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沁
摘 要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改革,需要加強對幼兒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而兒童文學是根據兒童年齡、智力和興趣特點創作的文學作品,怎么把兒童文學與幼兒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這不僅是幼兒園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更是需要幼兒教育師資培訓學校的具體實施,基于兒童文學加強對幼兒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作為人文素質的核心內容,將其融入到兒童文學與幼兒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過程效果明顯。因此,本文從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角度出發,探析兒童文學與幼兒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指出在兒童文學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性,同時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人文素質的提高,為做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奠定基礎。
關鍵詞 兒童文學 幼兒教師 人文素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3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reform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a literary work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age, intelligence and interest. How to combine children's literature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humanities quality, this is not only a problem that kindergarten managers need to consider, but also a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ties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based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the core content of humanistic quality,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preschool teachers' humanities quality.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he humanities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ities qua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 qualifi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er.
Keywords children's literature; preschool teachers; humanistic quality; cultivation
師范類院校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為不同級別幼兒園培養優秀教師和管理人才的任務。因此,師范類院校必須從思想到實踐,努力培養專業水平高,人文素質強的幼教人才,眾所周知,在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需將人文素質滲透其中,而兒童文學作為人文學科的代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更需將人文素質融入其中。而人文素質主要包括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人文精神又包括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個人修養等內容;科學精神又包括探索精神、實證精神、原理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等內容。將其具體運用到幼兒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強幼師的責任感,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幼教工作中。
1 培養兒童文學與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
幼兒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初次離開父母步入幼兒園的大門,內心會充滿恐懼感和失落感,因此,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愛,然后再進行教育。這就對幼兒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名幼教老師,如果人文素質不高,那么很難成為合格的教師。俗話說“德有所虧,才必受挫”,就是說德可以幫助才的成長、彌補才的不足,最終干出一番事業 ,如果有才無德,雖然有時也能成事,一旦德有所虧,才能必然受損。兒童文學需要教師對幼兒進行啟蒙和傳播,將兒童文學作為日常的教學內容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對提升幼兒的文學素養和教師的人文素質都至關重要,所以,兒童文學在學期教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兒童文學的教學過程中穿插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是沒有將人文精神的培養列入其中,這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
眾所周知,只有讓幼兒每天快樂、輕松、愉悅地上幼兒園,并享受幼兒園生活,這是開展幼兒教育的第一步,因此,這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幼兒教師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并以飽滿的激情熱愛這份工作,然后再結合專業特長,采用新穎獨特、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幼兒的眼球,讓幼兒樂于參與教師所安排的教學活動,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能讓幼兒快速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從培養人文精神的角度來看,兒童文學課的優勢更明顯。兒童文學里充滿了詩情畫意、奇思妙想和對真善美的教育,給孩子一片純凈的天空,讓教師的靈魂得到凈化。兒童文學具有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特點,給我們帶來真善美和愛的體驗。在閱讀兒童文學作品時,往往會被作品中所描述的氣氛多感染。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帶領兒童進入到作品的氛圍中,身臨其境地接受作品感染,陶冶自身情操。然后向學生講解作品的表現手法及寄予了作者何種情感。例如,幼兒詩《眼睛和鏡子》媽媽的眼睛是明亮的鏡子,照著爸爸,照著我;爸爸的眼睛是明亮的鏡子,照著媽媽,照著我;我的眼睛是明亮的鏡子,照著爸爸,照著媽媽。像這樣的作品有很多,作品中體現出了一家三口最真摯、最樸實的情感,它之所以會打動人心,是因為它的詩句中蘊含著濃濃的親情,具有較高的情感魅力。在閱讀此類作品時,教師要教會學生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何種情感,尤其是后者。因為,作品只有具備豐富的情感,感染力才更強,讓學生認識到愛才是最可貴的情感。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育人才是第一位,其次是教育。基于兒童文學,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及綜合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道德觀,并以飽滿的熱情去追求美,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去愛護每一位幼兒,力爭做一名新時代背景下的復合型人才,可以說這與兒童文學的情感熏陶密不可分的。[1]
2 培養兒童文學與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育不是簡單地、日復一日地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在此過程中,雖然說離不開傳統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幼兒教育工作需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地創新,包括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工具的創新,尤其是為幼兒營造愛的教學氛圍更需要創新。有的人認為,幼兒教育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陪幼兒玩即可,這只是對幼兒教育的表現理解,如何在玩的過程中穿插知識達到育人的目的這才是重點。因此,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科學精神是其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科學精神與科學知識的掌握同等重要,試想幼兒教師要是缺乏科學精神中的創新精神、探索精神、求實精神的話,算不上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當今社會,越來越崇尚科學精神,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更需具備科學精神,敢于提問、懷疑、求實、批判。緊跟時代步伐,大膽地去創新和探索,而不應該循規蹈矩,固步自封。尤其是在學習兒童文學時,在改編、鑒賞、演示及理論學習過程中,更要體現出科學精神中的創新精神。
首先,在兒童作品理論知識的學習方面。教師普遍地認為,教材上面編寫的東西是不容置疑的。教材上面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但是,教材也是由人編寫的,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遇不足之處,應該敢于提問和批判。比如,教材上就如何正確理解幼兒觀談論的就很籠統和模糊。教材上僅從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和關愛幼兒三個方面進行的闡述,這往往是很抽象和不具體的。因為,幼兒和成年人一樣, 也有自尊心和獨特的個性,要充分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和個性,才能促進其健康地成長。以往對待幼兒像寵物、小皇帝等觀念都是錯誤的。首先把幼兒當成寵物來取樂,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及其不利;其次把幼兒當成皇帝來供養,不讓他們遭受挫折和磨難,剝奪他們體驗人生苦樂的權利,這對幼兒來說也是及其不尊重的;因此,需要在幼兒教師的領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其次,在兒童作品鑒賞和理解方面。教材上的兒童文學作品也不全是好的。可以說,教材上所選的兒童文學作品都具有代表性,但是,也需我們區別而論,批判性的接受。就像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中“拿”并不是一味的全拿,“拿”的人要有辨別好壞的能力,能把“拿來”的優秀作品變成自己的東西,并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高更好的東西。作者帶領兒童在這方面作了相關嘗試,主要是對兒歌進行簡單的修改,讓其更生動有趣和形象。例如兒歌《袋鼠媽媽》原文是袋鼠媽媽去買菜,不背籃子帶口袋。買蘿卜,買青菜,袋里有個小乖乖,啊嗚啊嗚吃起來。修改成袋鼠媽媽去買菜,不提籃子帶口袋。買蘿卜,買青菜,肚子上坐著小乖乖,大口大口吃起來。這首兒歌經過簡單的修改,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和形象生動,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更易幼兒記憶。因此,學生要具有創新精神,敢于去質疑、提問、批判,只有這樣,在思維上才更加活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教師還可以制定獎勵機制,以便讓學生把文學作品修改的更完美,然后給以適當的肯定和獎勵。[2]
再次,在兒童作品的編寫方面。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更要讓文學作品體現出濃濃的時代感,給人以全新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啟發學生去創作文學作品,而不應該只是模仿和借鑒。即使學生創造的作品在某一方面不夠新穎,教師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然后針對不足之處再指導他們修改。學生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要體現出新字,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在日常兒歌創作中,有的學生即使使用了老題材,寫出來的作品也會給人全新的感覺。例如,圍繞小雪花編寫一首兒歌,有學生這樣寫到,小雪花呀!小雪花,想媽媽,熙熙攘攘飄飄下。小孩睡的甜甜香,夢見自己長大了。雪花紛紛來看她,只見滿地都是小雪花。可以看出,學生只要用心去寫,就可以寫出新的情感體驗。
最后,在兒童作品演示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篇兒童文學作品,然后讓學生們去發揮想象力和創作力去演示作品。教師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自己通過對作品的理解和分析,發揮想象力,然后與其他同學團結協作、交流思想,去編排和導演,相信會收獲滿滿。例如,兒童童話劇《小紅帽》,通過學生自導自演,把小紅帽的純真善良、狼的狡猾演繹的淋漓盡致,從表演形式和內容上都給人全新的體驗。教師以比賽的方式大大增強了學生好勝心理,并積極參與到作品的演示活動中。[3]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幼兒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幼兒教師的人文素質對基礎教育的成敗密切相關,怎么使兒童文學教育與幼兒教師的人文素質結合起來,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以上主要從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兩個層面對其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兒童作品理論知識的學習、鑒賞、理解、編寫及演示的講解,對提升幼兒教師的人文素質意義重大,為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奠定基礎。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幼師專業學生的兒童文學素養研究》(項目批準號2017SJB226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黎娜.淺談幼兒教師基本素質及培養[J].成才之路,2007(09).
[2] 伍海霞.抓人文素質教育,促和諧校園文化建設[J].成才之路,2011(05).
[3] 張劉祥.教師要有人文素養[J].教育在線論壇,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