的便利性糅合到課程資源里,教學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實現在線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
3.3 教學組織
通過運用資源和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涵蓋隨堂測驗、作業、互動討論、考試等教學活動,與線下學習互動形成互補,構建在線課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大規模共享與校內混合式教學。通過設置互動討論主題與問題引導,形成線上答疑與線下討論社區,師生互動充分,有效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和自主式與協作式學習。
3.4 教學評價
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相結合方式進行。線上考核包括視頻學習進度、隨堂測驗、作業、互動討論、線上期中考試和線上綜合測試等環節,線下考核包括線下見面課、線下實訓課和線下期末考試。線上期中考試和線上綜合測試采用學生在2-3天內任選時間段在線上課程平臺作答的形式進行。線下期末考試主要采用筆試方式,根據課程特點及教學要求選擇閉卷考試,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校考試周進行。
課程成績由線上總評成績和線下成績綜合評定。線上成績按照線上課程平臺公布的課程相關要求進行評定,由視頻學習進度、隨堂測驗、作業、期中考試和綜合測試總評產生,線下成績由線下課程考勤、課堂表現和線下期末考試總評產生。本校學生必須參加線下期末考試,方可獲得課程考核成績;若缺考,總評成績直接記為不合格。其他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在線上總評成績達到合格或以上后可以獲得課程認證證書。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多元化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習者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Hew K F,Cheung W S.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use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Motivations and challenges[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4,(12):45-58.
[2]楊芳,張歡瑞,張文霞.基于MOOC與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初探—以“生活英語聽說”MOOC與雨課堂的教學實踐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33-39.
[3]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9):18-24.
[4]薛云,鄭麗.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16,(5):132-137.
[5]汪娟.信息化教學在高職物流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應用—以《物流配送管理與實務》為例[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2):154-156.
[6]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