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純 鄭子山
摘 要:小學生渴望自由、喜歡想象、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他們的創新意識需要在這個年齡階段加以寬容性的保護、培養和激發。文中提出了社會、學校、家庭三者要合力為孩子的創新教育應當發揮的一些具體作用。
關鍵詞:創新;小學生;心理特點;自由;培養創造力
一、發揮社會對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導向作用
努力營造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的社會氛圍和社會環境,無疑是培養和鍛煉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力舉措。倡導構建學習型社會,培養學習型人才,打破應試教育的弊端,開拓新一代孩子的思維模式,讓新一代的孩子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社會可以通過開設少年宮、青少年科技活動輔導站、兒童圖書館等校外教育機構,為小學生的課外生活增添趣味性、靈活性、多樣性和生動性,讓創新氣氛滲透到小學生的生活中。發揮網絡、報刊、電視、電影、廣播等媒體的傳播和宣傳作用,讓創新的輿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和熏陶學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新一代的學生在這些方式下感染社會的創新風氣,提高創新意識,形成積極向上,創造進取的態度。
二、體現家庭教育對呵護小學生創新意識的輔助作用
(一)家長要打破傳統觀念,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許多家長本身不是教育家,他們的教育方法難免會有不當之處,對創新教育的認識更是欠缺,所以家長應該秉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觀,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汲取科學的育兒知識,樹立科學創新教育觀,完善教育方式和方法。
家長不能再以傳統觀念來界定孩子的好壞,認為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總看不到淘氣的孩子的閃光點。其實,那些一向聽從父母,順從父母的孩子容易墨守成規,循規蹈矩,只會繼承前人的成果,創新意識薄弱。相反,敢于挑戰權威的孩子往往思維活潑,不會受限于成人的標準答案,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因此,家長要理解淘氣孩子的個性,多鼓勵、贊賞孩子,要對他們付出精力和心思,留給他們大膽創新的空間,才能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
(二)營造一個充滿創新氛圍的家庭。家長要為他們的孩子樹立榜樣,當生活中遇到迷惑不解的問題,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學習的一面,積極實踐終身學習觀,向孩子傳遞積極進取的正能量。
家長也要注重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頻繁的“為什么”、“是什么”要有足夠的耐心,能用心地解答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嘲笑孩子,打擊孩子甚至挖苦孩子,不然會折斷孩子好奇的翅膀。家長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制造機會讓孩子動手實踐,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干,因為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會不斷發現新問題,會開動腦筋進行積極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學校教育是培育小學生創造意識的主陣地
(一)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創新精神滲透到各類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增長學生的才干。學校還要善于利用多種傳播途徑、交流渠道、強化學生創新意識、鍛煉創新思維、形成創新的輿論氛圍,構建一個創新型校園。這要求學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無外在羈絆、開放自由的空間,以便學生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發表觀點、盡情討論,不再迷信書本,迷信權威,要敢于質疑,持有科學的懷疑態度和精神,才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
(二)注重教學的新穎性和啟發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力。教師要做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教師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因材施教,運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法,向學生多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善于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維度思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愛因斯坦就曾坦言過:“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和創造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此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勾起孩子對周圍世界的濃厚興趣,讓他們能進行“出格”的想象,也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創造性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和創新熱情。
小學生天生自帶“小問號”,愛因斯坦也曾說過:“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成效。”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對學生的疑問作出回應,用心地解釋或者有意地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多肯定學生的想法,及時對學生的行為觀點作出評價,燃起他們心中創新的火苗。教師還要善于精心設計創設情境,涅斯米揚諾夫曾說:“如果沒有強烈、入迷的興趣,就沒有科學家的存在。”巧設情境是一種激發學生興趣,勾起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主動愉快的情境下進行探究活動,體驗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從中受到啟發,產生靈感,啟動聯想,萌生創新的意向。
小學生通常對自己的探究成果會存有急于表達的欲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鼓勵學生分組合作,提供表達交流各自成果的機會,促使他們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讓他們在團體中相互幫助,互相討論,互相評價,讓他們在與同伴的思想碰撞中激發靈感,摩擦出創新的火花。
參考文獻:
[1]馬愛兵.培養創新人才,家長大有可為[J].長治學院學報,2017,34(01):88-99.
[2]池春平.淺談小學創新教育、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11:):55.
[3]張先彬.自由學習:培育學生創新素養之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0(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