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夢瑋
摘 ? ?要: “小學語文教學法”是高等師范生重要的專業課程。與學生畢業后是否可以直接工作直接相關。隨著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小學教育領域著手進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育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小學語文教學法”教育已顯滯后。如何建立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法”教育方式,思考更有利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新教學模式,在高等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教學中體現出教學的師范性策略是本文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 師范院校 ? ?小學語文 ? ?教育改革
一、“小學語文教學法”教育體系的不足
(一)對于師范生教育的片面性
對于以往的師范生教育評價體系來說,對學生的教育結果往往只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結果,忽視對學生表現出來的適應性、獨立性、合作精神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師范生教育體系對于學生的評價基于結果,而非過程,既不看學生所做出的努力,又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成長。單一的評價尺度對學生的評價過于片面,只重視學生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的記憶和掌握,忽略對學生素質和教學能力的培養。
(二)采用將學生分級的評價模式和單一的評價標準
以往的師范生教育評價體系對于學生采取的是分級評價模式,即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分為優秀、良好等。一些教師用單一的評價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被分成三六九等,很可能影響以后發展。單一的評價標準不適用學生階段,因為學生的個性復雜豐富,很難用單一的標準合理評價學生。單一的師范生教育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害無益的。以往的師范生教育評價體系,既不利于公平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又不利于促進學生教學能力的發展[1]。
(三)“小學語文教學法”的選材不符合現階段的教改動態
“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原則是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對于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來說,并沒有很好地遵循這一原則?,F在一些師范生沒有選擇適合教育改革的語文教學教材。大多選擇一些較著名的文章,但這些文章有的晦澀難懂,有的內容深奧,有的生僻字太多,不符合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并不了解或欣賞文學經典的內涵,只認為文學經典很難懂又很難學,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語文教材的選擇可以說是不負責任的,既不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又不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為日后學習打下基礎[1]。
(四)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的興趣培養
雖然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都已發育完善,但對于興趣的培養依然是“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學的一大重點。在“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學中,應該注意對于內容的教育和講解,而非死記硬背。雖然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可以熟練背誦課文,但是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內涵,起不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在學生死記硬背的過程中,繁重復雜的背誦任務會使學生失去對“小學語文教學法”的興趣,缺少興趣的驅動,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效果就會削弱[3]。
二、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教育策略
(一)從實踐應用中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教育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記憶知識并不困難,但運用知識卻不太容易。學生很容易記住教師“小學語文教學法”課堂上教授的知識,但靈活運用所學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對于新的師范生教育評價體系來說,評價標準應該是學生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的使用情況,而非“小學語文教學法”的記憶情況。教師可以嘗試用學生“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實踐運用情況為學生評分,以學生實際表現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評價標準可以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現實實際技能,體現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發展[4]。
(二)關注學生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法”的過程
以往的師范生教育評價體系最大的缺陷是重視結果輕視學生學習的過程。事實上,重視過程對于師范生教育來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標準。對于師范生教育來說,師范生教育的學習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為學生日后教學打好基礎。對于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法”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應當重視,新的師范生教育評價體系應要求教師在評價的時候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及學習情緒。把學習過程中學生展現出來的因素當做“小學語文教學法”師范生教育結果的評價標準。
(三)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一個標準可以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學習能力的評價標準,應當多元化,避免壓抑不同學生的個性,應用不同的標準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習中的問題解決方式,應該采取不同的標準。以往的評價標準總是把問題的答案固定下來,以方便教師對于課程的講解,基于素質觀念的教育評價卻不能如此簡陋。因為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所以在探討問題答案時,教師不必拘泥于正確的答案,對于學生的評價要多樣,允許鼓勵學生使用多樣的、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5]。
(四)以描述為主的評價形式
在新的以素質觀念為核心的師范生教育領域,以往的評價方式過于量化,使用分數制、等級制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以往的評價方式雖然看似科學,但實際上對于學生“小學語文教學法”學習中的差異性、學生的教育能力的培養都難以真正做出合理評價?,F代教育模式要求對學生的評價是發展、可變及動態的,才能對學生作出正確的評價。以描述為主的評價,有利于加深教師對學生“小學語文教學法”學習情況的了解,以便于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
三、未來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師范性策略
(一)培養學生以實踐為主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教育來說,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實踐能力至關重要。我們可以使用多種手段和多種多樣活動增強學生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的實踐能力??梢赃M行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自由使用多媒體設備,結合“小學語文教學法”教育的具體內容,使用圖片、動畫片、視頻等多種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分組模擬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法”實踐能力培養。如讓學生掌握一節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模式,教師引領學生先觀摩錄像,在觀摩的同時做好筆記,然后根據記錄的筆記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根據聽課的整體感知和記錄的筆記從整體到細節兩方面展開評論分析,評析課時要遵循客觀實際的原則,暢所欲言。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深入探討:這節課是否了解了口語交際課的基本特性?是否做到了當場備課、說課?以此活躍氣氛,深入學習。
(二)注重“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師的培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學來說,教師對于語文教育的理解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師對于語文教育的理解程度會影響語文教育效果。而且因為現階段培訓系統不完善,一些“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師不知道如何設計課程,也不知道課程該如何進行才能促使學生學會小學語文教學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師的系統后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過招聘語文教育專家,開設語文專題講座,以及優秀語文教育課程的觀摩等方式進行教師語文教育培訓。教師要注重語文教育學習,加深對語文的理解?!靶W語文教學法”教學可以成立專門的“小學語文教學法”小組,讓教師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只有加深“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師對于語文教育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育,促進學生學好“小學語文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素養。
教師一定要重視現階段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教育方式,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教學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注重學生日后教育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彭靜秀.小學語文教學法初探[J].語文世界(小學生之窗),2019(1):52.
[2]張鑫.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4):96-97.
[3]張東權.試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