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摘要】語文教學要兼顧學生的學習特征,選擇一些語言知識相對淺顯、文章發展層次清晰、閱讀主題比較集中的文體開展群文閱讀,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訓練。在此基礎上更需要實現從“閱讀群文”向“群文閱讀”的有效轉變,從主題集中、以生為本、凝練共識的角度,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推進閱讀積累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閱讀任務群;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積累,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扎實推進學生的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成為提升閱讀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思路。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只是做到了閱讀群文,并沒有體現出群文閱讀過程中應有的思辨、對比和提升,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從組建閱讀任務群著手,思考閱讀教學開展的有效對策。
一、當前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剖析
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群文閱讀比單篇閱讀的組織難度要高許多,群文閱讀是與單篇閱讀相對而生的一種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在閱讀任務群的組建、閱讀、授課等過程中隱藏諸多問題,隨著教學的深入開展,逐漸暴露出來。
(一)對閱讀主題的把握不夠明晰
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之前,一般都是由教師來進行選文工作,即緊扣議題從大量文章中選擇一些主題相對集中,符合學生認知的文字來供學生閱讀和欣賞,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同一主題的文章非常多,教師在選擇的過程中難免會斟酌再三,最終從中挑取幾篇進入課堂。但是教師選擇的文章呈現到學生手中之后,學生對于文章的主題把握并不明確,很多學生甚至片面從文字表面來對文章進行解讀,對其中的思想情感、主題主旨、隱含意義都缺乏有效的思考與歸納,甚至部分學生群文閱讀之后所提煉出的主題與教師教學的初衷南轅北轍,中心議題完全隱沒在了多篇閱讀題材之中。
(二)語文閱讀課堂缺乏語文思維活力
閱讀是學生主觀意識支配之下的個性化學習過程,同樣一篇文字,不同的學生可以讀出不同的境界,這是閱讀的必然現象,也是閱讀的樂趣所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的初衷就是鼓勵學生在閱讀群文的過程中可以有所感悟,學會思辨、分析、歸納、總結、升華和提煉,但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很難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之下,學生們說出了幾點認知,也基本是對原篇文字的照本宣科,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能動性不僅沒有彰顯,而且課堂沉默成為影響課堂氣氛推進的一個難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自我閱讀,沒有互動沒有辯論,語文課堂完全缺失了學生的生氣,語文課堂的溫度不夠。
二、初中語文教師組建閱讀任務群的有效反思
群文閱讀的開展,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學生呈現了更多的學習內容,學生的閱讀數量雖然上去了,但是閱讀的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在課堂上學生提煉閱讀主題不夠明確、課堂沉默都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組建閱讀任務群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了解不足,對課堂的教學把控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增強。
(一)閱讀討論確定中心議題
議題的提煉和加工是群文閱讀有效開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方式都是課內閱讀加課外閱讀,根據教材上文本呈現的主題,再另外選擇二至三篇相似文本一起呈現給學生。這樣的一種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看似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素材,但是對議題的決定權和素材的選擇權完全在于教師,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起到了一個閱讀和接受的作用,這是導致學生對閱讀主題把握不夠明晰的關鍵所在。
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本身就是一個主觀性的文字解讀過程,因此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閱讀也能夠提煉出不同的主題,這與作者的表達有關,更與讀者本身的閱歷、心境、語言解讀密切相關。因此,在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必著急給學生推薦相關文章,而是可以與學生一起反復閱讀和揣摩課內文章,經過大家學習討論確定好議題之后,再給學生推薦相關閱讀素材也不遲。群文閱讀教學應該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擯棄由教師主觀確定閱讀議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們試著表達他們心底對文字最真實的解讀。將中心議題的決定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享受于閱讀和思考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師生有效互動。
(二)將課堂的決定權交給學生
課堂存在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開展教學討論,而不是把大把的時間用于讓學生們來閱讀,尤其是在沒有有效預習的基礎上到課堂上來進行自我閱讀,這不僅造成了極大的課程資源浪費,更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針對學生課堂沉默的問題,教師不僅要反思學生的課堂表現,更需要深入思考學生課下究竟對課內文章了解了多少,學生課外閱讀的儲備量有多少,學生自己對閱讀的感悟深不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責任在于啟發和引導,而這些能夠有效開展的基礎就是學生頭腦中已經具備了大致輪廓,這個時候教師的點撥才可以起到應有的價值,如果課堂上教師只是在展開精細化講解解說,那樣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永遠調動不起來。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相應的閱讀任務單,指導學生有層次、有計劃地開展閱讀實踐,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認讀能力。任務單的設計的過程中,問題的設置要考慮字詞、思路結構、語言特點等幾個方面,以遞進的層次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蘇州園林》一課的預習提示,教師就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學習任務:(1)熟讀課文,結合注釋和上下文掌握課后生字詞。(2)用自己的語言來闡述文章的說明順序,體會文章結構美。(3)用筆畫出你喜歡的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這樣的任務設計兼顧了學生的學習基礎,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閱讀的有效方法,喚醒學生心底的語言感知意識。
(三)凝練共識鼓勵學生積極閱讀
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首先要達成共識,就是語文學習的過程必須要多讀多練,這里不僅包括課堂訓練,更需要學生拿出精力開展課外閱讀訓練。語文學習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部分學生甚至是教師,只看到了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的種種問題,就開始退縮止步,甚至懷疑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這不僅會影響群文閱讀教學的后續開展效果,更會進一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均衡穩定發展。針對學生存在的主題把握不清、對比討論分析不足等問題,大家不能只看到它消極的一面,而是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改進策略。教師與學生要形成統一的共識,積極進行實踐。只有這樣,群文閱讀教學才能有序順利推行。譬如教師可以組建閱讀打卡群,鼓勵學生每天進行閱讀,還可以引入一些音頻資料,讓學生通過聆聽等方式進一步擴展閱讀渠道,群文閱讀有效推進的一大前提就是多讀多練,只要學生對材料足夠熟悉,就不愁抓不住重點。
三、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習學習積累和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群文閱讀是發展學生語文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從多個層面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指導,讓學生既可以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同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閱讀群文”向“群文閱讀”的有效轉變。
參考文獻
[1]王國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新校園(閱讀版),2016(3).
[2]楊茸茸.反思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對話”[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4(17).
[3]李彩茗,潘藝花,王英鶯. 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七卷)[C]. 北京: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
附注
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名稱:通過主題組群閱讀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與方法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