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銘 張紅菊
摘 ? ?要: 為促進山東省旅游景點國際化發展,本文分析山東省內旅游文化產業和國際化現狀,根據調查統計數據匯總出山東省旅游景點對外國際化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力促山東省旅游文化的國際化發展,加快山東省旅游文化產業走向世界。
關鍵詞: 山東省 ? ?旅游景點國際化 ? ?文化產業 ? ?旅游雙語翻譯
一、研究背景
當今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和國內政治形勢穩定促進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作為一定政治經濟的反映,給予政治經濟反作用。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眾多產業中競爭力強,不僅能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而且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提升全民族的幸福指數。隨著對外開放戰略的擴大實施,中國與世界各個國家交流越來越密切,國內游客選擇出境游覽的同時,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游客來到中國,來到山東暢游體會齊魯古典文化。英語作為使用最廣泛、最普遍的全球語言,架起各國人民交流的橋梁,在旅游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旅游英語的雙語翻譯在協助入境游客游覽時變得越來越重要,英語、當地傳統歷史文化和旅游三者在旅游英語翻譯中的交融使用成為不可或缺的工作。只有充分完善山東省雙語翻譯和對外宣傳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山東省內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和外國游客對山東省內旅游景點的認可度,助力山東旅游景點走向世界。
二、山東省旅游文化產業優勢
山東省是一個旅游文化大省,中國古老歷史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作為孔子文化故里,傳承著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在輝煌的歷史文化發展中孕育了燦爛的文明。有著“泉城”之稱的濟南,作為山東省省會,是龍山文化的發源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五岳之首”泰山坐擁山東省中部,被列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雄偉宏大的山體上留有千余處碑碣石刻,在海拔1545米的主峰頂上建筑的宮觀寺廟更承載著齊魯文化精神,這是中華文化的象征,也是東方文化的縮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級文化遺傳的“孔府、孔廟、孔林”在山東省西南部的曲阜,這座孔子故里、“東方圣城”紀念著歷代孔子思想,文物珍藏豐富,古樹名木處處環繞,建筑規模宏大。瀕臨渤海的“人間仙境”煙臺、“甲午海戰之地”威海、著名青島啤酒產地青島及環境優美的日照構成黃金海濱城市群,大海陽光沙灘勾畫別樣風景。作為齊文化發源地的齊國故都淄博有大量的文物古跡珍藏,歷史博物館和陶瓷博物館深刻地講解齊國文化和陶瓷制作工藝。國際風箏之都濰坊,將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在薄薄的風箏紙上,飛揚在民俗風情濃郁的齊魯大地上。
山東省作為經濟大省,經濟提高的同時,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并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在衣著上,繼承傳統文化特色的同時,吸取糅合西方文化簡約方便的特點,形成款式多樣的衣著文化。在歷史文化的發展中由于各地區環境及習俗特點形成具有獨特味道的食物,山東省地大物博,特產豐富且色味俱全,作為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的魯菜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獨具齊魯文化特色的阿膠,被譽為“滋補國寶”;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皇族們享用的德州扒雞是魯菜經典;蒼山大蒜、煙臺蘋果、章丘大蔥、泰山煎餅等都體現山東獨特的美食文化。交通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山東省形成縱橫交錯的全網絡交通運輸體系,汽車、火車、高鐵、飛機等主要運輸工具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
三、山東省旅游景點國際化整體現狀
山東省深深植根于齊魯文化的豪氣中,“好客山東”融合山東人民的好客之道、禮儀之邦和孔孟文化等整體形象,多方面展示山東文化內涵與獨特魅力。山東省自古以來以“禮儀之邦”聞名,山東人的“好客之道”傳遞“誠實、包容、豪放、共享”的文化特色和國際化的現代形象。
山東省作為旅游文化大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這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游客來此體驗觀光,自1991年起山東省入境游客人數及排名在全國范圍內成整體上升趨勢。山東省的旅游業發展迅速,逐漸成為全省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增長點。據山東省旅游局旅游統計便覽數據顯示,山東省旅游消費總額GDP總量達72678.2億元,旅游業在山東省經濟發展中的占比越來越重。山東省旅游業國際化發展程度不斷提高,據數據顯示山東省入境旅游人數整體保持增長趨勢,海外入境游客在2017年達到494.4萬人次,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1.9%,入境人數的不斷增加促進省內經濟的不斷發展,2017年入境游客消費達31.7億美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3.6%,入境游在山東省旅游市場中極具發展潛力,必將促進山東省旅游業的成長。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為山東省旅游業提供了更加寬廣的國際化視野,市場需求更加個性化、多樣化。
四、山東省旅游景點國際化發展問題
隨著互聯網和新興媒體的發展,山東省旅游景點的對外國際化能力逐漸提高,山東省內入境游客數量逐年增加。調查顯示,入境游客對于山東省內旅游景點的游覽體驗滿意度不高,景點的國際化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國際化水平急需提高。
(一)旅游資源分布零散且地域差距大。
山東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地形多樣導致景點的分布不集中。東部沿海地區以緩丘為主,是風景優美的海濱城市群,主打陽光沙灘等濱海文化;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地形崎嶇,景點以紅色文化為主;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地形平坦,發展“黃河文化”。據山東省旅游統計便覽顯示,大多數入境游客選擇前往“省會”濟南,“孔孟之鄉”曲阜,“五岳之首”泰山和黃金濱海城市青島、煙臺等。在臨沂、濱州、淄博、濰坊等地的入境游客少之又少,資源分布不均和地域差距大影響山東省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旅游必定涉及交通、住宿、餐飲及購物等基礎建設。山東省國際機場數量少且多分布在中部和東部,國際航線量不足、航線緊張,景點周圍的公共交通線路及車次量少,節假日或旅游旺季很容易出現游客扎堆現象。同時,景區停車場面積小,不能夠滿足大量私家車的停車需求,導致景點周圍難進難出和交通擁擠。山東省內的連鎖酒店及大型購物廣場多分布在經濟發達和人流量多的市區,景區多分布在郊外,難以滿足海外游客高質量的住宿和購物需求,限制當地旅游文化產業經濟的增長。
(三)景點對外傳播方式欠佳。
山東省對于景點的國際化宣傳途經少,對外宣傳的方式較傳統。景區缺少附加產業,對外推廣形象特點不明確,不具吸引力,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宣傳的力度小,方式欠佳,國際知名度小。省內景點地區宣傳分布不均,青島、濟南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宣傳力度大,相比經濟實力較滯后的地區缺乏甚至沒有國際宣傳。
(四)雙語翻譯錯誤。
翻譯用詞錯誤、語法錯誤、表意不清、不忠實當地歷史文化等雙語翻譯錯誤在旅游景點中常常出現。雙語翻譯的專業型人才缺乏,專業性能力不達標,在進行雙語翻譯時選詞用詞不夠嚴謹,不遵循翻譯原則,多使用簡單的字字對譯,不能準確表達傳遞民俗文化信息,導致外國友人游覽時出現對景點文化的誤解,對景點的印象大打折扣。
(五)旅游專業型人才缺乏,服務能力弱。
山東省專業性旅游院校少,專業型人才培養滯后快速發展的旅游市場需求。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服務意識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導致旅游服務缺乏人性化,與游客發生爭執、制造“天價”消費陷阱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直接影響景點的對外品牌形象和吸引度,降低入境游客對景點的好感,造成負面影響。
五、山東省旅游景點國際化發展的方法策略
(一)打造多元文化體系。
山東省旅游景點發展需要打造多領域的文化格局,在開發利用自然景觀的同時,大力開發具有娛樂、休閑、商務等的旅游文化產品,將文化產業向國際化深入發展,增加創新創意項目,提高旅游文化產業的對外競爭能力。景點發展中打造地域文化特色,如特色地域臨沂打造“沂蒙紅色文化”、濱州開發“黃河文化”、沿海地區發展“海洋文化”等;創造獨特地域文化品牌,如中國八大戲劇之一的“呂劇文化”及魯西南地區的傳統戲劇品牌——“山東梆子”,淄博淄川地區的“聊齋文化”,發源于淄博,獨具齊魯文化風味的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魯菜”等都能彰顯地域品牌形象;增加景點地域文化特色,如在景點開發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娛樂項目,如文藝演出、說書、歷史文化故事表演等,這些可以豐富山東省各地區旅游文化品牌特色。
(二)培養和引進旅游專業型人才。
文化作為政治經濟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山東省提高本省文化軟實力,必須培養專業型人才。政府必須制定頒發相應政策鼓勵高校對于旅游專業的建設發展,同時對高校畢業生做好就業保證,增強對本專業學生的就業信心。高校要做好專業型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積極響應政府政策,開設國際旅游專業和高級研修班,提高專業性教學質量和學生專業性技能。積極支持各大文化企業參與國際化戰略發展,鼓勵本地專業型人才奔赴海外進行國際化交流培訓,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并積極吸引國外優秀人才,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完善交通體系。
要完善全方位的交通網絡體系,海陸空等全方位涉及。首先,必須促進山東省航空業的國際化發展,航空交通是山東省與各國之間長距離旅行提供最短時、最便利的出行方式,因此山東省急需在對外航空交通體系中增加與各國的航空專線,建設貫穿省內東西南北各區域的國際機場,對于山東省內經濟較發達、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城市如濟南、青島、威海等地要增加國際機場和國際航線的數量。同時,提高機場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其次,完善省內陸地交通體系,打造公路、鐵路等立體交通網絡,開通機場運營線、旅游景點專線,做到全方位寬領域的覆蓋,確保入境游客在短時內查找正確的交通線路,到達旅游景點。
(四)利用網絡媒體,增強傳播效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有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系,相對于傳統媒體,網絡新時代媒體具有傳播信息多元化、全民化、迅速化等優勢。旅游景點的傳播中可借助網絡媒體進行國際化宣傳,景點建立網絡媒體賬號,將景區宣傳電子化,同時吸引外來投資,建設網絡旅游景點打卡地,通過網絡紅人對外宣傳,提高景點對外競爭力。
(五)提高翻譯水平,增強翻譯能力。
山東省旅游景點的雙語翻譯在景點與入境游客中語言交流的作用,提高雙語翻譯質量對于山東省發展入境游文化中起著重要作用。首先,為避免雙語翻譯中出現用詞不當、語法混亂等問題,必須完善對翻譯者的管理制度,提高翻譯準入門檻,加大對翻譯人員的績效考核力度,提高翻譯者的能力素養。其次,景區雙語翻譯包含對歷史文化、民俗特點等的翻譯,因此翻譯人員需要了解當地文化,剖析地方民俗文化來源,增加對文化背景的詳細解說。例如,在翻譯“沂蒙山文化”介紹沂蒙山抗戰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抗戰人民的“沂蒙精神”,抗戰英雄“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英勇事跡等。
六、結語
山東省旅游景點的國際化發展,山東省入境游客數量逐年增加,入境消費總額呈上升趨勢,這對促進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內旅游文化景點的國際化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地區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山東省旅游文化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速,只要積極迎接挑戰,提高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縮小地域差異,山東省旅游文化就能更順利地走上國際化道路,被世界認可。
參考文獻:
[1]付業勤,陳雪鈞.海南旅游國際化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以自由貿易區(港)建設為背景[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11):1-4,8.
[2]岑彩云.山東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6(04):91-94.
[3]張亞茹、楊曉麗.山西省文化旅游英語翻譯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7(06):74-75.
[4]苗林.旅游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路徑選擇[J].英語廣場,2019(01):45-46.
[5]盧新德.山東文化軟實力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43-46.
[6]呂政.從文化翻譯觀角度分析旅游英語翻譯——以杭州景區為例[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4(02):95-98.
[7]王君.旅游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路徑選擇[J].外語學刊,2008(05):111-113.
[8]Wu Jun.On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Human Resourc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01):96-100.
[9]Meng Li.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Tourism Brand Based on Business Capabilities[C]. 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EBMEI 2014),Singapore,2014.
[10]Yuan Qi.Study on the Dimension of Tourism Ecolog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New Hainan[C].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cience(ICCEMS 2018),中國甘肅蘭州,2018.
項目來源:2018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雙語助游,推動山東旅游走向世界”,項目編號:201813324030。