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聰

7月19日,小米曝出腐敗丑聞。小米內部的處罰通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內部發生兩起重大舞弊事件,一件是中國區市場部員工郝某借職務之便將公司業務承攬給其近親持股的公司;另一件是中國區市場員工趙某收取合作供應商大額回扣,被公安機關拘捕。近年來,企業白領高管貪污腐敗的案件時有發生。可以相信,事件都是由一開始看似不起眼兒的小事發酵而來,引發了最終的危機。不得不承認,許多大型組織都有誠信漏洞的風險,這些危險區域中被視為合理的行為已經偏離了領導者設定的規范。比如,攻擊性語言、過于激進的營銷行為或利益沖突等危險可能被忽視,甚至被默許。這種漏洞不僅危及公司聲譽,還會帶來監管和責任風險,進而導致組織出現誠信危機。
對于有多個辦公地點的大型企業而言,不同規范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會很大,確定統一標準和期望會非常困難。以德勝洋樓為例,許多企業的管理團隊都曾去德勝洋樓參觀學習過,參觀者驚奇地發現,這家企業的財務報銷制度是不需要領導簽字的,員工拿著發票,就可以直接找財務報銷。一些企業在參觀學習后,也嘗試著在自己的企業推行這樣的制度,一來減少審批流程,二來建立誠信機制。然而,實行一段時間后,幾乎所有的管理者不得不恢復了報銷要簽字的制度。類似這種南橘北枳的現象很多。人們只看到了德勝洋樓表面上的報銷不簽字,卻忽視了它們內部的企業文化——把話說透,把愛給夠。在德勝,如果員工出現失信行為,絕不姑息,嚴懲不貸。正是這種文化和制度,才造就了員工的誠信行為。而其他企業,本身就有誠信的漏洞,還未補救,就想照搬照抄,只能是邯鄲學步。
如何尋找文化漏洞,作為管理者應接受兩件事:首先,你的企業現在就有一些不當的行為。調查顯示:在取樣的三家《財富》一百強公司中,平均每三天就會出現一次違規行為,比如賄賂或欺騙,并可能因此遭到監管處罰。雖然這三家公司因規模龐大,頻頻遇到問題,但也擁有最穩健有效的控制系統。這些企業的違法事件比新聞報道的要小得多,但這也說明,即便是在合規制度上投入巨資的組織,在內部也會有一些失察行為。
其次,大量不當行為不會被內部舉報。企業管理者通過傳統渠道了解到的違規行為可能僅僅是冰山一角,而這應當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盡管一些律師認為,企業不應主動查出不當行為,因為這些違規操作可能變成對企業不利的證明,但刻意遮掩并非可持續的經營方式。在這個時代,如果員工認為管理層忽視問題所在,就可能直接通過媒體或監管機構提出。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大,因此,任由誠信漏洞無限擴大是極其不明智的選擇。
如果你承認你的組織中存在誠信缺失的問題,那么下一步就應該確定漏洞在哪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問。許多管理者不敢對員工進行真實的問卷調查,這其實是忽視了許多基層的問題所在。企業需要問詢的不當行為種類會隨著商業模式和面臨風險的變化而不同,不同組織以及其內部分組對這部分調查的反應會有很大差異。在分析答案的數據時,你要專注于尋找誠信問題,而非違法行為。舉例來說,某高管可能經常說一些在法律上不構成破壞公司制度,但仍會讓其他員工感到很不舒服的話。或者某員工可能認為自己親眼看到了采購部門虛報采買物品價格,而實際上這筆款項也看不出有任何法律問題。這些問題仍值得關注,畢竟任何在員工看來有違法律的行為都會影響職場士氣 ,而且經常是更嚴重不當行為的前兆,而這些行為可能演變成法律或監管風險。
一些特別關注法律的管理者,有時會錯誤地以為,企業的現有制度能夠要求員工舉報自己看到的所有違規行為。但事實上,對很多員工來說,舉報同事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調查發現,舉報比例僅不到四成。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違規行為,不論是人力、銷售,還是監管方面的違規,平均舉報率都低于50% 。
員工不舉報不當行為原因很多。出自情感,這都是朝夕相處的同事,于情,員工不忍揭發同事的不當行為。另外,員工可能害怕報復,不愿牽涉其中,或擔心曝光不當行為會影響公司目標或財務表現。害怕報復的情況最普遍,而公司內部所做調查中,10%到30 %的員工將其列為主要擔憂的問題。
在調查提問中,管理者們要注意數據收集應匿名進行,也就是說,舉報者不必透露姓名或身份,可以直言不諱。即使在收集員工職位和級別等無法識別的元數據時,企業也可以保持匿名。管理者從這些信息中能了解到本企業有哪些地方需要多加留意。為確保員工信息保密,很多企業都聘請第三方顧問進行調查,并僅允許內部合規、法律和審計團隊查看員工數據。
洞見聚焦點。確定誠信漏洞出現的具體位置極其重要。通過分析這些領域中違規行為的數據,公司可以找到產生不當行為的原因,并制定解決相應問題的策略,比如重新設計激勵機制、創建新管控系統或開展培訓等。在查找漏洞方面,HR不能一勞永逸,必須持續調查,才能揪出那些缺失誠信的員工,并將他們和守法員工區分開來。違規行為往往出現在那些離金錢最近的人的身上,人的欲望是不可磨滅的,這些人甚至可能特別容易就做出某些不當行為。我們聽過太多的財務人員,因為迷戀賭博而挪用公款的案例。這就是為何數據收集應當全年在不同員工群體中間定期進行。理想情況下,每季度都對一組隨機抽選的員工進行調查。
洞見讓員工表達擔憂的最佳方式。顯然,不同團隊的規范都大不相同,而要弄清不同規范之間的區別以及應對策略,也是一大挑戰。某大型消費品公司從員工調查結果中了解到,員工之所以不敢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一是怕直級領導打擊報復,危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二是害怕盡管說出真實想法,也不過走一個形式,最后終究不了了之。為此,這家公司邀請第三方調查機構介入,保證所有信息完全保密,并對舉報行為進行處理。
洞見冰山下的體積。為預防不當行為,管理者必須了解冰面下不斷擴大的問題。但你通常很難知道合規流程和其他內部管控系統漏掉了哪類問題。調查數據可幫助企業更準確地預估組織內不當行為的實際數量,以及未被舉報的不當行為數量。最終,這種模型會幫助高層管理者更清楚地了解,那些他們可能從來都不會注意到的誠信問題和違規行為。很多管理者都宣揚公司對誠信的重視,稱員工應認為自己有權在看到可疑行為時,大膽說出問題所在。但管理者不能只是說一些漂亮話,相反,他們應通過收集數據,監控并評估組織是否真正遵守了自己的道德標準。維持公司的誠信文化需要時刻保持警惕,而衡量進步的最佳方式是有效管理進步。領導者可通過數據搶先確定新出現的漏洞——數據是在問題演變成新聞事件前,提前遏止這一趨勢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