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青滿
摘要: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的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形式,傳統銀行的運營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本文簡要介紹了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的重要意義,并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提升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策略,提出傳統銀行強化信息技術支持、鼓勵創新、注重消費者服務體驗、重視人才培訓等轉型發展策略,以促進我國金融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銀行轉型
一、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概述
中國金融業的改革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創新、改革的進程。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投資業。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為滿足用戶需求的新模式、新業務。當前互聯網金融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為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創新以及電商化創新、APP軟件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的特點,但也因其數據技術性存在管理、監管難度大,信用風險大等管理難題,強化互聯網金融創新是實現強聯合與優勢互補,發揮互聯網金融優勢的有效手段。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已度過前期粗放發展時期,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發展方向為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技術和網絡融資平臺讓互聯網金融擁有大量的客戶、具有廣闊的服務范圍和網絡渠道,降低交易成本與管理成本。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與金融領域的相互融合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高效的平臺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大數據時代,支付方式和渠道的拓展使傳統銀行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銀行支付主導地位下降,整體盈利能力下降;信貸行業貸款率失衡,信貸資產與金融競爭日趨激烈;客戶流失嚴重。加速傳統銀行改革與創新是保持核心優勢、實現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大數據時代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與傳統銀行轉型發展,有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二、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及優勢
(一)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大數據時代,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發展推動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激增,多樣性的網絡信息數據的儲存量急劇增加,大數據時代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新型互聯網經濟已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大數據時代,消費者的資料通過技術支持和信息分析、挖掘有效拓寬市場范圍,提升用戶體驗,體現了互聯網惠普性特點。傳統銀行在社會發展的浪潮中已認識到互聯網經濟模式下傳統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意義。當前消費者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其消費水平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對傳統銀行業的儲蓄業務認識也發生了改變,基于時代背景互聯網金融業與銀行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結合,銀行業務人員對傳統銀行業務轉型改革,四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網上銀行并建成了由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構成的電子銀行立體服務體系,并積極推進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的金融電商創新服務模式,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
(二)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方向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推動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創新。大數據為互聯網金融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優勢。
1.移動化趨勢
智能手機終端的出現使互聯網金融的移動化趨勢日漸明顯,移動用戶通過IPAD、移動手機等終端設備,利用手機銀行、支付寶等APP可以隨時隨地的實現資金運轉;相應的商家開通了支付二維碼收款功能,高效、安全的實現用戶金融需求。
2.自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時代,自金融模式下金融企業不再需要借助固定的場所、第三方數據平臺機構的支持,可以通過自身服務利用自平臺直接向客戶提供融資、投資服務,縮小了金融機構與客戶融資渠道環節。自金融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流模式。大數據時代網絡金融行業必須創新融資模式與征信手段,搭建一流的服務平臺,提高金融行業對客戶的服務速度。現實工作中,因相應的法律法規細化不足、互聯網信息不完全對稱、技術支持力度限,需要在開展時有效控制較高的融資風險。
3.重視客戶的體驗
金融行業隸屬于服務業,這就需要金融行業樹立以客戶為本的服務宗旨,重視客戶體驗,不斷提高產品自身質量與客戶服務質量。互聯網金融能夠及時、快捷的發布金融資訊,用戶可以主動了解最新的金融產品信息,拓寬客戶選擇范圍;銀行以人為本,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分析與提煉,精確掌握客戶需求并制定個性化策略,為客戶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體驗,強化服務職能,通過多種手段提高服務能力,增加客戶黏性。
三、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轉型發展策略
(一)提供信息化支持
傳統銀行要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一體化金融服務平臺與數字平臺,要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和使用力度,開發多功能數字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內部外部的有關信息,搭建跨渠道、跨業務客戶信息服務平臺網絡促進網絡客戶資源共享提高辦理效率;整合銀行數據建立大數據平臺,通過網絡渠道實現轉賬、匯款、基金購買、債券投資等多種金融服務拓展產品;加大技術、信息和智力的投入力度,建設安全的結算平臺提高金融產品的透明度,節約交易成本,有效結合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重視事前調查強化監督管理,精準的進行客戶精細化營銷管理,構建一體化、線上線下協同服務模式,為銀行與企業的發展建立可信的溝通橋梁。
(二)強化創新
傳統銀行的業務能力以及業務水平較低,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要樹立創新工作理念,借鑒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在做好傳統銀行的特色工作的基礎上從技術、管理層面進行改革,加強與互聯網金融形態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在其他金融平臺內傳統銀行金融產品;開拓銀行業務提升競爭能力,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針對客戶投資多元化需求進行業務品牌升級,創設品牌產品,提高金融產品競爭力和知名度。
(三)注重消費者服務,增強自身的服務能力
大數據時代,傳統銀行要以客戶為中心重視服務水平的提升,根據資金、交易信客戶信息,針對目標客戶群體利用多種技術功能創設個性化服務方案,構建精細化客戶服務系統;強化實體網點硬件建設,引進先進電子服務設備,提升柜面服務人員服務水平,有效結合柜臺服務與遠程服務;增強傳統銀行的服務精度與深度,開通含有人工服務功能的客戶服務,在用戶遇到問題時可以實時獲得解答,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客戶滿意度;在轉型過程中運用市場營銷理念,借助大數據技術獲取、分析、決策,準確定位、科學決策,結合平臺特征開展針對性、個性化、多元化金融服務。
(四)建立和完善風險預警系統
互聯網金融還具有多樣化、自主化的特點,大數據時代完善銀行風險預警是銀行改革和發展的有力保障。銀行要細化配套制度規范,健全風險預警評價指標體系,優化風險預警指標權重;強化互聯網金融硬件、軟件維護力度,避免因硬件故障和數據遺失造成的損失;管理人員要重視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升,提高自身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降低決策風險和損失。
(五)提升銀行管理人員信息化水平和創新能力
銀行管理層要重視管理人員自身素質的提升,努力學習信息化技術,重視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自身崗位特點和實際要求構建產品營銷網絡、客戶系統;提高自身的服務效率,管理人員要著力做好對自身的評估,在評估中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且加以改進,保障傳統銀行管理層決策的準確性,規避風險。
結束語
總之,在大數據時代下強化金融創新,加速銀行轉型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共同發展進步的有效手段。金融行業從業者要注重金融業大數據時代發展方向,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注重技術支持、強化創新、提升自身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從業人員業務素質,用優質服務與技術創新擴大銀行客戶數和業務量,推動傳統銀行與大數據下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促進傳統銀行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林.基于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及傳統銀行轉型[J].商情,2019(18)
[2]王作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傳統銀行業轉型發展與路徑選擇[J].現代商貿工業,2019(02)
[3]洪超,宋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金融創新[J].新商務周刊,2019(04)
[4]羅丹,黃登峰,張瑤.供給側改革下商業銀行傳統融資業務轉型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