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共享服務不斷發展,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等業務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隨著共享服務在我國企業中的不斷發展,我國許多大型集團企業也開始設置自己的共享服務中心,其中財務共享服務作為一種新興財務管理模式,引發了一場深刻的財務管理變革,并有效降低了大型集團企業管理成本,提高了其財務管理水平以及內部控制水平,這對于中小型企業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鑒于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做好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進行探討,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財務共享;集團企業;財務管理
財務共享(FinancialSharedService)是指將大量重復的工作,通過標準化的規程,集中在一個獨立單元中進行處理、管理,以此來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降低工作成本目的的一種作業模式。財務共享的建設過程,實質上就是根據財務共享理念,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將企業業務標準化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集團企業需要圍繞財務共享規程,通過完善制度、合理調配、優化設計,讓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發展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集團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一)前期調研
前期調研工作可在大方向上為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構建做出指導,并且能夠深入的分析財務共享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成本效益。故前期調研需要盡可能考慮到成本、效率兩個方面的內容。如總成本、成本細目、業務成本、業務效率、業務量、結賬時間等。財務共享服務構建初期投入的成本較多,比如辦公場所建設、人員培訓、系統建設、內網建設等,且內部服務的運營也會產生一定的費用,在前期就要綜合考慮到這些成本因素。另外,因財務共享服務將原本分散在集團企業的各處的業務集中在某一處處理,改變了員工的工作狀態以及未來發展路徑,故前期建設必須要取得員工的支持,并且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建設成本是由其他業務部門所承擔的,故需要爭取業務部門的支持。中興、海爾等大型集團企業構建共享財務服務模式的案例告訴我們,該模式的成功構建以及運作,無論是資源的調用或者文化的建設,都離不開管理層、基層員工、業務部門的有效協同。
(二)具體實施
1.人員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構建需要在某一個地點集中開展工作,而原本分散在集團企業各處的員工,對于工作地點變遷可能會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或者客觀影響因素,因此需要招聘一定數量的新員工。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員工素質、能力的要求有著一定的變化,需要員工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業務流程思考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所以,集團企業不僅僅要對招聘的新員工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要通過培訓、繼續教育來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創新思維、溝通能力等。
2.營造企業文化
共享財務服務對員工技能、行為、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員工需要在工作方式、思想上做出極大的轉變,而對于集團企業來說,集團企業面臨的環境在變,會計準則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企業管理理念也在不斷變化。故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建立,需要經歷一段較為復雜的業務流程重構過程,在復雜的工作環境中,員工就容易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而企業的文化營造在此刻就顯得極為重要。從客觀的角度上看,集團企業員工渴望職業發展,共享服務中心也希望員工發展,因此可以構建起“員工企業共同發展”的文化氛圍,構建學習發展機制,就可應對共享財務模式構建所面臨的諸多困難。集團企業可將培訓、繼續教育作為企業文化營造的抓手,為有潛力的員工構建職業發展藍圖,從而讓其個人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統一。
二、財務共享體系設計
(一)職能設計
財務共享體系設計主要分為業務財務、共享財務、戰略財務三個方面的內容,職能分別匹配于基層財務部門、財務共享中心、財務部。其中業務財務主要負責預算執行、經營分析、資金規劃、稅務協調、前端業務審核、合同管理等職能;戰略財務主要是指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主要涵蓋預算管理、股權管理、投資管理、成本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內容。共享財務主要負責稅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報表編制、檔案管理、電算化、稅務管理、財務監督等職能。
(二)崗位設計
在原有財務部門的基礎上,設置財務共享部門,二者相互銜接、平行管理,所屬二級單位設置財務人員以及財務機構,財務部設置股權、資產、預算、成本、投資、財務分析等崗位。財務共享中心設置共享業務辦理崗位、稅務基建崗位、資金管理崗位、綜合業務崗位,共享業務下分設支付、核對、報表編制、制證等業務組。并且,綜合考慮到財務業務同質化、重復等因素,基層單位需要設置財務機構,并配備財務主任、業務財務、財務總監等崗位,綜合處理復雜事項。
(三)業務流程
集團企業可保持傳統的業務審批權限,在會計處理的稽核、制證兩個方面的工作,設置“任務池管理”方法,將任務隨機分配到相關財務工作人員,財務工作人員根據單據影像或者文件進行稽核、制證,而非“任務池”管理的總賬類業務,則由總賬報表編制崗位負責處理并錄入系統。紙質單據系統流程和傳統業務流程相同,原始單據由基層單位定期整理并傳遞到共享中心,稽核人員負責統一接收、審核原始單據。制證人員負責打印、裝訂記賬憑證,并組織對賬等等工作。支付人員根據稽核、制證憑證,在確定單據真實、齊全的情況下支付。
(四)系統設計
財務共享信息系統必須要有穩定、合理的硬件部署。服務器、顯示器、掃描儀、二維碼掃碼設備、自主智能報賬設備、監控設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配備,在滿足業務量需求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成本、安全性等因素。
(五)軟件設計
軟件設計主要是利用EPR建設成果,在ERP系統基礎上再深化開發財務共享平臺:
1.費用報銷
在ERP系統中單獨開發費用報銷系統,費用報銷系統直接連接平臺派單平臺,由前端業務部門發起費用報銷后,經相關審核人員審批,單據傳遞到“任務池”,經過制證后,生成憑證單號,然后將數據傳送會總賬模塊。為提高風險管控力度,在費用報銷發起階段、財務審核階段、制證階段、稽核階段均需要設置發票查驗功能。
2.資產模塊
資產模塊需充分利用ERP建設成果,共享系統定位在業務操作界面,ERP系統各個模塊產生的單據,統一推送到相應的任務平臺、信息共享平臺上,實現憑證錄入以及憑證生成,然后在傳遞到系統中。具體流程為:采購合同→物資驗收→錄入結算信息→掃描上傳→審核→歸集紙質審核→完善付款信息→導入發票→生成憑證→稽核→出納支付→支付再次審核。
(六)共享運營設計
為保證共享系統的穩定運行,需要修訂原有的財務工作制度,并且針對財務共享模式帶來的變革,需認真梳理該模式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以及管理遺漏點。集團企業需要結合自身財務情況、業務運作模式,制定完善且詳細的財務共享管理制度,編寫各個崗位的權責、標準、規范,切實防控共享服務模式風險。一方面,在實現標準化、規程化的作業后,會讓員工的作業面更窄,其綜合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難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業務財務更多參與的是基層工作,需要長期在基層工作,故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為應對這些問題,以上辦法的完善就顯得極為重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模式的構建是未來集團企業財務工作的必然發展趨勢,該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呈現出了較為卓著的應用成效。因此,現代集團企業對財務共享模式要有足夠的認識,這樣才能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潔.也議財務共享服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7(20):72.
[2]劉迎鈺.淺談如何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提升財務管理水平[J].財經界(學術版),2018(13):89-90.
[3]劉笛.試析財務共享模式在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國企研究,2017(12)
[4]孫玉茂.淺談如何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提升財務管理水平[J].財會學習,2017(11):31-32.
[5]羅揚樺.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財務管理淺析[J].經貿實踐,2018(14):120.
作者簡介:
羅從仁(1981-? ),男,湖南人,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