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少不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是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場所。為了有效地引導學生實現自身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作為基層的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楚在教學課堂上指導學生做什么、怎樣去做,這也是此次分析的關鍵目標。努力探究培養英語核心素養的課堂方式,也就是怎樣的教學課堂稱得上是“素養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職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楊海霞,神木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部于2014年明確提出,要把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ies)滲透至學科教育中,旨在推動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呢?所謂的核心素養即一個人提升自己、勝任工作、進入社會所要求的重要素養;核心素養的本質所在是培養怎樣的人。立足于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學科的技能、知識,而且應提升和發展人的價值觀、思維習慣、精神心理、生活方式、情感思想等。學科教育應具備價值作用、文化作用、思維作用,也就是人的作用。其能夠廣泛影響、普遍遷移,讓人受用終身,盡管你掌握了英語,可是之后忘卻了不少東西,而素養即留存于腦海中的東西。著名語言學家許國璋曾經提出:“我指導學生,并非以指導一種本事或教導幾句英語為任務,而是應實施真正的英語教育,即指導學生如何做人,以英語認知世界、掌握文化、提升心智,而不是英語教學”,我認為英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不是單純灌輸核心素養,而應結合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身體驗和感受形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重點涵蓋四個維度,即學習能力、文化觀念、語言技能、思維品質。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需要立足于語篇,滲透技能提升和知識學習,結合各種思維活動建構英語知識,在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時提高思維品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推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穩定與健康發展。
1.英語課堂聽說教學設計。本文以一節英語聽說課堂實踐為基礎,分析怎樣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觀念滲透中執行課程教學設計、實踐,遵從英語學科的基本認知邏輯,即信息輸入-記憶與理解-自主分析與評價-創新與應用的基本思維流程,密切結合英語學科價值取向以及思維品質,保障教學課堂的進行跟學生的認知特點相適應,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貫穿于課堂當中。教學內容涉及《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1》Unit 3 Where did your money go? 課堂教學設計如圖所示:
本節課堂教學設計采用雨課堂信息化教學,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教學活動的輔助者,是學生探究的引導者、點撥者,教師通過有目的地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教學背景,逐漸放手課堂,讓學生主動去感悟、去嘗試、去生成、去探究、去實踐,使課堂成為思維訓練的陣地。
2.教學過程剖析“聽”與“說”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兩大基礎模塊,更能體現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未來職業就業的實踐水平。本單元主題為大學生的生活費支出與預算。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夠正確評價個人花銷狀況,給出相關建議,了解并學會預算,形成初步的個人費用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是以每日一句作為熱身活動,掌握關鍵詞以及經典好句子,便于口語交流或是寫作中的運用;我們要知道英語知識來源于廣闊的生活天地,切記不可將學生局限于教材課本之中,只有不斷地向課外做出拓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才能得以形成和發展。
其次是關于金錢的英文詩歌賞析,讓學生們分組討論,檢測詞匯功底和語感閱讀能力,通過小組競爭加分環節,填寫空缺詞匯,教師設法鼓勵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釋放學生的學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獲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使其自信心得以提高,合作交流意識得以加強,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加強,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緊接著進入投票環節,也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debate,是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泣還是愿意騎著單車微笑,也是分析學生內心真實心理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投票辯論的過程中也能夠明確學生存在的不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取向,老師既要保持中立的理性態度,也要及時引導學生暴露出來的錯誤的價值取向。實行小組辯論,有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正如葉圣陶所說,全部的課程都有必要變成政治課以及語文課。英語教育者不能止步于學科教育,缺少寬闊的視野,往往止步于知識,忘卻了育人是所有教學活動的目標。只有以人作為視角,注重育人,才可以確保教育活動具備極大的創造性和無窮的生命力。
接下來是英文歌曲賞析“price tag”,設置成聽力練習,填寫空缺的關鍵詞,增加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使課堂動靜結合,節奏感強,可以最大程度上將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課堂中;豐富課堂任務與作業的形式,鼓勵學生自主發揮,同時給予他們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
Video time 環節明確學生的聽力任務,每一層任務難度水平在學生可掌握的范圍內,因此在逐層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總是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獲得成就感。緊接著用頭腦風暴法討論如果你的彩票白日夢有幸成真,如何進行金錢支配。教師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學生結合互相交流和溝通,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加深,實現學生看待問題格局以及思維視角的拓展,最終使共同發展的目標實現。可見,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課堂上綜合設計以及引導,才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課后的任務布置是處處體現我們的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讓學生掃二維碼在微信上完成問卷調查,同時一舉兩得完成類似英語A/B級的英文翻譯;另外“英語趣配音”也是一種可行的課外拓展方式,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英文經典電影錄音,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技能,而且還能夠使其把握西方外化,這屬于可行的核心素養提升方式。另外,教師還能夠安排學生開展英文歌曲比賽,以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歌唱英文歌曲中提高聽說技能。
3.結果與反思英語是這門課程具備非常強的實踐性,廣泛的實踐活動以及語言輸入少不了語言技能的提升、語言知識的學習掌握,既涵蓋傳統的能力和知識的掌握,又知足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意識、綜合思維方式、綜合素養、終身學習、全面發展的培養。評價教學成效的量的標準在于學生學習知識的多少,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意味著一種質的提高。
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是英語課堂教學,而教學的指導者與組織者是教師,教師素質和教學思想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對其發展和進步體現直接影響作用。這就要求教師持續探究和學習,不斷更新教學思想,增強素養培養觀念,切實改變思想和行動,確保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地游刃有余,切實實現“言傳身教”、“學高為師”。具體如下:
(1)轉變傳統觀念,培養自身素質。
(2)立足教材內容,適當補充拓展。
(3)重視閱讀理解,強化應用訓練。
(4)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熱情。
(5)營造開放空間,促進主動學習。
(6)突出學生主體,倡導合作交流。
參考文獻:
[1]董亞男.淺析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在高校教育中的發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7).
[2]王耀偉.淺析“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5).
[3]王永娟,趙鵬.“互聯網+”時代下的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9).
[4]趙丹丹.“互聯網+”視域下吉林省高校大學英語教改初探[J].長春大學學報,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