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宇
摘 要:針對目前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課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從社會客觀因素、教學層面、教師素質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從教學體系、內容方法、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教學;問題;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教師素質;對策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人心,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化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育,還要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魄。體育教學是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創新體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學課重要性的認識,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當前在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教育理念陳舊,重視不夠,教學方式單一,教學過程沒有特色,缺乏趣味,學生也容易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所以我們在新時代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素質教育理念,探討體育教學的目的,采取的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喚醒學生體育運動的自主性與能動性,促進學生良好體育習慣的養成和身心健康,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發展。
一、當前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對體育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當前社會普遍存在對體育教育重視不夠,認識不足。目前雖然要求全面實行素質教育,但是在現實中,排在首位的依然是考試成績,社會方面的壓力不允許學校不重視考試成績。全社會盯著學校的考試及格率和合格率,學生家長緊盯著學生的考試成績,所以學校領導和教師在體和智之間選擇,當然更加關心學習成績,而體育則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社會上也長期存在重視智育和忽視體育的思想,存在“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陳舊觀念,導致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體育課就是活動活動,做做游戲玩一玩,對體育教育可以帶給一個人一生的健康生活習慣缺乏正確的認識。
(二)體育教學方式缺乏活力
體育課應該是輕松、和諧、激情四射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嚴肅活潑的氛圍。我們在長期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取單一的、機械被動的教學方式,思想僵化,缺乏創新,側重的是一個技術怎么教,一個動作怎么做,忽略了對學生健身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健康意識、健身能力、健身習慣以及吃苦耐勞品行的培養,使學生不能從體育活動中收獲自信和快樂,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缺乏興趣,體驗不到體育活動帶來的滿足和快樂,影響他們的運動習慣培養,同時難以挖掘和發現具有體育運動天賦才能的學生。
(三)體育教學方法陳舊僵化
傳統體育教學是單純的教師以教材教程和課堂講解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主要特征是傳授知識、講解技能技巧等,普遍采取的是講解和示范法、完善與分析法、重復練習法和游戲和比賽法。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只是盲目的、機械的、無選擇的接受老師的指令,這種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阻礙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揮。學生都是疲于聽講解、看示范、重復練習,沒有時間充分體驗和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體育教學過分強調運動訓練的統一,教學顯得機械和呆板,學生缺乏生機與活力。
(四)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和素質有待提高
從當前的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大多是在學生體育的學習中或競技體育的賽場上成長起來的,在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以前,接受的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身體技能而缺乏教研能力,重視賽場競技而缺乏教學教研交流,一般都是重訓練輕教學、重經驗輕學習、重實踐輕理論。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是躺在過去的名譽和功勞簿上,不愿意繼續學習,不接受新的先進教育理論,不汲取現代教育知識,導致教學思路、方式方法保守無創新。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對策
(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素質教育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素質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能夠主動地、活潑地進行學習。與此相適應,在體育教學設計上,也要從以“教為中心”轉向重視尊重學生的以“學為主體”的轉化。首先要求教師樹立主體教育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確立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才是體育教學的主體和中心。在以往的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中心作用,抹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教育觀正是要糾正這一偏差,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其次在體育教學手段上,要從教師單純“灌輸”為主的方法體系轉向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學為主體”的方法。由簡單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因材施教和區別對待的方法轉變,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保證不同學生的一般發展、共同發展、特殊發展和差別發展,盡可能地為學生學習和鍛煉創造條件,滿足和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三是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情趣”因素,優化改造教材,精心巧妙地設計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寬松、愉悅、充滿歡樂的教學氛圍中體驗體育的樂趣。
(二)健全體育教學課程體系,培養體育運動習慣
為了應對體育考試與測評,體育教師往往將體育教學的注意力放在技能的訓練上,采用反復訓練的方法進行,這樣容易造成體育訓練內容單一,方法枯糙無味,對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非常不利,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此,我們要合理健全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一是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合理調整體育理論教育與體育訓練的時間,保證學生能夠接受現代體育文化的熏陶。二是要建立大中小學相銜接的課程教學體系,解決教學內容低級重復、大同小異,缺乏創新和對學生的吸引力低下的問題,培養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健康運動習慣。
(三)調整教學內容,保證與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質匹配
在體育教學中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教材進行合理改革,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充實,選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內容,即在加強基礎知識、技能傳授和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盡量使學生掌握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健身知識和技能。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體育教師要從各個角度對體育課程的內容和素材進行加工和靈活運用。在具體的教材內容上,簡化教材的技術結構,逐步改變純競技式的、成人化的運動項目,增進一些與教材項目有關又能進行游戲或比賽的內容,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抓住運動中的主要因素簡化規則,保證教學內容與與不同年齡學生體質匹配。
(四)提高體育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培養高素質體育教師
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等的全面教育,離不開體育教育,學校體育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的具體踐行者。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關系到體育教育和學生健康運動的未來。一是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體育教師的師德水平,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在內涵發展方面積極給教師創造繼續教育和進修的機會,鼓勵教師博覽群書、拓寬視野,在工作中互相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促進教師的內涵發展。二是注重體育教師的工作實踐,強化專業技能水平的發揮。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貫徹落實好新課程,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鼓勵教師嘗試各種教學方法,或者由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的訓練方法,寓教于樂,促進教師由教練型相陪練型轉變,調動學生體育運動潛能的發揮。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體育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所占的比重也會越來越大,體育教育不但關系到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關系到全民族的未來。我們要正視當前體育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根源,積極探索和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克服遇到的問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在運動中體會快樂,真正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