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一門全球通用語言,一直在國際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英語口語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社會發展,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我校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教學和測評進行了探究。本文以我校(廣西某高校)為例,探究職業院校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教學和測評方案。
【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口語;能力測評
【作者簡介】孫玉翠,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指出:“英語課程在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以提升英語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育教學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越來越注重聽、說等應用能力的培養,我校為適應人才發展趨勢,符合人才發展要求,結合學生英語基礎與現狀,探究出符合我校學情的英語口語能力教學與測評體系。
經調查表明,我校高職學生有七成為理工科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但個人對于英語,尤其是英語口語的學習興趣動機較高,根據學生特點,我們抓住學生心理,從簡單的內容開始,建立其自信心。在教學與測評方面,盡量抓住學生特點,注重方案的設置與實施 ,及時發現學生薄弱點,爭取對癥下藥,改善現狀。
我校高職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兩個學期,共計80課時,其中有70課時為線下教學,10課時為網絡教學。第一學期為基礎口語階段,使用教材為《前景實用英語:視聽說教程 》;教學內容圍繞學生熟悉的話題展開。第二學期為職場口語階段,使用教材為《職場實用英語》;職場英語口語以進入職場的不同階段為背景,創設學習情境,如求職面試,讓學生融入職場角色,深刻感受英語學習的實用性與迫切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夯實學生英語基礎, 提高其口語水平。
教師在基礎口語教學階段從音標——詞匯——句子——段落——語音語調著手,夯實學生口語基礎;其中音標部分的教學主要為線上視頻教學,句子與對話的學習是學生利用“英語流利說”進行自學,教師課堂再次強化并考查糾正發音。對話部分主要是學生按照分組進行課堂講解分析、操練,課后準備,課堂表演,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線上資源與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且有趣的學習內容,如趣配音等相關英語學習APP。
我校英語口語測試的評價方式以教師評分為主,機器評分為輔,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其中教師測評部分主要為音標朗讀,小組報告呈現,小組對話展示;機器評分的測評項目主要是對話朗讀,利用 “英語流利說”進行對話操練與測評,機器測評部分包含詞匯與語法的測試,使用itest手機端或者電腦端進行測試,以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形成直接鮮明的終結性評價。
測評主要采取過程性評價,教師測評部分會對學生學期初的表現進行記錄,學期末會根據學生的努力程度與學習結果進行過程性評價;此外,學生機器測評部分,使用英語流利說,按照學生自己設置的每日訓練時長及闖關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
第一學期期末口語考試是以小組合作形式介紹中西方的某一節日,進行PPT展示,考核內容包括PPT中展示的節日相關內容介紹,如節日的日期,來源,習俗,補充內容及語言描述等。第二學期期末口語考試是以小組形式錄制視頻,從《職場英語》教材中選取任一話題進行小組表演,從內容完整性,語言準確性與流利度,及視頻拍攝質量等方面進行評價打分。
學生第一學期最終的口語成績由平時的音標、段落朗讀分數,英語流利說分數, 課堂小組對話,及期末的小組節日展示與匯報構成;第二學期最終的口語成績由itest詞匯語法測試,英語寫作,課堂小組對話及期末的口語視頻構成,切實做到評價內容多元化,考查形式多樣化。
首先,口語提升先從基礎抓起,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應從最基本的音標學習入手,讓學生多模仿、多練習,音標發音沒有太大問題后循序漸進讀準詞匯——句子——段落——篇章,而后進行交際口語的輸入與輸出。其次,課程設置要體現職業性,為學生步入職場后的口語交際打好基礎,例如,職場面試、會見客戶、商務宴請、公司及產品介紹等,在有限的課時中,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盡量豐富課程內容,進行多樣化的崗位語言信息交流。再次,教師教學要突出英語的應用性、交際性,考查內容盡可能貼近日常生活及日后工作需要。
首先,考查方式要多樣化,不僅僅局限于對話的考查,應該從最基礎的語音拓展到語句——段落——對話——語法——詞匯——報告的展示等形式多樣的考查方式,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其次,過程性評價重于終結性評價,考查方式不應僅局限于教師的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應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且重于終結性評價,這才能將學生的進步與努力程度更加準確地體現出來,從而形成更優的激勵機制。
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大學英語口語能力教學與測評符合高職教育發展方向,符合國家人才培養戰略,我們應重點培養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對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強調職業性與應用性,滿足學生日后就業需求,為國家培養符合其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