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下,倡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符合當下社會發展趨勢,體現了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本文分析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可行性以及實踐途徑,使英語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有效教學,培養社會、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創新創業;研究;實踐
【作者簡介】陳芳(1982.07-),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惠州城市職業學院,外語高級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2010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高等學校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將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納入教學諸渠道,結合專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于是,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的指導思想,全國高校轉變教育理念,開始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李克強總理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此,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等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并結合專業教育,共同推動學術知識走向市場和社會,使畢業生都能積極參與創新發展,實現自身價值。第十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也強調,當今的高校要持續發展,就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未來的畢業生將不僅僅是求職者,還將會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因此,研究高職英語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也變得更加緊迫,社會各方面環境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研究二者的融合,就具有了更強的現實意義。(李茂林,2018)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大學英語教學
培養創新能力,簡單來講就是要引導學生突破傳統思維定勢、擺脫舊觀念的約束,培養全方位、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呂娜,2017)。創新能力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即創新思維,非智力因素以及與創新相關的動手實踐能力(單勝江,2012)。也就是說,能夠采用新的學習方式來理解吸收所學知識,或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提出不同于以往的創新方法。非智力因素即心理因素,包括人的情感、興趣等。此外,在創新思維的培養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活動過程需要用創新思維來指導。創業教育則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可以為學生以后從事企、事業單位、社會以及商業活動提供指導作用。另一方面,創業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進取心、事業心以及探索拼搏精神等優良職業品質。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經過教師系統的理論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實踐培訓。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著重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型和服務型人才,把創新創業教育應用于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現階段社會人才培養機制的需要,也是目前就業形勢的發展趨向特征之一。我校大學英語課程開設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一階段,授課時長為一學年。作為新入學的大一新生,對一切新事物都充滿著好奇,渴望新知識和新技能,因此,這一階段正是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就業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期。作為高職教學中授課對象最廣的課程之一,大學英語課程為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了一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理念,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職業觀和就業觀的平臺。大學英語課程涉及各種不同的學習主題,教師不僅要教授相關的語言知識,還要從不同角度進行人文教育,這樣高職生就能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習得其他方面的人文教育內容。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在教學內容上有效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社會、企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完善教學內容,不僅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還要結合專業提升他們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的英語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將提高學生英語技能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兩者相結合,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精神,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學習和就業需求,滿足企業、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1.轉變教育理念。大學英語是全校所有非英語專業的高職一年級學生都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在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更能有效帶動學生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制定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通過英語學習吸納不同方面的新知識,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確定自己的學習成效,并為之努力以提高個人競爭力和實現個人價值。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精英教育,只針對少數有創業需求的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目的在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培養創新創業理念的同時,將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既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又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創新性教學,迎合社會和企業需求,培養敢于創新,勇于創業的復合型人才。
2.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將英語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教師要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增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方法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形式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不同形式,如小組合作、結對子或者獨立思考,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任務內容需要結合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的聽、說、讀、寫、譯等英語技能,通過各學習任務的探索及解決,培養創新思辨能力,明確未來就業及創業方向。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手段,借助音頻、視頻等教學資料使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全方位學習英語,通過視、聽、說等場景再現,使學生在更加直觀的語用語境中感受職場和創業情境。通過藍墨云等教學互動平臺上傳創新創業相關的視頻、音頻及其他教學資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課外輸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如在“互聯網+”背景下,把國外豐富的創業方面的網絡公開課和介紹創業經驗的視頻,引入到英語課堂中,讓學生獲得真實的語言環境,感受不同文化的沖擊,并且能夠在習得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學習到豐富的創業知識,在學生心中植入創新創業理念。還要充分利用MOOC課堂,讓學生在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中學習創新創業知識。
3.重構課程目標,優化課程設計。以OBE(成果導向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來構建大學英語課程目標,按照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反向設計原則來設計課程。圍繞大學生英語教學和專業培養要求,先確定學生要達到的學習成果,然后制定大學英語課程目標。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不同難度系數的階梯式的學習活動,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基于不同專業,設計有專業特色的實踐內容,來提高學生在不同領域的英語實踐能力,如針對師范專業學生,可設計教學體驗活動,設計教學方案等;針對國貿專業學生,可設計外賓接待任務,策劃營銷方案等。此外,巧妙融入創新創業內容,使每一個教學任務都結合創新創業知識的運用,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思維和方式來完成任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和實踐能力。推行“學中做、做中學”,設置一系列實踐性環節或活動性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英語技能和創新創業知識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內容方面,把教學內容系統化、模塊化,依據課程目標,將教學內容整合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任務模塊的設計都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大學生英語技能培養包括口語表達、英語閱讀、英語寫作、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口、筆譯以及跨文化思維等方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英語技能,還要根據授課對象的專業特色將英語技能培養目標創新加工,使英語技能專業化和職業化,并且靈活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如口語表達中融入創新思維培養;閱讀材料中融入國內外著名創業家的創業故事以及緊跟目前國內外形勢的創新創業新聞;培養英語演講技能時,可布置創業演講、工作匯報等任務;寫作教學要求學生設計創業規劃書、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內容。此外,教師還可根據教學內容,搜集國內外著名創業家或名人的創新創業故事作為課堂教學案例材料,組織學生圍繞案例材料進行小組討論,針對材料主要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然后要求學生針對案例內容進行再創造,根據當前國內外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積極思考,探索求新,創新自己的思維,重新制定創業方案,培養學生的洞察力和實踐能力。
4.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現在我校高職大學英語課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按照一定比例構成。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學生出勤情況、課堂學習態度以及平時作業等。并且大部分成績是由教師評定,評價形式過于單一,這種評價方式并不能全面、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改革教學理念和方法,還要改革以往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即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用人單位評估等方式相結合,評價標準要能夠全方位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重點考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情況、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實踐中的語言應用能力以及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表現出的創業能力。確保英語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教學質量得到全方位評價,實現高職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育人目標。
5.搭建實踐平臺,培養“雙師”教師。高職院校還應為學生搭建技能實踐平臺,為學生實踐各項技能提供便利和渠道。首先,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如職業院校學生英語口語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依托技能競賽的平臺,為學生創建一個展示學習成果、拓展視野的交流和學習平臺,在積極備賽和參賽過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賽的過程中,能夠反思自己的教學,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其次,開展校企合作,帶領學生到企業參加兼職學習,承接企業英語兼職工作,如口筆譯,幼兒教學,外賓接待等。此外,還要邀請企業一線專業人員和行業精英參與課堂教學,開展講座或者進行實踐教學,使學生了解企業和行業的最新動態,開拓創業思路。這些實踐教學有助于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要達到的學習成效,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培養,為以后的職業規劃和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此外,教師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定期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學習職業技能,考取專業資格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并且積極晉升專業技術職稱,打造一支高素質“雙師”隊伍。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完善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教學中運用信息科學技術,全方位、多角度的將創新創業融入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就業觀和價值觀,實現有效教學,培養社會、企業所需要的既有英語應用能力又具有創新創業理念和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茂林.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探索[J].創新創業教育,2018(6):110-113.
[2]呂娜.“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理論觀察,2017(04):162-164.
[3]單勝江.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06):139-141.
[4]王國美.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