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農村中學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普遍低下現狀,教學中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引導學生從基本的音標學習開始,層層深入,全方位、多角度訓練思維,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以達到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人機對話;口語教學;策略;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馬燕紅(1978.06-),女,漢族,浙江平湖人,浙江省平湖市新倉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
【基金項目】平湖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人機對話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40。
一、引言
針對農村中學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整體偏低、語音語調基礎相對較弱,傳統英語課堂教學忽視口語訓練,學生面對人機對話測試信心不足,成績不理想的問題這一現象,筆者申請并立項市級綜合類課題“人機對話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經過一年研究,通過對英語口語教學改革,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促進了學生英語學習力的發展。
二、人機對話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簡述
“人機對話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是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和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指導,口語教學改革方向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以課堂訓練為主,借助計算機、互聯網為輔策略,引導學生從基本的音標學習開始,層層深入,全方位、多角度訓練思維,達到適應人機對話要求,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1.實施全英教學,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英語課堂上實施全英語教學,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學生在教師的示范和課堂用語中接受語言的環境熏陶,習慣以全英語回答問題、交流,潛移默化地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思維能力。
農村中學學生英語水平差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不強,與缺乏說英語的氛圍有關。一方面初中學生學習任務重,且課外不像城市學生有接觸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課堂成了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另一方面受限于相對落后的英語成績,很多教師急于趕教學進度,欲留更多的時間進行作業講評和測試,所以在農村中學教師用“漢語教英語”的模式較常見,致使學生缺乏說英語的環境和機會。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創設交際情境,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實踐的一年中,課題組成員達成默契,每堂課均以公開課的標準嚴格要求,堅持用全英文教學。在實施之初,很多學生由于基礎原因有時聽不懂教師的指令、跟不上上課的節奏,教師就盡量放慢語速、多重復幾遍同時配以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讓學生能逐漸理解教師的意思,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學生習慣并喜歡上了這樣的英語課堂。同時教師十分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語素養,作學生口語的表率。
大部分學生在教師的示范和課堂用語中接受了語言的環境熏陶,逐漸習慣了以全英語回答問題、交流,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很多學生從開始不敢說、不能說到后來上課能踴躍發言,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提升了他們的英語學習力。
2.扎實基礎教學,培養良好的語音面貌。
(1)重視音標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拼讀習慣和能力。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音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讓學生熟練掌握48個音標的發音、26個字母的讀音、元音字母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常見的元音字母組合在重讀音節中的讀音、常見的輔音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基本讀音、輔音連綴和成音節的讀音,單詞的教學要注重音形結合,做到見字能讀、聽音能拼。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注重語音教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語音習慣和語音面貌。例如在七年級教學中,在教授新單詞的同時教師注重音標知識的滲透教學,教給學生拼讀的規則和方法,“授之于漁”,讓學生在起始階段就掌握基本的語音規則。通過音形結合教學音標和單詞,以及對相同字母或字母組合在不同單詞中的發音練習,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熟練掌握。
(2)重視模仿跟讀,培養學生自然流利的語音語調和恰當的語氣。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一個由聽到模仿再到說的過程。因此在強調語言表達能力,重視口語教學的同時,不能忘了“聽”是“說”的前提,“說”是對“聽”到的信息進行精細化加工處理的過程,模仿是“說”的必經之路。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跟讀模仿原聲帶,聽一句讀一句,模仿單詞重音、句子重讀、句子升降調、節奏、連讀、弱讀以及失去爆破等,模仿語音語調,以形成良好的語音面貌,并體會到其中不同的情感和態度。
課后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一定的跟讀任務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反饋。通過每天大量聽音、反復模仿和實踐練習,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語音面貌和語音習慣。
(3)重視朗讀練習,培養學生恰當、正確的朗讀習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朗讀,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多讀、熟讀、反復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
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必須堅持朗讀英語30分鐘,熟讀對話或課文,在課堂上讓學生個別朗讀,教師當場進行指導和評價,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在班級中建立了英語語音過關群,要求學生把最好的一遍錄音上傳,教師在仔細聆聽錄音之后及時反饋,肯定優點指出缺點。隨后在班級中播放某位同學的朗讀,同學們聽后進行評分;同時利用每周三中午的英語廣播時間,把特別優秀的作品在全校進行播放,讓朗讀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利用“互聯網+”在QQ家長群和班級微信公眾號公開學生朗讀作品,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提升語感能力。
3.開展口語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闭n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創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更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每堂課的開始(warming-up)階段組織學生進行口語秀,創設良好的口語學習課堂氛圍,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和學習內容,口語秀的形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引入引領型、單人型和合作型等口語形式。
(1)引領型口語秀指在口語教學中教師以示范為主,對學生起引領和示范作用。如在七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口語秀活動時采用引領型口語秀,即教師先進行示范,讓學生模仿。教師說:“Hello , my name is... and I am 30 years old. I am a teacher. I like apples very much.”學生就會模仿著說:“Hello, my name is Wang Jianli and I am 12 years old. I am a student. I like bananas.”通過教師引領的形式學生驚喜地發現自己也能流利地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好英語的信心。
(2)單人型口語秀指在口語教學中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或主題課前進行充分準備,課堂上進行獨白式演講。如在學習了八上Module 10 The weather 內容后教師就讓學生采用天氣預報的形式在課前進行Weather Report口語展示活動。通過單人型口語秀的形式開拓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了讓學生作為個體能勇敢開口說英語的目的。
(3)合作型口語秀指在口語教學中兩人(生生、師生)及以上之間的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互相合作,主要有編寫對話,表演課本劇等。雖然難度較前兩者有所增加,但形式更活潑、更生動,學生的參與程度更高,更受歡迎。如在學習了八上Module 7 A famous story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配合、協作,共同完成表演。通過合作型口語秀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互助合作的精神。
4.拓展課外活動,提高口語運用能力。依托或創設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能力。
(1)學唱英語歌曲和學說英語饒口令是很好的訓練英語口語的方法,能有效訓練連讀和不完全爆破等語音技能。課題組利用“新聲代歌賽”和“紅五月”才藝表演等校園文化活動,安排了涉及英語的歌曲、繞口令、課本劇等節目,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了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感受了跨文化魅力。
(2)結合市“中學生英語口語大賽”,課題組組織舉行了 “英語口語風采大賽”。通過全校性的英語口語大賽,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積極性,掀起了一股英語熱潮,課間校園內隨處可以聽到朗朗的英語朗讀聲和口語交流聲。
(3)觀看優秀英語原聲電影是培養學生英語口語的方法之一,通過調動視覺、聽覺,感受純正英語文化魅力。開展電影對白配音、表演,感受電影情景,通過思考尋求不同文化的合理性解釋,豐富自身知識系統,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農村的孩子平時在家里根本沒有說英語的氛圍,也不會去看一些英語類的節目,因此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看一些原版的電影或視頻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課題組成員經研究,選擇了英語動畫片《Peppa Pig》給學生觀看,該劇每集5分鐘左右,通俗易懂且貼近學生日常,語言生活化,很受學生喜歡。對于經典的片斷進行配音或表演。經過一年的堅持,學生不僅領略了純正英語的魅力,而且豐富了自身的知識系統,產生了“說”的沖動。課間經常會聽到學生模仿動畫片中的語言進行交流,使英語對話走出課堂,走進學生日常生活。
(4)抓住有利時機,邀請英語國家學生來校開展創設性教學活動。語言學習的目的是交流,對于學英語的學生而言,如果能有機會與來自英語國家的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能更大的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升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決心,還能感受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價值的同時體會他的育人價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邀請了1位澳大利亞中學生來校交流,我校學生從一開始的靦腆到后來能與外國朋友無語言障礙的順利交談,學生都感覺學英語很有用,有滿滿的成就感,也表示一定要繼續努力學好英語。
四、結語
通過一年的實踐和研究,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拼讀習慣、正確的朗讀習慣,為更好地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了肯“開口”、敢“開口”、善“開口”的習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交流意識,提高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力,促進了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婧.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如何應對中考“人機對話”[J].基礎教育研究,2009(5).
[3]常松.注重研究與分析,優化訓練與輔導—江蘇省初中英語人機對話備考策略[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2(3).
[4]華芳.初中英語人機對話訓練學習策略[J].新高考,2009(5).
[5]趙康美.“人機對話”系統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名師在線,2016(7).
[6]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