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玲
【摘 ? ?要】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過度地干預和強制往往會產生負面的結果。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可以降低教師在管理學生方面的時間、精力消耗,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獨立意識。本文針對小學班級內學生的自主管理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希望對行業相關人士能夠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 ?自主管理 ?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140
真正的班級管理,不應該是班主任個人的引導和管制,還需要學生主動地進行自主管理,這樣才能讓班集體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和秩序。要做到這樣的管理模式,班主任要主動轉變理念,適當放手,給學生獨立的機會和自主管理的空間,慢慢提升自主管理的能力。
一、倡導“自主化”管理,培養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最好的教育,一定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學會什么,而是教會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做自己的老師。班主任在開學伊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班級范圍的討論,制定班級公約,學生在商討過程中會自然形成一種管理班級的積極性和對班集體的歸屬感。班主任可以多設置一些學生干部崗位,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施展“抱負”,為班級同學服務。班級干部的位置應當是流動的,要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的機會,班主任還可以增設一個“值日班長”的職務,讓學生有鍛煉的機會,同時體會到管理班級的重要性和難處。
二、轉變學生觀念,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
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不代表徹底放手,小學生的自律性還不夠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失去恒心,如果班主任完全“放養”學生,很可能導致一些頑皮的學生不受管束,自由行事。因此,班主任要學會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在不傷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下讓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
首先,班主任要學會轉換自身角色,改變學生對自己嚴肅、嚴格的印象,讓學生把自己當成可以傾訴的良師益友。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教師可以主動地找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對全班學生展現自己親切、公平的一面,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和所有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談,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讓每一個學生信任自己。只有轉變了個人角色,班主任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做好引導工作,提高學生的自律性。
其次,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加珍視自己,更加尊重他人,只有看到了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缺陷,才會更有動力做好自我管理。當代的兒童普遍表現個性鮮明、獨立意識強,但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全面甚至有些自負,所以班主任在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管理前先要讓學生真正地了解自己。
三、走近學生,創設自主管理氛圍、轉變學生觀念
在小學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有一種現象時常會發生:教師認真負責,對待學生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照顧無微不至,但是一些學生反而因為老師的寬容而愈加放縱,一些性格頑劣的學生甚至會主動頂撞老師。所以班主任老師始終守住底線,在需要的時候做到嚴肅處理、嚴格對待,讓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明白只有做到嚴格的自律和自覺,才能在此基礎上保持輕松、愉快的班級氛圍。
首次,讓學生明確自尊是獲得別人尊重的前提,是培養自尊自愛的人格特征。小學生已經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能夠形成獨立的思考,但其心智還不夠成熟,對待問題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很多時候,小學生都需要獲得教師的認可和肯定,希望被平等對待,如果教師不能做到尊重學生,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班主任應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在和學生進行交談時充分表現出對學生個人想法的接受和肯定,同時和學生交換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尊重的平等對待,從而理解什么是互相尊重和自尊自愛。
其次,讓學生體會自身價值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是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一個有清晰自我認知的人往往更加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愛惜自己,明白只有自律自覺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家長對孩子提供的條件也越來越好,許多家長覺得應當讓孩子享受更好的生活,給孩子最好的,最后讓孩子形成了自私、自大的性格,在班級同學中顯得格格不入。這樣的孩子自我認知很不全面,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引導。
作為班主任,要更好的管理班級,必須發揮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力量。首先要真正地把學生擺在一個主體位置,班主任做最后的決策者,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管理空間。班級的每一個活動、決定都需要全班同學一起討論,形成一個滿足所有人意愿的方案,最后由班委交給班主任作決定。這樣的集體商議形式能夠調動所以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內不可或缺的一員,自己的意見是有價值的,增強對班級的歸屬感。一個班級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一些學生受其家庭或者生活環境的影響,性格上可能較為頑劣或者自卑,教師對待這些學生絕不能采用嚴肅或隨意的態度,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解開心結,接受班集體,信任同學和老師。
四、樹立榜樣,提供學生自我管理的模范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所以班主任為其設立一個優秀的榜樣時,學生會受到深刻的影響。
1.教師做榜樣。在小學生的眼里,父母、教師可能就是自己世界里形象最為高大的人,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做好學生的榜樣。在日常工作、教學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良好個人形象影響學生,帶動學生主動改變自己。
2.班級標兵作榜樣。學生群體是一個小圈子,圈子里的同學們在互相影響,互相學習。所以設立班級標兵,能夠成為非常好的學生榜樣。班級標兵的評判標準不能僅限于學習成績,要包含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衛生、禮儀、甚至可以是寫字、閱讀等等。班主任在班級內對標兵進行表揚和獎勵,鼓勵學生向標兵學習,同時發掘不同學生的特長和優點,設立各種不同的標兵,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信,在班級內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
總之,小學低年級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的指導下,尊重小學生,相信小學生,并將管理的自主權還給小學生,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參與自主管理的各種活動,讓每一位小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管,從而培養小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提高其自主管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岳保健.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2]曾建剛.小學班級制度建設中學生全員性自主管理問題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3]高衛星.讓學生自己做主[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