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和傳統國際貿易的結合,使跨境電子商務在中國蓬勃發展。商務英語作為溝通的橋梁在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廣泛應用,推動著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共同繁榮。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商平臺這一新興領域的應用,表現出許多不同于過去的新特點,呈現出很多突出的問題,因此提出構建“互聯網+”英語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商務英語;跨境電子商務;新模式
【作者簡介】韓晶晶(1981-),女,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應用及教學。
【基金項目】2016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和新特點”項目號16Q094。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近10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在全球快速發展,在中國更是以后來居上的勢頭被中國社會各階層所熟知和使用。作為橋梁作用的語言——商務英語,也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被廣泛使用。但與商務英語的傳統應用領域相比,“互聯網+”商務英語在應用過程中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和問題。
一、“互聯網+”與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
在信息革命發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深入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使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甚至社會形態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互聯網對傳統領域的沖擊,融合與發展誕生了新的“互聯網+”概念。跨境電子商務由此開始發展。
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出現于2004年前后,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傳統對外貿易在保持發展的同時,跨境電子商務成了新的增長點。除了外貿B2B模式外,跨境零售業B2C,C2C都在迅猛發展,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領域。
與傳統國際貿易方式相比,跨境電子商務交易正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從2010年的1.3萬億,到2018年的9.1萬億,2019年甚至預計會達到10.8萬億。據海關統計,“2018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1347億元,增長50%”。
借助著跨境電商平臺的飛速擴張,商務英語也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廣泛應用,并隨著商務平臺的不斷增多和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隨之發展的商務英語也具有了其特殊的特點和模式。
二、“互聯網+”時代,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表現出的新特點
商務英語,Mark Ellis和Christine Johnson認為“Business English must be seen in overall context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Business English implies the definition of a specific language corpus and emphasis on particular kinds of communication in a specific context”,這種“specific context”通常和商業領域相關。
作為新興的商業領域,商務英語理所當然de 成了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其應用過程中,跟互聯網平臺的緊密結合使其展現出與傳統商務英語不同的新特點。
1.商務英語的使用者由專業化人士向非專業化人士擴展。隨著中國整體經濟水平的上升,互聯網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國發展起來,無論是交易,物流還是付款方式,都圍繞著互聯網呈現了簡化趨勢。以Alibaba.com為例,國際貿易專業涉及了貿易,金融,物流,保險等眾多行業,而傳統的國際貿易英語也充斥著各領域專業術語,因此非從業人員或非專業人士很難了解。然而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的交易方式融合了國內淘寶交流和交易方式以及傳統國際貿易的步驟和流程。比如付款方式,一方面支持傳統的國際貿易付款方式如T/T, L/C,同時支持所有普通用戶都會操作的信用卡付款如VISA等。這種“互聯網+貿易”的方式,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運營簡化了國際貿易復雜的流程,不僅傳統實體外貿公司或供應商可以線上尋找合作伙伴,線下合作。同時擴大了目標客戶,將小企業甚至個人都納入客戶范疇,都可以享受國際貿易的優惠價格和多樣化產品,而使用該平臺的用戶不一定需要具備完整的國際貿易,金融,物流等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商務英語的使用者超出了原有專業外貿從業人員的范疇,向各行各業的大中小型企業和單位,甚至個人用戶發展。
2.商務英語服務對象的逆向發展。商務英語服務對象的逆向發展這一趨勢在近幾年中國互聯網平臺飛速發展過程中慢慢凸顯出來。過去的商務英語主要是為了國家對外經濟活動服務的,其服務對象通常是外國客戶或國內從事進出口行業的一小部分從業者。但現在由于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移動終端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海淘”的興起,大量普通國人開始主動的通過商務英語在各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交易。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海淘用戶規模達到4100萬人次。2018年,海淘用戶規模達到7400萬人次,海淘人數達到3560萬。也就是說,2018年有3560萬母語為中文的普通中國人將成為商務英語的多次反復的使用者,更重要的是成了商務英語的服務對象。
3.商務英語語言的新特點。(1)弱專業性。筆者研究了多家國內外大型企業英文網站,如Amazon.com(美國),Alibaba.com,ebay,Macys等,發現這些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都向客戶提供商品,物流,跨境支付等服務,但交易過程并不復雜,英語語言表達也并不晦澀難懂。這是由于平臺本身解決了物流,支付等傳統貿易中非常復雜的問題,關于產品的描述更多的是針對普通消費者,因此行業術語較少,專業性比較弱,英語語言表達比較簡單
(2)語言的模式化/固定化。商務英語在跨境互聯網平臺能順利地使用,與其在互聯網平臺,尤其是各跨境電商的網站模式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大宗交易平臺如Alibaba.com,還是綜合性小額交易平臺如Amazon.com(美國),其語言表現出的一個突出特點即模式化或固定化。這種模式化和傳統的商務英語慣用語不同,這種模式化是依托于電腦平臺的。如Alibaba.com網站上,所有產品頁面會出現“Start Order”? “Product Details”和“Company Profile”等固定信息。
三、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存在的問題
對比英語為母語國家的跨境電商平臺,作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的使用的商務英語也存在很多問題。
1.中式英語。由于中國跨境電商網站平臺模式,有些產品條款是銷售商自己制定的,因此在使用商務英文表述時還是帶有較多的中國特色。如在阿里巴巴速賣通上,部分貨物關于國內退貨條款有這樣一句表述 “When the warehouse confirms they have received the correct product, youll get your money back, minus shipping costs”.這句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同時存在語法錯誤。在國內商務平臺上或傳統貿易領域中,經常會使用“倉庫交貨”(EX WORKS)等類似語言,這是根據國際慣例從英文翻譯而來的,是被國內傳統貿易領域長時間使用或認可的。而這句話里“warehouse”作為倉庫,如何能做出“confirms”這樣的動作?這是典型的中式英語思維,是錯誤的。同時這句話還存在其他語法錯誤。
2.商務英語使用的不準確或錯誤。(1)使用不準確。如前文所說,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簡便性使得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商務英語專業性有弱化現象,產生的問題就是語言表達的不準確甚至是錯誤。如敦煌網上的“shipping cost”中文翻譯“運輸費”“貨運費”,但它專指海運,不包括空運,陸運,快遞費用等。
(2)應用錯誤。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中的口頭交流,在線交流,文字表述等方面的使用過程都會出現錯誤。比如在跨境電商平臺上出現的應用錯誤較多地出現在生產廠家自行描述產品的文字中。如敦煌網上一家售賣裝飾性首飾的銷售商,在描述產品時出現了各種錯誤,如“Picture may appear larger on your screen.”缺少冠詞;“All items will be shipped within 48 business hours upon receipt of payment(except Saturday and Sunday)”意思重復。還有各種標點符號省略不當,用詞不準確,語法等錯誤。
四、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應用中的新模式
根據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和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改進或完善,并建立自己的新模式:
1.建立跨境電子商務英語的語料庫。建立專門的跨境電子商務語料庫,嘗試將使用頻率高的,模式化的跨境電子商務英語提供給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使用,無論是B2B,B2C,C2C都能夠受益,減少商務平臺與客戶,商務平臺與供應商,供應商與客戶之間因為語言誤解所造成的時間,成本,信譽等的損失。
2.建立商務英語+計算機新模式。“互聯網+”必然結合著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發展,而商務英語應用在跨境電子商務這一更新變化極快的技術平臺和緊跟世界潮流的國際化平臺,意味著必須熟悉和緊跟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變化。因而對于跨境電子商務的從業者來說,要關注語言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不被知識和技術所拋棄。
“互聯網+”時代,商務英語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廣泛應用必將會推動中國和世界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和騰飛。在此過程中,商務英語呈現了它在傳統領域應用時沒有出現的新特點,逐漸形成了“互聯網+”商務英語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CRYSTAL D..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王麗娟.高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現狀,應用和前景[J].外語教學,2014,35(4):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