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摘 要:不同文體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相應的教學方法也應不同。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關注文本特點,掌握相關文本知識,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特點
由于不同文體,在功能和語體特點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文本的內容,合理確定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以此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教師文本閱讀教學效果。
一、樹立正確的文體意識,凸顯小學語文課程價值
小學是培養學生文體意識的重要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語文的課程價值,所以還應樹立正確的文體意識,將其貫穿于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逐漸樹立文體意識,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文體的重要性,應具有較強的文體意識,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文體意識,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滲透文體意識,在課堂小結中滲透文體意識,在課后拓展中滲透文體意識。例如在學習《李時珍》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教師先讓學生先進行自主閱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并讓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結合文體表達特點,讓學生用“文章主要講了了李時珍什么事,說明了什么?”概括主要內容;又如在學習“荷花”時,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同樣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寫景類的文章特點,讓學生用“課文介紹了什么地方的荷花景色,表達了什么”的句式概括文章的內容。這樣通過不同的句式表達,就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特點,強化學生的文體意識。
二、加強對文體知識的學習,創建良好的閱讀條件
文體知識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所以在具體學習過程中,還應加強學生對文體知識的學習,目前小學語文階段主要包括四類文體,即敘事性文體、說明性文體、詩歌以及非連續文本。敘事性文本主要功能是以敘事為主,包括小說、故事以及散文等,文體特點表現在故事引人入勝、形象生動、活潑以及內涵豐富多彩,小學語文階段要求學生在學習記敘文時,能夠做到明確文章主旨、抓住與主旨相關的人物以及環節,同時還能夠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理想的風箏》這一課時,教師應讓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還應分析人物的個性特點,通過時間,感悟人物品質特性,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說明性文體在小學學習過程中也比較常見,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傳授學生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同時讓學生感受說明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并引導學生學習這種語言,教師可以根據說明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說明文的語言進行仿寫,例如在學習《琥珀》這篇課文時,學生了解琥珀形成過程是按照事情發展過程寫的,教師就讓學生利用這一寫作手法說明一件小事,并按照事情發展過程來寫,使得學生掌握這項知識。詩歌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典文化的魅力,體會詩歌的語言,理解詩歌描繪的意境。非連續文本的呈現形式主要以圖畫、統計圖表等為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非連續文本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要加強對教材資源的挖掘,同時還可以對其他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將其作為語文資源進行學習。
三、掌握不同文體閱讀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還應傳授學生不同文體的閱讀技巧,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閱讀寫人文章。在閱讀寫人文章時,首先應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對人物的個性、品質進行分析。其次應對典型事例進行認真分析,通過典型事例,對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道德情操進行分析;最后還應弄清楚文章段落,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畫出描寫人物的句子,同時還應讓學生找出文章中說了幾件事情,并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典型事例進行分析,了解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二閱讀寫事文章。在閱讀寫事的文章,主要是要注意三點,第一是要弄清記事“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經過以及事件的結果,第二是要理清敘事順序,一般包括順序、插敘以及倒敘,第三是要抓住敘事重點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感情。三閱讀寫景文章。在閱讀寫景文章時,首先要通讀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抓住景物特點,其次應確定寫景的寫作順序,最后還應通過作者的景物描寫,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文體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適當指導與點撥學生,使得學生能夠獲得系統、完整的訓練,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不同文體的閱讀能力。在構建高效的文本閱讀模式,應充分考慮課程目標、學段目標以及文本特征三個重要因素,對于不同學段、不同班級,應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都能夠獲得教學發展。不同文本的閱讀能力應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加,與此同時還應不斷增強教師的文體意識以及文體知識特征的把握能力,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另外具體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主體文體分類的靈活性,這主要是一些文體具有交叉和重疊的部分,某些文章可以歸納在兩類中,所以在舉例時,還應選擇文體特征明顯的例子,并且充分發揮例子的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掌握不同文體的特征,對于界限模糊的例子,教師不需要一定進行分類。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文體特點,對于不同文體的文章,還應掌握相關閱讀知識,同時還應采用不同閱讀方法,加強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同時在創建不同文體的高效閱讀模式時,還應充分考慮不同學段的閱讀目標以及學生的興趣需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汪凱明.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 2010(12)
[2]黃宏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 亞太教育.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