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超
【摘 ? ?要】實踐活動課是當前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所重點突出的課程內容之一,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思維。此文中我就針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路徑展開探究,分析當前教學現狀,探究實用性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實踐互動 ?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97
教學改革大環境下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知識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雙劍合璧”,塑造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方面的素養,以培養專業型、實踐型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教學追求。一方面,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基礎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構建起對應的學科思維,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利用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為基礎,結合學生已知的學科常識進行教學內容的層層推進,并在教學互動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腦”、“動手”,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為未來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事半功倍奠定基礎。所以從教學改革的根本來說,對于學生素養和能力的培養越早越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娃娃抓起”,所以當前的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中,小學教育的形式的改革是重中之重。
單從學科內容構成來看,數學專業性、實踐性突出,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遇到的困難較多,但同時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實踐能力,做到主動思考并舉一反三解決問題。而從數學學科教學的總體目標來看,從小學階段一直到中學甚至到未來的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是一以貫之的人才培養目標。而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突出的學科,所以需要學生循序漸進的形成對應的學科思維、問題思考和應用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長久的積累,所以小學階段的智力啟發和思維能力培養也就至關重要。那么本文中我就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入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通過實踐和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
一、當前小學數學活動課現狀及教學改革目標探究
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下,隨著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多樣,教學模式靈活多變,煥發出新的活力。但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且不斷探索和糾錯的過程,所以當前新時期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開展過程中不免會有各種問題出現,此部分中我就針對問題盡心分析,并探尋進一步的教學改革目標,為實際教學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礎。
(一)當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問題探究
首先,活動和實踐內容存在一定的單一性。對于課程教學來說不論是何種形式,過硬的內容是王道,而在當前的數學實踐課程中,基本只能保證結合課本內容的實踐以及有限的校內數學實踐活動,而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教學實踐過于形式化,且缺乏生活性和實際性。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堂重在鍛煉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并從中啟發學生的靈活性思維。但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依舊保留有傳統應試思想的內容,教學課題設置眼界較小,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規劃不到位,進而導致活動實踐流于形式,且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小學數學活動實踐課目標
首先,從學科特點來說,數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但基礎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關系緊密的學科,所以未來的學術性和實踐性兼顧。那么人才培養方面我們也要做到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兩者結合。所以小學活動實踐課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塑造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其次,從學生能力培養來看,數學作為一門典型的客觀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客觀推理能力,也是未來物理、化學等學科學習的基礎。所以,小學階段,針對基礎數學內容通過數字運算、應用題理解、簡單幾何圖形認知等,全方位塑造學生的學科思維,從而未來惠及其他客觀性學科的學習。
二、新時期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開展路徑和策略
針對上文中所分析的當前小學數學活動實踐課現狀的分析,以及未來教學目標的整體定位,教師要做到自我反省,不斷實現教學過程中的成果歸納和問題糾錯,從而創新出多樣的教學開展路徑,保證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一)立足教學課程特質,豐富活動內容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教學內容的把關和篩選。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較差,而且相對于其他學科數學在學生學習反饋中感覺難度較大。活動實踐課需要開發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所選擇的知識難度相對提高一些,所以更加需要我們控制好難度,做到訓練的適中。
其次,在活動實踐課上我們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進行適當的拓展。就如上文所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關聯度較大,那么我們在知識拓展方面可以結合生活問題,如四則混合運算和日常買賣活動結合,里程類應用題和日常出行相關,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
(二)立足學生需求,擴展教學形式
首先,從小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方面來看,小學數學活動課中我們可以以探究式教學形式為主,結合對應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對應的課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或者個人的形式展開探究,可以是課內的探究也可以利用課下時間,保持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其次,從小學數學學生培養的目標來看,在活動課上,我們還要豐富活動和實踐的情景。基本的活動地點可以定在課堂和校內,但不能單一的局限一個情景和地點,家庭、社區等校外場景也可以實現學生的活動實踐,讓學生在接觸社會,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開拓思維和眼界,實現數學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小學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本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難度就較高,而綜合實踐活動則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的一個更為開闊的教學空間。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要做到自身的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從合作、探究、啟發等多個角度給予學生綜合性的引導,助力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胡六林.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1):48-49.
[2]譚朝祥.淺議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與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