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反對翻譯是純語言間的轉換,強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譯者不再只關注譯文的語言轉換,更多地去關注譯文、譯文讀者以及譯文的交際功能。功能翻譯理論為英漢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英漢翻譯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難點,本文旨在淺談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英語翻譯教學。
【關鍵詞】英語教學;功能翻譯理論;英語翻譯
【作者簡介】梅雪,青島市技師學院。
一、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核心思想
1.功能派理論的核心:目的論。目的論是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理論,他提倡把翻譯從源語文本中心論的束縛中完全解放出來,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詮釋翻譯活動。
目的論的核心思想是: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決定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翻譯行為的目的有三個方面的理解:第一是譯者的目的(比如為掙錢),譯文的交際目的(如方便讀者閱讀)和使用某種特殊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為了說明語法結構的特殊之處而采用按其結構直譯的方法),但通常目的論中的目的指的是譯文的交際目的。
2.翻譯的基本概念及實質。諾德本人對翻譯作了界定:“翻譯是創作使其發揮某種功能的譯語文本。它與其原語文本保持的聯系將根據譯本預期或所要求的功能得以具體化。翻譯使得由于客觀存在的語言文化障礙無法進行的交際行為得以順利進行。”
該定義實際上強調了三層意思:(1)翻譯出來的譯本是有一定功能的;(2)譯本與原文本應保持一定的聯系,而保持什么樣的聯系則是由希望或要求譯本實現的功能,也即翻譯的目的所決定的;(3)翻譯必須化解客觀存在的語言和文化障礙。
3.翻譯過程的參與者及扮演的角色。一般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涉及三方面的參與者:原文作者、譯者、譯文接受者(讀者或聽眾)。功能派認為除了以上三方面以外,還應包括翻譯過程的發起者、譯文使用者和收受者等其他參與方,共計七個翻譯過程的參與者。
4.翻譯原則。功能派翻譯理論主張在翻譯過程中遵循三個原則: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和忠實法則。依照目的論翻譯理論,翻譯活動遵循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法則,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也就是結果決定方法。這是指導英語翻譯教學的最首要法則。第二個原則連貫原則,要求譯文內的語言必須是連貫通順的,且讀者能夠根據上下文理解譯文的意思。第三個原則忠實原則,則是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語際連貫,即譯文忠實于原文。
二、功能派翻譯理論在英漢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功能目的論對指導整個翻譯實踐,包括對英語教學,都提供了較為客觀、可行的原則和標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翻譯練習經常會遇到因文化背景差異等因素而造成的翻譯難點,而有了功能翻譯理論,就會在實際教學中更強調英漢翻譯的“實用性”,以傳達信息為主,譯文連貫即可。為了既達到忠實原文,又能使學生翻譯出的英語更易于被英語國家的人理解,消除文化誤解,在教學中常采用一些變通的譯法,并以此指導學生進行翻譯。青島作為一個旅游城市,在翻譯教學的練習中經常以旅游文本為例,讓學生練習、提高翻譯水平。以下以旅游文本的翻譯練習為例進行分析。
例1:現在我們到了定陵,這里是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和他的孝德顯皇后的陵墓。
這句話雖為簡單句,但其中同位語過長。譯文接受者很可能是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游客,若直接譯出皇帝的名字、年號以及皇后的封號不免使外國游客犯糊涂。由于外國游客不熟悉中國歷史,所以會對皇帝所處的年代感到迷惑。這里可以適當增譯,加以解釋。所以這句話最好譯為:
Now we are in Ding ling,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of Xian Feng and his empress.Xian Feng is an emperor of the Qing Dynasty,he lived from 1831-1861,and reigned from 1851-1861.
例2:開元寺建于唐垂拱二年。
若直譯為“Chui Gong”,會給外國游客造成理解困難,因此翻譯時有必要對“垂拱”進行解釋,或者直接譯為具體時間。
The Kai Yuan Temple was built in the Tang Dynasty,about 1300 years ago.
例3:山西省五臺山是聞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境內迄今保存著北魏、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寺廟建筑47座。
若把這句話中各朝代都譯出來,游客不一定全能理解,可以合并起來,譯出時間,使游客更好的理解。
On Wutai Mountain,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there are 47 temples built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from the Northen Wei in the 4th and 5th century to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例4:這兒的峽谷又是另一番景象:谷中急水奔流,穿峽而過,兩岸樹木蔥蘢,鮮花繁茂,碧草萋萋,活脫脫一幅生機盎然的天然風景畫。各種奇峰異嶺,令人感受各異,遐想萬千。
It is another gorge through which a rapid stream flows. Trees, flowers and grass, a picture of natural vitality, thrive on both banks. The weird peaks arouse disparate thoughts.
三、結語
德國功能派的翻譯目的論以譯文的最終目的為主要準則,強調譯者應根據譯文的功能來決定翻譯策略,這拓寬了翻譯理論研究的領域。翻譯的功能目的論對英語翻譯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不僅為學生翻譯方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豐富了翻譯策略。采用適當的翻譯策略,可以使學生更快、更準確地進行翻譯,攻破教學難點,也可以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和接受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促進英語教學水平提高,實現通過英語翻譯傳播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文革.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
[2]廖國強.英漢互譯理論、技巧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