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鐳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三個方面談如何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1)在課堂中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2)適當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短線課程,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3)開展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長線活動。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語文教學;問題;綜合實踐短線活動;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強調自主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它打破了長期以來課堂是學生被動服從的局面,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了一種新型的動態教與學的框架。在教學中開設專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方式,同時在學科教學中適當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是有效的方法。
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將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應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實踐中,同時又在實踐中充實學生的語文知識,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在開放多元的環境中學習語文,健康成長。它沖破語文課堂教學的限制,走出校門,貼近學生實際,迎合學生興趣,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因此它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值得我們老師去大力推廣。下面談一下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方式。
一、在課堂中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學生的思維活動的特點,巧設“問題”, 開展有綜合實踐特性的語文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地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使學生對問題的答案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認識差異??梢詮囊韵聝煞矫嬖O問:
(一)點擊課文的“空白處”
中學語文的許多優秀課文中常有“空白”,所謂空白,主要是指文學作品中作者為了行文簡潔以及閱讀審美感受的需要而未明寫出的部分。課文的空白處是訓練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利空間。如《裝在套子里的人》寫別里科夫在華連卡的笑聲中從樓梯上滾下去就寫道,“過了一個月,別里科夫死了?!边@中間有著大片的空白,老師可以指明這些空白處,激發學生去積極思索。
(二)比較文學知識點間的“相似處、不同處”
教師可以在中學課文中的一些知識點設立問題。如對不同課文的寫作背景、人物形象、語言特色等進行異同比較。我在教李清照的《聲聲慢》時,讓同學一起賞析女詞人早期作品《如夢令》,學生會發現這兩首詞雖出自同一位詞人,但風格截然不同,就此讓學生分析李清照兩種不同詞風形成原因。通過這一課堂研究問題活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大,同時學生對詩詞文化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對文章的鑒賞能力。
傳統中學教學向來崇尚標準答案,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傳統語文課堂相比,一個很大的差異在于它以“問題”為載體,以“研究問題”為目的,并且針對同一問題形成不同的答案。這也正是語文教學提倡的發散性思維,它是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關系去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多思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二、適當地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短線課程,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
以往語文課,經常是教師指導,學生分析閱讀為主,整個過程缺少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墩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有些課文或者章節可以通過語文綜合實踐短線活動課的形式進行,語文活動課可以有多種形式展開。
(一)課本劇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的課文,如《雷雨》《茶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祝?!返龋@些都可以成為學生排演課本劇的 劇本。有的課文可以直接排演,那就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原文,體會劇里的人物形象;有的課文需要改編,就讓學生自己把記敘性文章改編為戲劇,添加舞臺說明等。這些都讓學生分組自己來完成。編演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課文的過程,也是語言基礎得到訓練得到提高的過程。排演的過程又是對學生處理同學關系、組織協調能力的一次鍛煉。各角色之間的互相配合,甚至人物的著裝、道具的制作、場景的布置,這些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協調、溝通、解決。學生根據自身特長,參與戲劇編演的某個過程,就是充分發揮個人特長、人盡其才的過程。演出結束后,再讓學生對表演予以評價、討論,如表演是否體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使學生在表演中獲得的第一印象深入下去。課本劇的編排與表演,以寓教于樂的形式,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窗,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課堂演講
許多語文教師都開展過課前演講活動,我們可以按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把演講的主題系統化,讓演講的主題與生活和社會相結合,提高表達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如教完魯迅的《社戲》之后,可以安排學生做“我的童年趣事”主題演講;在學完蘇教語文第三冊第二專題《號角,為你長鳴》后,可以安排學生做“我最崇拜的人”主題演講。還可以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的演講主題,如“廣告詞賞析”“時事新聞辨析”等。演講結束后,老師和同學一起對本次演講的內容、語言、儀態等方面進行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并制定好評分表,由課代表負責記錄好每位同學的分數,每一個主題結束之后,對優秀演講者給予獎勵。有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的演講主題很多,可以依次開展,不僅增加了學生對課前演講這一活動的興趣,在班上形成演講的氛圍,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
除了以上兩種語文活動課之外,還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適當地開展其他形式的語文綜合實踐短線活動課,如春聯編寫制作、話題辯論課等。
三、開展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長線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文學、文化類專題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的知識點,只要稍微加工就可成為研究性學習的話題。如“傳統節日文化”“《紅樓夢》人物命運分析”“酒文化或茶文化研究”等,這些話題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以這些話題為活動主題,以同班同學為研究伙伴,以任課教師為指導教師,在課后對所選的研究主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整理。最終對所研究的主題形成完整的研究報告。如在上魯迅的《孔乙己》時,學生對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很感興趣,課后可以讓學生開展“語文教材中藏了多少美食”的課題研究。之后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家鄉的美食與文化”課題研究。通過這樣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同學們對家鄉的鄉土文化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他們的文學素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不光是在學期中,在寒暑假里也可以讓學生開展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語文教師可以先集體討論,將合適的文學類研究性學習課題匯總,給學生一個參考選題目錄。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分組研究,作為寒暑假作業的一部分,開學統一交流。假期里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開展實地調查研究活動,更適合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傳統語文重教輕學的模式,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中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引路燈。學生在這種活動中能夠獲取生活的直觀感受,能夠做到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生活,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洪亮,萬偉.研究性學習活動材料與過程指導[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