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風
【摘 ? ?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核心目標之一。而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環境下,教學改革呈現出更多新的教學模式,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新途徑。所以本文中我就結合新的教學模式談談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應當如何實現高效性。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61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呈現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模式,確實為當前學科教學打開了新局面,一改以往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學校教育僅注重知識教學的原始教學狀態,讓學校教育重新回歸人才培養本身,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所以,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就更加注重效率和質量,尤其是班授制教學大環境下,鉆研新的教學方法,以實現知識呈現的直觀性和高效性,最終讓課堂教學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加強教與學的契合度,而本文中我們針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展開探究。
化學是高中階段課程設置中的一門基本學科,同時也是教學難度相對較大的學科。因為從化學這門學科本身來說,其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化學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方面,其包含的內容量大大的增加,且難度加深,初中階段的化學偏向于“公式化”、“理論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背誦的,記憶的內容較多,且多是基礎類的公式、定理知識,所以對于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要求不高,反而是對于學生的理解記憶能力有較高的依賴性,而高中化學則在初中基礎知識普及的基礎上,更強調知識思維的構建,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問題分析、舉一反三的能力。而另一方面,高中化學相對于初中化學來說,實踐性的內容增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并實踐的能力是高中化學教學的核心目標,因為初中階段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這門學科,所以涉及的內容多以基礎知識為主,目的在于構建學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基礎印象,并且讓學生初步構建化學思維,而高中化學階段重點強調學生思維的構建,并且通過實驗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培養學生未來在化學應用過程中的舉一反三、自由發散。而在當前新理念、新課標的素質教育改革大環境下,雖然新的教學體制帶來了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但從教學實踐的本質來看,存在著“課時少、內容多”的尷尬情況,所以化學教學中就需要做到教與學的高度契合,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率,利用好每一分教學時間。那么本文中,我就結合當前的教學改革實踐,談談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做好課前準備,科學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科有效性的提升來說,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即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一節課的學習效果,也就決定了這節課的整體效率和質量。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從課前準備就要謹慎對待,針對教學內容做好課堂規劃,尤其是注重課堂導入內容和方式的設置,從而在一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從教師備課來說,我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要做到“眼觀六路”、“換位思考”兩個方面。所謂“眼觀六路”指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知識的融合,化學是一門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所以高中化學教學一定是建立在初中化學基礎之上的,所以內容講解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新與舊”的結合,從而保證知識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降低學生的聽課難度;所謂“換位思考”就是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新知識,就如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所以在內容設置方面,我們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確定教學內容呈現的難易度,列舉不同難度的例題等,從而保證課堂教學過程中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聽懂,進而營造活躍的、主動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課堂教學一開始,我們就要做好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思維上的引導工作。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科目多,壓力大,每天涉及的學習科目較多,所學生幾乎每節課都要進行思維的快速轉換。我們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從一開始就做好“開場白”,引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適應化學學科思維。如我在教學中,經常會采取“溫故知新”的模式,通過以往學習的舊知識,提出新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問題,探尋知識的結果,從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學生的化學思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知識傳輸效率和質量
課堂教學是知識傳輸的主要途徑,所以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當前教學改革核心追求。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豐富課堂知識的呈現形式,實現教與學互動的活躍性,營造和諧的、互動的教學氛圍。就如上文中所講,化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定理和公示等在學生看來都佶屈聱牙,難以理解。所以,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先進的教學實施化繁為簡。如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進行對應的化學實驗的直觀化呈現,配合教師課堂上的現場演示,讓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學習過程更為簡單;同時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加入,不僅僅有利于知識的呈現,也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互動,結合問答、課題討論等,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作用,營造好學、好問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
其次,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探究類教學方法的使用,從而培養自主學習和實踐的能力。高中化學和初中化學相比實踐性突出,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驗課堂占據較大的比例,引導學生做實驗并在實驗中檢驗理論所學是常態。那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分組探究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如制定對應的探究課題或者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實驗,最終形成實驗報告,包括結果、錯誤、問題等等,最終在探究分享過程中再由教師進行總結、答疑、糾錯等,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課堂知識的吸收效率。
總之,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大環境下,各學科教學都強調“人文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進而讓學生從“會聽”轉化到“會學”,從“被動學”轉化為“主動學”。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構建方面求新求變,從而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唐慶.論如何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5):151-151.
[2]鄧培玉.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模式的探討[J].教育革新,2011(7):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