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瑋
摘 要:在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下社會發展的主題后,教育界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不能僅僅只是一種單純機械化和行政化的重復性勞動,而要變成一種以服務為導向為教學管理體系。為此,高等職業院校應該全面進行教學管理改革從改變教學管理理念入手,建立合理的教師激勵制度,提高教學管理者自身的素質,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踐性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技能性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機構。在培育人才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更加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如何落實好這些制度培養新時代環境下社會更需要的人才已經成為了當前高職院校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較為落后
教學管理是一個包含著教學計劃管理、教學質量監督、教學評價落實、教學過程管理的法則系統。這些部分彼此影響、互相滲透,必須要從教學整體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設計。然而,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理念卻比較落后,把教學管理僅僅當作一種組織形式,認為只要在教學過程中不要發生教學事故即可。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不明確,照搬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沒有因地制宜,根據本校學生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
(二)教學管理模式行政化、機械化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模式存在行政化和機械化的傾向,教學管理的本質目的是讓學生和教師充分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教學管理人員往往會把自身的工作看成是一個新生報到、安排課程、學籍管理、安排考試、檢查教案的機械化的行政管理過程。在這種機械化的行政管理中,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任何反饋都會被教學管理者無視。由此,教學管理的最終目標變成了任務導向,而不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為導向。
(三)教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教師激勵
教師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而言,比較缺乏對于教師的激勵,一方面,教學管理者不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設置什么樣的標準去激勵教師,另一方面,他們甚至認為對教師進行激勵缺乏必要性的支撐。目前,高職院校在教學激勵上普遍將對教師考核的重點放在了工作量上,并以物質方式為主要激勵方式。這樣的做法忽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同時純粹物質激勵的方式也忽視了精神獎勵對于教師這種高素質群體的激勵作用。
二、新形勢下教學管理改革策略分析
(一)改變教學管理理念,提升服務意識
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不僅僅是流程管理,更是內容管理,要通過管理方式的改變不斷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這首先就要更新教學管理者的管理意識。例如,在傳統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中,教學中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分設定是一樣的,這種課程設置模式顯然就違背了高等職業院校重視技能培訓的初衷。又如,在教學模式上,高職院校目前都采取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課堂教授的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就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再如,對教師的考核上,還是按照傳統的課程時間、課程教案的方式進行考核,完全沒有考慮到教師在培養學生社會技能方面所作出的貢獻。這些問題顯然都來源于高等職業院校教學管理者落后的管理理念,他們盲目的把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模式生搬硬套了過來,由此造成了方枘圓鑿的現象。為此,學校應該更新教學管理理念,以服務實踐性的教學目的為最終導向,由此作出合理的教學安排。
(二)提高教學管理者自身的素質
管理的關鍵在于人,管理的提升意味著管理者素質的提升。教學管理者要想從陳舊的教學觀念中跳出來就必須提升自身的素質,多傾聽,多學習。一方面,教學管理者應該多深入一線,到課堂上去傾聽教師與學生的聲音,收集匯總他們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反饋,成立教研小組集體研究問題和解決對策;另一方面,學校要對教學管理者進行培訓,走訪國際和國內的一流職業院校,去調研他們在教學管理上的先進做法,以此彌補自己在認識上的缺陷。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管理者因其崗位性質,工資待遇往往較低,他們更喜歡把經理放在職稱的評定上,而對于教學管理的組織則沒有太大的興趣,學校針對這種現象,也需要建立起考核激勵機制,對那些在教學管理領域敢于創新、做出成效的老師給與獎勵。
(三)建立合理的教師激勵制度
如上所述,教師是教學的中心。然而,目前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采用的是一種純量化的考核方式,與此相應的激勵措施也非常少。針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完善激勵制度,化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將學生的評價、教師的互評以及外部教育專家的打分納入考核的標準之中,而不簡單的意課時為其考核標準。同時,在激勵方式上要更多的現實出多樣性,推薦老師參加更多的省級和國家級重要表彰的評選,讓教師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榮譽,由此從精神方面促進其更好的從事教育工作。由此,體現精神獎勵、物質獎勵雙促進的原則和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的同時,教學管理者還要真正的幫助老師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流程,為教師減少不必要的教學手續,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教學事業中,問題解決速度和透明度的提升,也同樣是對教師的一種激勵。
三、結論
在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只是一種單純化的行政管理,而要將行政化、機械化的管理模式變為一種以服務為中心、以教學提升為導向的管理體系,全面的體現高職院校的實踐教育導向,真正的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實踐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瑾.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改革創新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劉旭東.高職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改革與創新——突出職業能力素質教育 重塑高職課程結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8(12):82-83.
[3]張樹海,王彥輝,祁翠琴.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2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